山村五绝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
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
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
不须更待飞鸢坠,方念平生马少游。

作品评述

《山村五绝》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居住在山村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领悟和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篱茅屋趁溪斜,
春入山村处处花。
无象太平还有象,
孤烟起处是人家。

烟雨濛濛鸡犬声,
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教黄犊无人佩,
布谷何劳也劝耕。

老翁七十自腰镰,
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
迩来三月食无盐。

杖藜裹饭去匆匆,
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
一年强半在城中。

窃禄忘归我自羞,
丰年底事汝忧愁。
不须更待飞鸢坠,
方念平生马少游。

诗意与赏析:
《山村五绝》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生活在山村中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整首诗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平凡生活的热爱,并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和矛盾有所思考。

诗的第一联写道:“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这句表达了山村春天的美丽景色,山间茅屋旁的竹篱斜倚,处处盛开着花朵,展示了宁静、自然的乡村景象。

第二联写道:“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这句意味深长。诗中的“象”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象征太平盛世的象,二是指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不足。作者认为,即使在看似太平的时代,人们仍然无法摆脱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扰。而“孤烟起处是人家”则暗示了人们在繁华背后的孤独和追求。

第三联写道:“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这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诗中的烟雨和鸡犬声代表了平凡的生活场景,作者提出了一个反问:“有生何处不安生”,暗示着人们在任何环境下都会有烦恼和不安。但作者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由和纯朴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摆脱现实中的束缚。

最后两联写道:“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这部分描写了作者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对现实的反思。作者自称“老翁七十”,说明他已经年老,但仍然在田间劳作。他感到惭愧的是,尽管春山中的笋和蕨菜美味可口,但自己近来已经三个月没有食用盐了,意味着他的生活非常朴素和艰辛。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他抱怨自己在城中生活的时间太长,只有一年的时间中的一半能够在乡村中度过,感叹自己被现实所束缚,渴望自由的心灵和简单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和对现实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纯朴生活的向往。诗词的意境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和不满,同时也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胜惠林师。先皇诏下征还日,今上龙飞入内时。看月忆来松寺宿,寻花思作杏溪期。因论佛地求心地,只说常吟是住持。

湖阴城上起新轩,轩榜犹能记玩鞭。只识黄须来入梦,不知红日正当天。

生日元同小赵公,里闾相接往还通。怪公日夜归心切,欲寄此生丹灶中。〈世谓叔平大赵参政、阅道小赵参政赵公善养生,故有丹灶之句。闻公归橐尚空虚,近送《楞严》十卷书。心地本无生灭处,定逢生日亦如如。

绿玉樽前笑语嬉,青灯影里坐弹碁。交情又属后来者,乐事何如初见时。山寺论文辞太苦,海楼握手句尤奇。岁寒不见梅花面,辜负暗香疎影诗。

灵明独耀驻年华,九任玄归有等差。帝一澄明藏水火,昆丘凝结粲云霞。金精盛处须寻兔,火枣成时要似瓜。识得神仙木中子,丹腴原及小生家。

无住真难见,见见非是见。见不能及时,头头随物现。

江影浮空阔,江水拍天流。山藏地秘、伟观须是伟人收。闻道烟斜雨暗,还留月底风边,墨客一凝眸。阑槛随指顾,江海远生秋。绣帘卷,开绮宴,翠香浮。邹枚宾从俱咏,韵闲出嘉谋。点点群山吴楚,历历三州灯火,潮落没沙鸥。老子会心处,应已付南楼。

柳色侵宫瓦,花阴覆绮疏。鹊炉烟馥郁,賸阅妙乘书。

汉水巴山乐有余,一麾従此首归途。北园草木凭君问,许我他年作主无。

乌鹊绕屋鸣,有客停征騑。问客何自来,君家寄家书。摄衣起迎客,开书多苦辞。蕣花不长好,玉颜亦易衰。水行有却流,人行无反期。置书拜谢客,岂不心怀归。事君有明义,不得顾所私。作书附客返,路远幸勿遗。上言重自爱,下言长相思。相思勿相怨,自古多别离。

因省先茔到故都,不妨閒步问耕天。水云苍莽遥连洞,田野低窪稍近湖。秋熟几家收橘柚,日生众口藉菰蒲。今朝偶得西华稻,僧饭年年出玉腴。

山入湖光碧四围,棋枰零落葑田稀。蒲芽短短鸳鸯冷,惟有渔师几纲归。

残虹明远浦,片雨洗平畴。户敞从云度,阶空任水流。醉因花影劝,欢为鸟声留。日暮浑忘返,高眠傍斗牛。

水国发爽气,川光静高秋。酣歌金尊醁,送此清风愁。楚色忽满目,滩声落西楼。云翻天边叶,月弄波上钩。芳意长摇落,蘅兰谢汀洲。长吟碧云合,怅望江之幽。

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梅如相见喜,雁有欲归声。老去书全懒,闲中酒愈倾。穷通付吾道,不复问君平。

诗入鸡林白傅才,当年曾佩左符来。尊前依旧江山好,不见章台驿使梅。

秋风早已来吹人,朝数暮数唯归程。白湖粘天行未了,单舸夜泊令人惊。更阑剪烛共愁语,酒醒弹铗为商声。篙儿饭饱便熟睡,那识怀家去国情。

云影低平楚。看翩翩、离群避暖,去寻孤戌。犹记登楼看瘦字,零落西风无数。把往事、书将空处。乍别榆关秋梦迥,向江南、睡足菰蒲雨。天欲暝,雪初絮。江空岁晏衡阳度。尽冥冥、稻粱谋拙,弋人何慕。行断惊飞悲吊影,谁念嘹风最苦。算只有、天涯羁旅。莫听城笳迷去翮,被落花、

秉钺岷峨去,分弓淮海游。安危勤阃略,得失假家谋。不易猗兰操,何伤薏苡羞。盖棺公论定,知罪付春秋。

蝼蚁仆臣命,乾坤君父恩。难于忘所本,可以丧其元。生素几何字,杀青如许言。彼虽速亡我,我故自存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