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末明初蓝仁的《山居(其二)》
拼音和注音
máo wū sān nián zhù , shā tián qī yuè shōu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七月:《豳风·七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茅屋:用茅草所盖的房屋。
沙田:沙田shātián含沙量大的田地特别是由沙滩开辟成的田地
田七:三七的别名。
蓝仁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原诗
无人知隐处,古木伴荒丘。
茅屋三年筑,沙田七月收。
林疏休剪竹,溪满可行舟。
偶与邻翁饮,斜阳起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