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召诣高玄殿

迎和门外据雕鞍,玉蝀桥头度石栏。
琪树琼林春色静,瑶台银阙夜光寒。
炉香缥缈高玄殿,宫烛荧煌太乙坛。
白首岂期天上景,朱衣仍得雪中看。

作品评述

《雪夜召诣高玄殿》是明代夏言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迎和门外据雕鞍,
玉蝀桥头度石栏。
琪树琼林春色静,
瑶台银阙夜光寒。

炉香缥缈高玄殿,
宫烛荧煌太乙坛。
白首岂期天上景,
朱衣仍得雪中看。

中文译文:
在迎和门外,停驻着雕饰华丽的马鞍,
从玉蝀桥头经过石栏。
琪树和琼林中的春色静谧,
瑶台和银阙散发着寒夜的光芒。

高玄殿中弥漫着炉香的缥缈气息,
太乙坛上的宫烛闪烁辉煌。
年老白首的我怎么能期待天上的景色呢,
身着朱红衣裳仍然能在雪中观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夜中的景象,作者夏言以独特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首先,诗中通过描绘迎和门外的雕饰华丽的马鞍和玉蝀桥头的石栏,展现了宫廷的壮丽景象。琪树和琼林中的春色静谧,瑶台和银阙中的寒夜光芒,使整个场景显得神秘而宁静。

接着,诗中描述了高玄殿中炉香的缥缈气息和太乙坛上宫烛的辉煌闪烁,展示了宫廷的富丽堂皇。这些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宫廷的瑰丽和华贵。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年老的作者并不期待在天上能见到美丽的景色,而是希望自己身着朱红的宫廷衣裳,仍然能在雪地中欣赏美丽的风景。这种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展示了明代宫廷的壮丽和华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感慨。

作者介绍

夏言(1482—1548),字公谨,汉族,江西贵溪人。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夏言的墓地

概述
  蜈蚣害鸡有天意?在上清镇桂洲村采访时,当地村民都对夏言的功绩赞不绝口,但也有不少村民,包括夏龙太在内都认为夏言遭严嵩的迫害是天意。
  夏龙太说,桂洲村村头仙人山上有个庙堂。当年,庙里人养了一只大雄鸡,而山上还有一只大蜈蚣,每天雄鸡和蜈蚣都要打上一架。有一天,老和尚要出远门,告知徒弟自己不知多久才能回来,便交代徒弟:雄鸡和蜈蚣迟早会互相斗死,因此要徒弟在雄鸡死后必须在鸡头上斩上一刀,埋葬在下山路的右边,而蜈蚣则埋在下山路的左边。结果徒弟忘了斩上一刀,而且位置埋反了,导致雄鸡和蜈蚣都转世,一直斗到京城。这雄鸡就是投胎的夏言,而蜈蚣则是严嵩。

传说猜测
  夏龙太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无从得到考究,但熊长胜在他所写的历史故事里却写道,夏言小时候看戏都是独脚站立着看的,头还喜欢往侧边或后面察看,所表现的动作确实跟鸡差不多。

夏言墓地达百座
  在鹰潭3555.4平方公里的版图上,自古以来官位最高的,当数贵溪籍(今属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夏言。在明代,夏言官至朝廷首辅,相当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然而,这位让当地人长期景仰的首辅却遭到严嵩的迫害,最后客死他乡。近日,记者前往夏言故里泥阳镇(今龙虎山风景区上清镇)桂洲村采访,了解到不少连当地史志都未曾记载的传奇故事。

传说资料
  夏言死后,嘉靖帝慢慢后悔起来。上清镇桂洲村第一小组67岁的夏龙太对记者说,嘉靖帝有后悔之意时,命人将夏言之首称了一称,发现有5斤4两,遂命人用金子铸成5斤4两重夏言的头,置备100副棺材,其中只有1副装有夏言金首,分于全国各地100处埋葬,葬后还将所有送葬者杀死。因此,截至目前,上清镇甚至贵溪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买菜砍肉都没有5斤4两的概念,也很忌讳5斤4两的说法,如果遇到5斤4两时,人们都会非常自觉地要么以5斤3两成交,要么以5斤半成交。
  熊长胜说,直到很久后,后人才在上饶市郊发现夏言墓的真实所在地。

