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十三首

今晨起何早,盥漱坐南轩。
啄木响高柳,春渠鸣乱泉。
悠然此时心,默默谁与言。
焚香阅素书,濯手开灵篇。
神爽道自合,体和真亦全。
萧萧毛发轻,浩气驱昏烦。
呼童策藜杖,蹑露开中园。
撷彼杞与菊,归烹助盘飧。
既饱谁与乐,登高望南山。
还归酌美酒,兴罢复陶然。

作品评述

《感春十三首》

今晨起何早,
盥漱坐南轩。
啄木响高柳,
春渠鸣乱泉。

悠然此时心,
默默谁与言。
焚香阅素书,
濯手开灵篇。

神爽道自合,
体和真亦全。
萧萧毛发轻,
浩气驱昏烦。

呼童策藜杖,
蹑露开中园。
撷彼杞与菊,
归烹助盘飧。

既饱谁与乐,
登高望南山。
还归酌美酒,
兴罢复陶然。

中文译文:
今天早晨起得多早,
洗漱后坐在南轩。
啄木鸟在高柳上叫,
春水渠里泉水喧。

此时心境悠然,
默默无人可言。
点燃香熏读素书,
洗净手指翻灵篇。

神清气爽,道心自得,
身心合一,真实完全。
轻轻拢起落发,
豪情驱散烦忧。

呼唤仆童,拿起藜杖,
踏着露水走进中园。
采来杞树与菊花,
回去烹饪助盘中餐。

吃饱之后谁不快乐,
登高望望南山。
回归后品尝美酒,
兴致高涨,再次陶然。

诗意和赏析:
《感春十三首》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清晨的一系列愉悦的场景和心境。

诗的开头,作者描述自己早起洗漱后坐在南轩,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啄木鸟在高柳上鸣叫,春水渠里泉水喧闹,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接下来,作者表达了自己在这个时刻的内心状态,感到宁静而悠然,默默无言。他点燃香熏,阅读素书,展开灵感的篇章,进一步深入自己内心的世界。

诗的后半部分,张耒通过描写身心合一的境界,表达了他追求内心神爽和真实的愿望。他将自己的发丝整理得轻盈自如,驱散内心的烦忧。

接着,他呼唤仆童,拿起藜杖,踏着露水走进中园,采摘杞树和菊花,回去烹饪助盘中的餐点。这些活动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最后,作者在饱餐一顿后登高望望南山,观赏大自然的美景,回归之后品尝美酒,再次感受到陶然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春天的景象和表达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愉悦,展示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追求真实和身心合一的愿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平和的语调,《感春十三首》

今晨起何早,
盥漱坐南轩。
啄木响高柳,
春渠鸣乱泉。

悠然此时心,
默默谁与言。
焚香阅素书,
濯手开灵篇。

神爽道自合,
体和真亦全。
萧萧毛发轻,
浩气驱昏烦。

呼童策藜杖,
蹑露开中园。
撷彼杞与菊,
归烹助盘飧。

既饱谁与乐,
登高望南山。
还归酌美酒,
兴罢复陶然。

中文译文:
今天早晨为何这般早起,
洗漱后坐在南面的小轩。
啄木鸟在高柳上鸣叫,
春水渠里泉水喧响。

此刻心境悠然,
默默无人可言。
点燃香熏阅读着简朴的书籍,
洗净手指翻开精神之篇。

神清气爽,道心自得,
身体健康,真实也完整。
轻轻整理着头发,
浩然之气驱散烦忧。

呼唤着仆人,拿起藜杖,
踏着露水走进花园。
采摘杞树与菊花,
回去烹饪,辅助盘中的餐食。

享受美食之后谁不快乐,
登上高处望着南山。
返回后品饮美酒,
愉悦之情再次油然而生。

诗意和赏析:
《感春十三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写清晨的景象和内心感悟,表达了对春天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诗人描述了早晨醒来的情景,提到自己为何这么早起床,然后坐在南面的小轩。接着,他描绘了啄木鸟在高柳上鸣叫,春水渠中泉水喧响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诗人接着表达了自己此刻的内心状态,感到宁静而悠然,默默无言。他点燃香熏,阅读简朴的书籍,打开心灵的篇章。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他身心合一的境界,感到神清气爽,道心自得,身体健康,真实也完整。他轻轻整理头发,驱散内心的烦忧。

