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五绝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
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
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
不须更待飞鸢坠,方念平生马少游。

作品评述

《山村五绝》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居住在山村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领悟和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篱茅屋趁溪斜,
春入山村处处花。
无象太平还有象,
孤烟起处是人家。

烟雨濛濛鸡犬声,
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教黄犊无人佩,
布谷何劳也劝耕。

老翁七十自腰镰,
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
迩来三月食无盐。

杖藜裹饭去匆匆,
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
一年强半在城中。

窃禄忘归我自羞,
丰年底事汝忧愁。
不须更待飞鸢坠,
方念平生马少游。

诗意与赏析:
《山村五绝》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生活在山村中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整首诗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平凡生活的热爱,并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和矛盾有所思考。

诗的第一联写道:“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这句表达了山村春天的美丽景色,山间茅屋旁的竹篱斜倚,处处盛开着花朵,展示了宁静、自然的乡村景象。

第二联写道:“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这句意味深长。诗中的“象”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象征太平盛世的象,二是指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不足。作者认为,即使在看似太平的时代,人们仍然无法摆脱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扰。而“孤烟起处是人家”则暗示了人们在繁华背后的孤独和追求。

第三联写道:“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这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诗中的烟雨和鸡犬声代表了平凡的生活场景,作者提出了一个反问:“有生何处不安生”,暗示着人们在任何环境下都会有烦恼和不安。但作者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由和纯朴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摆脱现实中的束缚。

最后两联写道:“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这部分描写了作者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对现实的反思。作者自称“老翁七十”,说明他已经年老,但仍然在田间劳作。他感到惭愧的是,尽管春山中的笋和蕨菜美味可口,但自己近来已经三个月没有食用盐了,意味着他的生活非常朴素和艰辛。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他抱怨自己在城中生活的时间太长,只有一年的时间中的一半能够在乡村中度过,感叹自己被现实所束缚,渴望自由的心灵和简单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和对现实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纯朴生活的向往。诗词的意境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和不满,同时也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崇崇北丘,其上有樗。原校:远者以为梁,或者争以柱。就而睨之,曾无事於欂栌。呜呼木乎,其我於远者欤。

一笛横风,稳转船头,系楫大江。还有人争说,鸣琴手段,教侬重吐,锦绣肝肠。不复少年,插花槌鼓,雅意在乎云水乡。阳关泪,笑琼姬犹恋,奇俊王郎。谈兵齿颊冰霜。有万户侯封何用忙。借烟霞且作,诗中队仗,鹭鵷已是,归日班行。收敛平生,筹边胸次,以酒浇之书传香。消凝处,

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独望钟山唤宝公,林间白塔如孤鹤。宝公骨冷唤不闻,却有老泉来唤人。电眸虎齿霹雳舌,为余吹散千峰云。南行万里亦何事,一酌曹溪知水味。他年若画蒋山图,为作泉公唤居士。

天涯离二纪,阙下历三朝。涨海虽然阔,归帆不觉遥。惊波时失侣,举火夜相招。来往寻遗事,秦皇有断桥。

时来偶见收,过时自当退,岂惟裁纸尾,亦或用牍背。人情有贵贱,志士感兴废。库中九万张,视我犹前辈。

长安车马道,高槐结浮阴。下有名利人,一人千万心。黄鹄多远势,沧溟无近浔。怡怡静退姿,泠泠思归吟。菱唱忽生听,芸书回望深。清风散言笑,馀花缀衣襟。独恨鱼鸟别,一飞将一沉。

旧目潘怀县,长怜簿官卑。清秋一摇落,绿鬓两衰迟。今代诸孙在,遗风百世知。四声哦激烈,九折诉嵌{嵌甘换奇}。锻链心成癖,磨砻句少疵。欲赓鼓泽事,重和大苏诗。得也聊三士,安之岂二宜。殷勤倩蛮素,唱我反骚辞。

岳麓道林何处是,郡人遥指水西村。儒宫佛寺俱无迹,竹树如麻暮雨昏。

上元正月半,无油不点灯。谁人知此意,有月上危层。

天下人知此一岩,霜清杖履雅宜闲。闽峰尽有堪怡处,猿鹤多时望客还。

淡淡晴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画船载酒及芳辰,丞相园林潩水滨。虎节麟符抛不得,却将清景付闲人。

望长江东去,逐客西来,几逢秋杪。江草不花,约鬓丝俱老。朝士红萸,佳人雪藕,别后忍孤欢笑。楚水楼台,巫山宫殿,五湖烟渺。又是征帆,万里行去,旧恨鲈鱼,昔盟鸥鸟。九日江南,上蓬莱仙岛。三度刘郎,黄花醉里,问我几时来到。寄语西风,饶他老子,莫欺乌帽。

东方正气毓元身,夙禀春阳泽物心。应昴酂侯依汉日,骑箕傅说作商霜。村隆鼎铉关三极,风动笙镛叶八音。稽首君亲同介寿,郧山鄞水等高深。

嵩华千仞立,不碍天地宽。泾渭清浊流,不离海波澜。人生过眼万事役,记忆细故真童顽。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救人采得三年艾,背世翻成六日蟾。老境可怜归未得,羁怀长是病相兼。猛思一醉酬风月,笑撚菖花揭酒帘。

观潮阁在东溟上,有客来登自华阳。不道雪山通老柏,却看朝日上扶桑。胜游气合两三郡,妙画家传晋二王。后会不知谁与继,尔江吾海永相望。

小玲珑,大玲珑,平林突起群玉峰。霜铏剪取碧磈磈,雷斧凿破青嵌崆。自有此山生此石,鬼削天劖更无迹。泗滨浮出瑞玉磬,周庙横陈古苍璧。苍官俨冠剑,翠官披琅玕。好风吹月来,光动九琳轩。守庵道人形野倨,白领方袍草为屦。颇奇二士入洞来,引向高亭最幽处。他山岂无石,弄假

上清仙路有丹梯,影响行人到即迷。不会无端个渔父,阿谁教入武陵溪。

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可怜新绿遍残枝。不见香腮和粉、晕燕脂。去年携手听金缕。正是花飞处。老来先自不禁愁。这样愁来欺老、几时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