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淮阴丁明府

之官未入境,已有爱人心。
遣吏回中路,停舟对远林。
岛声淮浪静,雨色稻苗深。
暇日公门掩,唯应伴客吟。

作品评述

《送淮阴丁明府》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远送淮阴丁明府,
尚未入境,已有爱人挂念。
派遣吏人返回中途,
停舟对着远方的林木。
岛上的鸟鸣与淮河的波浪静谧,
雨色笼罩着稻苗茂盛。
空闲的时日,官府的门户关闭,
只有应邀陪伴客人吟咏。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官员远行的场景,以及他与离别的爱人之间的情感。诗人以淮阴丁明府为形象,表达了官员在离开家乡之前,已经有人深深地思念着他。当官员派遣吏人返回途中,他停舟在远处的林木前,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诗中描述了岛上的鸟鸣和淮河的波浪,呈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稻苗在雨水的滋润下生长茂盛,映照出丰收的景象。最后两句描绘了官员在空闲的日子里,关闭了公门,只与客人一同吟咏,表达了他在官场之外追求诗意生活的心愿。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了离别与思念之情,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感受力和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观察。通过描写淮河的波浪、岛上的鸟鸣和稻苗的生长,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厚意和对丰收的期盼。整首诗词以官员远行为背景,又以官员的闲暇时光为结尾,展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这种将情感与景物、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唐代诗人的写作特点和审美追求,具有典型的唐诗风格。

作者介绍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朱庆馀的轶闻故事

  在唐代,大凡参加进士考试的,有一个虽不成文但却颇为实用的风行性做法,那就是考生在试前往往凭着某位很有声望的人士引荐,致使他很快地便被主考官关注,从而顺利取得功名。当时流行着的所谓行卷,①亦即考生用自身的作品先行通过有关得力人士的揄扬并提高其知名度的做法,就是一个并不怎么好的社会风气下的产物;虽然其中真正有水平的才子,却也不在少数。
  这里要讲述的主人公委实是有真才实学的,他的诗作还被收入著名的诗歌选本《唐诗三百首》,然而,这作者的名字却是一个令人惶惑的谜。有说他名朱庆余,字可久的;②有说他名可久,字庆余,且以字行的;③当然,也有称“《唐书》作朱庆”的。④如今,我们就根据通行说法,称他“名朱可久,字庆余,以字行”当为可靠些——本文就以此来行文吧。另外,他的籍贯也有多种说法,有说他是浙江人,也有说他是福建人的;但我们从跟朱氏同时的诗人张籍、姚合等人的诗里看出,他当属浙江人无疑。
  在厘清这些看似题外的话之后,我们现在便可以“直奔主题”了。正在京城赶考的考生朱庆余跟著名诗人张籍有幸邂逅,两人在交谈后,张对朱的才学很是欣赏,遂让朱把新近所写的作品加上旧作一起拿来给他。朱从书囊中搜索出26篇诗文呈给张,张把它们放在自己怀里,便匆匆忙忙地走了。紧接着,张就对同僚们极力赞扬朱。由于张当时在社会上已有着很高的声望,许多人急忙把朱的作品缮写过来以便让自己吟诵;这好似现在人们购买某些流行歌曲碟片的那份劲头儿。因此,朱的名声刹那间便大振起来。
  然而,此前尽管已交过了诗文稿,但心中仍觉得并没有多少把握的朱庆余,在试后那段等候揭晓的日子里,不觉有些忐忑不安;不知该次考试他究竟能否被录取。于是,朱便写了一首题为《闺意》的七言绝句,把它呈给张籍来试探试探考试结果;当然,张大人如有可能讲句好话以便让朱顺利通过,那就再好不过了。⑤他这首用新婚夫妇那种旖旎风光里才会写出来的好诗,亦即上文便已提到的,其全篇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诗里的舅姑是指公公和婆婆,也就是丈夫的父母了;为了讨取长辈的欢心,新媳妇可谓尽情打扮妥贴,以便在凌晨谒见时能取得“高分”。这无疑是朱庆余探问自己用心写就的诗文是否合式,以至于能否被主考官赏识而终被录取了。
  张籍看了朱庆余这首用婉转手法写就的诗作,不觉笑了一笑;有意思的是,轻捋着胡子沉吟着的张,随后也同样用美人来比拟考生这一委婉的手法来回答着考生朱君: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⑥
  该诗的意思是说,您就不必担心了,像您这样有水平的考生,试官一定会青睐有加的。
  果然不出所料,已经得到张籍宣传和引荐的朱庆余,就在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一举考取了进士。但张籍这深深赏识人才的佳话,也得以永久地流传了下来,成为后人赏拔人才的绝佳范本。
  按:① 具见宋人程大昌《演繁露》。② 如《唐才子传》;但它说朱氏“以字行”,这分明跟事实不合。③如《新唐书·艺文志》等。④ 如《唐诗三百首》注;但这显然属于错误的引用。⑤ 诗题一作《近试上张水部》。水部指曾任水部员外郎一职的张籍,这是以官名借代人的修辞手法。⑥ 时人,一作“人间”。

