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十三首

今晨起何早,盥漱坐南轩。
啄木响高柳,春渠鸣乱泉。
悠然此时心,默默谁与言。
焚香阅素书,濯手开灵篇。
神爽道自合,体和真亦全。
萧萧毛发轻,浩气驱昏烦。
呼童策藜杖,蹑露开中园。
撷彼杞与菊,归烹助盘飧。
既饱谁与乐,登高望南山。
还归酌美酒,兴罢复陶然。

作品评述

《感春十三首》

今晨起何早,
盥漱坐南轩。
啄木响高柳,
春渠鸣乱泉。

悠然此时心,
默默谁与言。
焚香阅素书,
濯手开灵篇。

神爽道自合,
体和真亦全。
萧萧毛发轻,
浩气驱昏烦。

呼童策藜杖,
蹑露开中园。
撷彼杞与菊,
归烹助盘飧。

既饱谁与乐,
登高望南山。
还归酌美酒,
兴罢复陶然。

中文译文:
今天早晨起得多早,
洗漱后坐在南轩。
啄木鸟在高柳上叫,
春水渠里泉水喧。

此时心境悠然,
默默无人可言。
点燃香熏读素书,
洗净手指翻灵篇。

神清气爽,道心自得,
身心合一,真实完全。
轻轻拢起落发,
豪情驱散烦忧。

呼唤仆童,拿起藜杖,
踏着露水走进中园。
采来杞树与菊花,
回去烹饪助盘中餐。

吃饱之后谁不快乐,
登高望望南山。
回归后品尝美酒,
兴致高涨,再次陶然。

诗意和赏析:
《感春十三首》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清晨的一系列愉悦的场景和心境。

诗的开头,作者描述自己早起洗漱后坐在南轩,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啄木鸟在高柳上鸣叫,春水渠里泉水喧闹,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接下来,作者表达了自己在这个时刻的内心状态,感到宁静而悠然,默默无言。他点燃香熏,阅读素书,展开灵感的篇章,进一步深入自己内心的世界。

诗的后半部分,张耒通过描写身心合一的境界,表达了他追求内心神爽和真实的愿望。他将自己的发丝整理得轻盈自如,驱散内心的烦忧。

接着,他呼唤仆童,拿起藜杖,踏着露水走进中园,采摘杞树和菊花,回去烹饪助盘中的餐点。这些活动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最后,作者在饱餐一顿后登高望望南山,观赏大自然的美景,回归之后品尝美酒,再次感受到陶然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春天的景象和表达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愉悦,展示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追求真实和身心合一的愿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平和的语调,《感春十三首》

今晨起何早,
盥漱坐南轩。
啄木响高柳,
春渠鸣乱泉。

悠然此时心,
默默谁与言。
焚香阅素书,
濯手开灵篇。

神爽道自合,
体和真亦全。
萧萧毛发轻,
浩气驱昏烦。

呼童策藜杖,
蹑露开中园。
撷彼杞与菊,
归烹助盘飧。

既饱谁与乐,
登高望南山。
还归酌美酒,
兴罢复陶然。

中文译文:
今天早晨为何这般早起,
洗漱后坐在南面的小轩。
啄木鸟在高柳上鸣叫,
春水渠里泉水喧响。

此刻心境悠然,
默默无人可言。
点燃香熏阅读着简朴的书籍,
洗净手指翻开精神之篇。

神清气爽,道心自得,
身体健康,真实也完整。
轻轻整理着头发,
浩然之气驱散烦忧。

呼唤着仆人,拿起藜杖,
踏着露水走进花园。
采摘杞树与菊花,
回去烹饪,辅助盘中的餐食。

享受美食之后谁不快乐,
登上高处望着南山。
返回后品饮美酒,
愉悦之情再次油然而生。

诗意和赏析:
《感春十三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写清晨的景象和内心感悟,表达了对春天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诗人描述了早晨醒来的情景,提到自己为何这么早起床,然后坐在南面的小轩。接着,他描绘了啄木鸟在高柳上鸣叫,春水渠中泉水喧响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诗人接着表达了自己此刻的内心状态,感到宁静而悠然,默默无言。他点燃香熏,阅读简朴的书籍,打开心灵的篇章。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他身心合一的境界,感到神清气爽,道心自得,身体健康,真实也完整。他轻轻整理头发,驱散内心的烦忧。