夏言的介绍

  夏言(1482年7月14日—1548年11月1日)字公谨,号桂州,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人,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嘉靖七年(1528),夏言调吏部,深得世宗皇帝的赏识。嘉靖十年(1531)三月,夏言被提升为少詹事兼翰林学士掌院士,随之升为礼部左侍郎,仍掌翰林院。一月后代李时为礼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闰十二月擢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为首辅。嘉靖十八年(1539)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明朝以来,臣子无加上柱国者,唯夏言一人领此衔。

  继夏言出任礼部尚书的严嵩(江西分宜人),原和夏言以同乡称,对夏言甚恭谨,遂提拔他以自代。严嵩内心却十分妒恨夏言,他看出夏言和嘉靖及武定侯郭勋等人的矛盾,便不断进谗言陷害夏言。每次太监到夏言家时,夏言都气势岸然,以"内竖"待之。而太监到严嵩那里时,严嵩却亲自让坐,"礼极恭",而且送钱给太监。故太监们按严嵩之意,在嘉靖面前总说夏言的坏话。夏言渐渐失去了世宗的宠信,接二连三地遭受斥责,如"稽缓敕之洁,不遵用印记之,人阁晏晚以及禁内扛舆(坐轿子)之洁。"小有过失即蒙申斥。 嘉靖二十一年,因"昭圣太后崩,诏问太子服制言报疏有伪字",夏言被严嵩排挤去官,回江西,并在家乡贵溪象山书院建"象麓草堂"以自适。

  待嘉靖之子穆宗继位,柄政祸国二十余年的严氏父子终于败死。夏言家人上书伸冤,穆宗予以昭雪。下诏复其官爵,重祭安葬并追溢"文憋"。夏言有《桂洲集》十八卷及《南宫奏稿》传世。他的部分创作能揭露社会矛盾,一些写景抒情之作技巧也比较纯熟。《安乡道中观妇人插田》中写道:"南村北村竞栽禾,新妇小姑兼阿婆,青裙束腰白裹首,手掷新秧如掷梭;打鼓不停歌不息,似比男儿更普力。自古男耕和女织,怜尔一身勤两役。吁嗟乎!长安多少闺中人,十指不动金满身。"夏言墓葬于上饶市郊。

夏言的生平

概况
  明代嘉靖26年,朝中有一官吏曾铣,面对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3万骑兵进犯,遂决定收复河套地区,夏言极力支持,嘉靖帝也表示同意。可没想,这成了严嵩向嘉靖帝进谗言的机会,严嵩散布收复河套之举是祸根的谣言,并拉笼嘉靖帝的亲信说服嘉靖帝。不辨是非曲直的嘉靖帝随后降旨夺去夏言官衔,只保留尚书身份。
  挤走了夏言,严嵩仍不罢休,在宫中放出谣言称夏言离朝时愤愤不平,大骂嘉靖帝出尔反尔。谣言传到嘉靖帝耳朵里,嘉靖帝甚为恼怒。事有凑巧,嘉靖二十七年九月,俺答汗率军进扰宣府,直逼北京,嘉靖帝疑心这定是夏言、曾铣提出收复河套招来的报复,遂将曾铣打下监狱。曾经支持夏言、曾铣的官员或贬官,或夺俸,或廷杖,还要将夏言收监审理。