朱庆馀的文体风格

  朱庆余诗学张籍,近体尤工,诗意清新,描写细致。内容则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云:“张洎序项斯诗云:‘元和中,张水部为律格,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字意清远,惟朱庆余一人亲受其旨,沿流而下,则有任蕃、陈标、章孝标、司空图等,咸及门焉’。”《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朱庆余诗集》1卷。《全唐诗》收其诗177首,辑为2卷。

诗词推荐

风林山阙处,茅舍两三家。小驻加鹘队,重寻粟玉花。疎烟横暖霭,碧溜漱晴沙。野兴未渠尽,数峰明晚霞。

听话危亭句景。芳郊迥、草长川永。不待崇冈与峻岭。倚栏杆,望无穷,心已领。万事浮云影。最旷阔、鹭闲鸥静。好是炎天烟雨醒。柳阴浓,芰荷香,风日冷。

自是硇砂发,非干骇石伤。牒高身上职,碗大背边创。

皇上焦劳冠百王,精求肤使惠南方。驱驰靡惮周原显,敛散尤高汉寿昌。属邑近方忧水涝,单车不复待秋凉。公余更有惊人句,为解尘怀倥偬装。

空功秦女为吹箫,孤负天门上下潮。周郎未遇春衫薄,沽酒无颜过二桥。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胎发茸茸漆不如,夏初安健胜春初。双瞳嬾看公卿面,却解灯前读细书。

英才端合在星躔,不谓淹回阅岁年。却向山中亲白石,更来涧下濯清泉。高情虽似秋云淡,丽句还如蜀锦鲜。怪得了无尘俗气,家风元是谪来仙。

我被儒官误,如今又教渠。但令识数字,不要读多书。帝惮汲生戆,人嫌贾谊疏。君看朱紫贵,不害腹空虚。

举头便是长安日,弄袖时飘梦泽风。茂苑久抛飞鸟外,楚台遥在碧云中。

我爱昭州水,湘漓共一源。本无汙泥滓,去有棹歌喧。沃野藤溪道,浮琛玉海门。有时新雨涨,多半是君恩。

梓潼江口涪江上,深僻还如樗杜村。独坐翠光喷钓艇,万家寒影落吟轩。

日长珠箔漏声疏,案上苏文恣卷舒。时有佳篇符睿思,便将团扇作行书。

萧洒桐庐郡,身闲性亦灵。降真香一炷,欲老悟黄庭。

山僧有砚名龙尾,此石来从歙溪水。通明直可照发毛,莹滑不容安手指。案上长疑片月生,匣中自有浮云起。苍然颜色涵秋波,不学端州夸嫩紫。溪匠琢为寒瓦形,如从铜雀初飘零。只仍故状不复改,独有乱点生繁星。高闲上人妙书札,什袭藏来时一发。拂开轻雾磨烟煤,挥洒霜毫冰纸滑。

乌声谁喜闻,日啼白门树。愁来删树枝,认得白门路。

入手功名不厌迟,政须努力莫伤悲。二难宁共姜肱被,一染谁怜墨子丝。仕宦金吾吾亦爱,饥寒玉汝汝当知。青灯夜寂聊参取,侑坐为铭只此诗。

悔寄孤山梅,悔折断桥柳。两地本无情,郎心那得久。

罢起郎官草,初分刺史符。海云迎过楚,江月引归吴。城底涛声震,楼端蜃气孤。千家窥驿舫,五马饮春湖。柳色供诗用,莺声送酒须。知君望乡处,枉道上姑苏。

才入中年会面难,安知白首此团栾。不妨时驾柴车出,只作初骑竹马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