然后,诗人呼唤仆人,拿起藜杖,踏着露水走进花园,采摘杞树和菊花,回去烹饪,辅助盘中的餐食。这些活动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最后,诗人在品尝美食后感到愉悦,登上高处望望南山,回归后品饮美酒,再次感受到愉快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春天的景象和表达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诗词推荐

锦江何日别,漆水今朝见。清露染颜色,秋鹅一分浅。

翩翩三奇鸟,反择松桂宜。二鸟同所向,并立高高枝。一鸟依别树,屈比二鸟卑。嗟嗟天下鸟,莫与三鸟期。三鸟鸣少和,蒿间多鸒斯。频频徒尔党,三鸟安可期。

夜室清如许,檠镫便且明。哦诗须已断,看剑气难平。露户浸孤月,江城知几更。枕书俄作梦,梦觉骨毛轻。

忽明诗眼一萤飞,夜读楼头暑暂微。多醉少醒忘世故,易消难长察天机。郭中令考书廛隐,公冶长篇过古稀。正尔山林可投老,果何所恋不思归。

今岁难衣食,知闻莫若君。衣裳颠紫凤,陇亩槁黄云。主馈妇求去,承家子出分。清才岂长窭,奇相有龟文。

桃李场中已免参,只将农辅繁头术。

眼看岩石千寻起,面对炉烟一缕轻。顿觉世缘无染著,个中消息有谁明。

寒女不自知,嫁为公子妻。亲情未识面,明日便东西。但得上马了,一去头不回。双轮如鸟飞,影尽东南街。九重十二门,一门四扇开。君从此路去,妾向此路啼。但得见君面,不辞插荆钗。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新知如旧识,话久觉情真。云出壶山早,风行晋水春。家贫因过客,世变为诗人。曾点龙门额,烦君再问津。

王孙旧读五车书,手把山阳太守符。未驾朱轓辞辇毂,却分金节佐均输。人才自古常难得,时论如君岂久孤。去去便看归奏计,莫嗟行路有崎岖。

西北黄云暮,声声画角愁。阴山一夜雨,白草四郊秋。乱雁鸣寒渡,飞沙入废楼。何时番色尽,此地见芳洲。

古驿萧萧独倚阑,角声催晚雨催寒。残年遇合应无日,犹说新丰强自宽。

北征谈笑缚姚公,静扫诸陵见洛嵩。不用登高笑夷甫,正缘此辈使君雄。

许国以身身反辱,十日呼天鬓凋绿。蛮貊直倚忠信行,我心不疑顾何卜。生喜柴愚恶鮀佞,封侯岂谓能钩曲。可怜论交道大丧,云雨纷纷手翻覆。望郎胸中横万卷,日破千篇酹一斛。雅好上取唐虞器,多闻远识肃慎镞。桃李不言自成蹊,家法整如官府肃。四海人高悬犊鼻,定知不作穷途哭。

溪山昨日风雨来,溪上船子冲潮回。白鸥微茫度岛屿,绿树恍惚迷尘埃。烟昏气黑夜滂渤,石梁茅屋多倾颓。壶公画里何悠哉,写此世外之蓬莱,弱水不渡良可哀。

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渔火随星出,云帆夹浪奔。橹声惊断梦,摇曳起江根。

象分离位,德配炎精。景风协律,化神含生。百嘉茂育,仍顺高明。神无常享,享于克诚。

屋角时闻黄犊鸣,相逢但可说春耕。一言误及城中事,议罚应须便酌觥。

小村隐居乐至闲。兴来吟首鹧鸪天。桃花笑日开红锦,门柳垂丝袅翠烟。扃荜户,扫苔钱。困时禅榻枕书眠。有人问我修何事,梦载华胥月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