过程
  夏言带着几个家人,一路上匆匆行走了一个多月,从山东乘船至江苏丹阳。可一帮官差赶到丹阳,把夏言打入囚车。当押解到离北京东36里的通州时,夏言听说曾铣被杀,痛哭道:“唉,这次恐要死在严嵩手里!”遂央求解差借来纸墨,向嘉靖帝表明自己的冤情。
  在通州住下的第二天天明,夏言刚刚洗漱完毕,就接到嘉靖帝就地斩首的圣旨。好不容易挨到午时,夏言面朝南面跪下,磕了3个响头,刚站起身就被斩首了。
  夏言又一次在嘉靖的面前发言了,内容和以往一样,希望能够加强军备,恢复河套。而嘉靖也一如既往地不置可否。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严嵩终于开口说话了。
  “复套之举断不可为!”
  然后他大幅陈述了反对的理由,从军备到后勤,每一句话都说到了嘉靖的心坎里,皇帝大人听得连连点头。
  旁边的夏言却没有注意到这些,愤怒和震惊已冲昏了他的头脑,他这才明白,在那次内阁会议上,严嵩为何会违背一贯的马屁精神,一言不发。
  “你既然反对,当时为何不说,现在才站出来归咎于我,是何居心?”
  盛怒之下的夏言决定反击了,在以往的骂战中,他一直都是胜利者,所以他认为这次也不例外。
  可这次确实例外了,因为他的真正对手并不是严嵩,而是坐在最高位置上的嘉靖。
  嘉靖的怒火也已燃到了顶点,以往的一幕幕情景都出现在他的眼前:不戴香叶冠、讽刺修道、蛮横无理、严嵩的谗言、太监的坏话,这些已经足够了。
  于是他喝住了夏言,给了他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评语——“强君胁众”。
  夏言打了个寒颤,他很清楚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彻底失去皇帝信任的夏言彻底完了,嘉靖二十七年(1548),他再次被迫退休,离开了京城,而在此之前,曾铣已经被逮捕入狱。
  应该说皇帝对夏言还是不错的,准许他以尚书衔(正部级)退职,享受相应的退休待遇。毕竟在一起二十多年了,好好回家过日子吧。
  夏言就这样带着满腹悲愤和一丝宽慰上了路,虽然结局不好,毕竟也风光过,这辈子值了。
  可是政治高手就如同江湖大侠,想要金盆洗手一走了之,那是很难的,须知做大侠虽然风光,干掉大侠却更为风光。而政治高手们在打架时,从来不会玩三板斧,他们都是耍套路的,从毫不起眼的起手式,环环相扣,直到最后那致命的一击。
  夏言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心灰意冷收拾行李的时候,一封上访信已经送到了嘉靖的手里。

牢狱之灾
  这封信来自监狱,署名是仇鸾,信中列举了曾铣的几大罪状,包括贪污军饷、打了败仗不上报,没有打仗却冒功等等,当然了,这玩意并不是仇大老粗写出来的,其主要代笔者是严嵩和严世蕃。
  信中所列举的种种恶行自然不是曾铣的所为,事实上,很多倒是仇鸾本人的壮举,但栽赃本来就不需要借口和理由,所以这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封文书虽然说了很多恶毒的话,不过最为可怕的,却是其中十分不起眼的一句——结交近侍(夏言)。
  当这句话出现在嘉靖眼前的时候,他改变了主意:
  “夏言现在何处?快马追他回来!”
  此时夏言刚刚走到通州,毕竟在朝廷干了这么多年,他也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当他听来人说要带自己回去的时候,并不慌张,而是端坐在自己的马车上,镇定地问道:
  “我的罪名是什么?”
  但当那个四字答案传到他耳里的时候,夏言的意志彻底崩溃了,只说出了一句话,就从车上摔了下来。
  “我死定了!”
  判断完全准确。
  在明代朝廷中,官员们时常会犯错误,其实犯错不要紧,人生还很漫长,只要你熬得住,东山再起也并非不可能,但也有几条高压线,是绝对不能碰的,三十万伏,一触即死。
  藩王擅自入京算一个,边将结交近臣也算一个。
  因为它们都暗藏着一个隐含的意义——图谋不轨。天王老子也好,江洋大盗也罢,只要胆敢触碰那最高的皇权,一句话——杀你没商量。