然后,诗人呼唤仆人,拿起藜杖,踏着露水走进花园,采摘杞树和菊花,回去烹饪,辅助盘中的餐食。这些活动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最后,诗人在品尝美食后感到愉悦,登上高处望望南山,回归后品饮美酒,再次感受到愉快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春天的景象和表达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诗词推荐

偶坐松根送落晖,竹风零露湿人衣。乱萤点水只自照,宿鸟赴林犹并飞。玉塔微澜秋月吐,澄江净练夜潮归。好山不负平生约,故傍吾庐翠作围。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西陵树色暮苍苍,明月相将入御床。寂寞帐前歌舞歇,几人含涕忆君王。

初登西汉文章府,便领吴王第一州。绕郭白云衡岳近,满帆明月洞庭秋。

昔共从师未裹头,如今双鬓各惊秋。我无突兀万间厦,君自昂藏百尺楼。风雨苦多时事恶,英难示遇老天愁。相思一夜不成寐,早起题诗寄便邮。

拟欲过君非一日,哭妻值我买船东。人事好乖有如此,转头今忽两春风。

鳞差万瓦拱层台,暇日登临亦乐哉。桃李成蹊春未到,江山如画国多才。倦游难效登楼赋,胜概常遭俗驾回。好是清宵携客醉,云间两两近三台。

桂林浅复碧,潺湲半露石。将乘触物舟,暂驻飞空锡。蜀乡异青眼,蓬户高朱戟。风度杳难寻,云飘讵留迹。旧户闲花草,驯鸽傍檐隙。挥手共忘怀,日堕千山夕。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护春帘幕东风里,当年问花曾到。玉影孤搴,冰痕半拆,漠漠冻云迷道。临流更好。正雪意逢迎,阴光相照。梦入罗浮,古苔啁哳翠禽小。一枝空念赠远,溯波流不到,心事谁表。倚竹天寒,吟香夜冷,几度月昏霜晓。寻芳欠早。怕鹤怨山空,雁归书少。不恨春迟,恨春容易老。

持家远与立朝同,善继何人似乃翁。国史便书萧傅直,乡评更仰伯夷风。只今边备艰难际,自古官箴谨饬中。四帙亲朋今健者,尚看褒诏咤江东。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政馀飞棹入烟村,数里菰蒲接寺门。惟爱弁峰供醉眼,役人诗思到黄昏。

永宁山外黄花镇,隆庆州傍土木城。千里风烟开紫塞,万年根本是神京。分工幸筑沿边垒,深入宜防间道兵。见说虏酋窥伺久,花当谁识近年情。

归路渐惊红叶老,旧山已落白云深。庄鹍聊欲辞沧海,越鸟终须忆故林。

听月楼高接泰清,楼高听月最分明。转空轧軏冰轮响,捣药叮噹玉杵鸣。乐奏广寒音细细,斧侵丹桂韵丁丁。更须一派天风起,吹下嫦娥笑语声。

玉窗萤影度,金殿人声绝。秋夜守罗帏,孤灯耿不灭。宫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那堪闻凤吹,门外度金舆。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总向春园里,花间语笑声。

西邻东老总为虚,料想君家乐有馀。白酒黄金都是幻,争如好客与收书。

山川困游人,而不断归梦。其余惟日月,朝夕南北共。日光驱人身,扰扰逐群动。乡思须暂忘,世事哪止重。岂如月可喜,露坐息倥偬。清明入襟怀,万里绝纤霿。爱之不能飧,但以目睛送。想知吾在庐,皎皎上修栋。慈亲坐高堂,切切儿女众。怜其到吾前,不使降帷幪。岂不映时节,荏苒

粟花时节雨脩脩,莫道如秋即是秋。客路几千成大梦,年华一半落东流。眼存将圣生前笔,心得骚人格外愁。微物若教无所失,尘埃犹愿补嵩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