陷害致死
  回到京城的夏言试图辩解,却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嘉靖二十七年(1548)十月,曾铣和夏言的结局被最终确定。
  曾铣,按律斩,妻子流放两千里,廉,死时家无余财。
  死前唯留遗言:“一心报国”。
  曾铣死,仇鸾出狱。
  夏言,弃市,妻子流放广西,从子从孙削职为民。
  夏言起自微寒,豪迈而有俊才,纵横驳辩,人莫能屈,虽身处宦海,仍心系天下,胸怀万民,然终为严嵩所害。
  言死,嵩祸及天下。

诗词推荐

轻暑单衣四月天。重来间屈指,惜流年。人间何处有神仙。安排我,花底与尊前。争道使君贤。笔端驱万马,驻平川。长安只在日西边。空回首,乔木淡疏烟。

饭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岂是不能扃户坐,忍寒犹可忍饥难!

一抹青山拍岸溪。麦云将过笋初齐。不知何处水流西。小阁路头吾欲醉,短蓬船尾客同携。酒边华发更题诗。

四时佳节惟重九,况接君家鸿雁行。乃以病躯亲药石,坐妨山屐共壶觞。别来忽忽春逾仲,望极悠悠昼莫常。想见回头登眺地,清源云合鹭洲长。

流水孤村,爱尘事顿消,来访深隐。向醉里谁扶,满身花影。鸥鹭相看如瘦,近来不是伤春病。嗟流景。竹外野桥,犹系烟艇。谁引。斜川归兴。便啼鹃纵少,无奈时听。待棹击空明,鱼波千顷。弹到琵琶留不住,最愁人是黄昏近。江风紧。一行柳阴吹暝。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野风摇枯荄,长夜山雨寒。梦忽堕千里,拊胥黄木湾。美人秋水容,众芳洁初服。海树鸣骚骚,醉吟瘴云宿。忆昔西窗眠,三豀月如水。忽作千日别,人生别能几。有客从南来,说君新况好。升沉何足云,令德似为宝。同袍涧谷友,掉臂青云端。而我卧山阿。淡心如露兰。手种麓下梅,半吐

莎草江汀漫晚潮,翠华香扑水光遥。玉楼春暖笙歌夜,妆点花钿上舞翘。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端州石砚人间重,赠我因知正草玄。阙里庙堂空旧物,开方灶下岂天然。玉蜍吐水霞光静,彩翰摇风绛锦鲜。此日佣工记名姓,因君数到墨池前。

史君家枕吴波碧。朱门铺手摇双戟。也到岭边州。真成汗漫游。归期应不远。趁得东江暖。翁媪雪垂肩。双双平地仙。

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沧波老树性所爱,浦上童童一青盖。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

辞荣知退出尘埃,泽国皆推隐逸才。清世不为王事累,白云重向帝乡来。僧因好古留棋诀,鸥为忘机恋钓台。应见酒旗回马首,远烟浓澹百花开。

一经逢圣世,衔诏下神州。才陋惭无补,官卑得自由。刑威存抚字,赋役敢诛求。何日乘公暇,溪山策骑游。

城郭初瞻北斗移,春回冰壑已流澌。石林背日垂寒旆,江藻舒风引细丝。物色徐看催岁换,形容先拟驻年衰。天涯草木虽无赖,亦复欣欣及圣时。

裨将退,元帅怒。先取廷玉后仆固,牙旗鋋地高掣空。将军号令如雷风,逆贼夜散潼关东,元功独冠中兴中,营蝇斐锦难为忠,空令愤死田神功。

点检春风事,瓶花最可怜。本根不知处,犹自向人妍。

曾转双蓬到玉京,宣尼恩奏乐卿名。歌残白石扣牛角,赋换黄金爱马卿。沧海二隅身渐老,太行千叠路难行。夫君才大官何小,堪恨人间事不平。

四只渔般叩板木,几家茅屋长儿孙。天寒水浅江成路,地僻人稀郭赛村。

侠客重连镳。金鞍被桂条。细尘鄣路起。惊花乱眼飘。酒醺人半醉。汗湿马全骄。归鞍畏日晚。争路上河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