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蹇道士拱辰

黑月在浊水,何曾不清明。
寸田满荆棘,梨枣无従生。
何时反吾真,岁月今峥嵘。
屡接方外士,早知俗缘轻。
庚桑托鸡鹄,未肯化南荣。
晚识此道师,似有宿世情。
笑指北山云,诃我不归耕。
仙人汉阴马,微服方地行。
咫尺不往见,烦子通姓名。
愿持空手去,独控横江鲸。

作品评述

诗词《留别蹇道士拱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黑暗的月亮在浊水中,何曾不明亮。
一小块田地满是荆棘,梨树和枣树无法生长。
何时能够回归真实的自我,岁月如今变得艰险。
多次结交方外的士人,早已知道世俗的缘轻薄。
庚桑送走鸡鹄,却不愿意成为南方的荣耀。
晚年才认识这位道士,仿佛有前世的情缘。
他笑着指着北山上的云,嘲笑我不愿归田务农。
道士是隐藏在汉阴的仙人,穿着朴素的衣服行走在尘世。
虽然距离很近却不曾见面,让人烦恼地问及名字。
愿意空手而去,独自掌控横亘的江河和巨大的鲸鱼。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与一位名叫蹇拱辰的道士分别时的情感和思考。诗中描绘了黑暗的月亮在浑浊的水中,却仍然明亮,寓意着道士拱辰在尘世中仍然保持清明的心态。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困境,田地被荆棘充满,梨树和枣树难以生长,象征着他在世俗中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宿和发展。他结交了许多方外的士人,早已了解世俗的浮华和轻薄。诗人对蹇拱辰表达了深深的敬意,称他为仙人,认为与他结缘仿佛有前世的情感。然而,他们并未能见面,只能通过名字和传闻来了解对方。最后,诗人表示自己愿意放下一切,独自掌控江河和鲸鱼,表达了对自由和超脱世俗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自己与道士拱辰的别离所引发的思考,表达了对清明心态和超脱世俗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黑暗的月亮与浑浊的水相对应,凸显了道士拱辰的清明和超然。同时,诗中的田地荆棘和无法生长的梨树枣树,象征了诗人自己在世俗中的困境和无奈。诗人对方外士人的结交和对道士拱辰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他对真实和超脱的渴望。最后,诗人表达了放下一切的愿望,掌控江河和鲸鱼,表达了对自由和力量的向往。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意境独特,是苏轼晚年这首诗词《留别蹇道士拱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黑月在浊水,何曾不清明。
寸田满荆棘,梨枣无從生。
何时反吾真,岁月今峥嵘。
屡接方外士,早知俗缘轻。
庚桑托鸡鹄,未肯化南荣。
晚识此道师,似有宿世情。
笑指北山云,诃我不归耕。
仙人汉阴马,微服方地行。
咫尺不往见,烦子通姓名。
愿持空手去,独控横江鲸。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与道士拱辰分别时的情景和思考。诗人用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拱辰清明心性的赞叹和对自己世俗境遇的思考。月亮虽然在浊水中,却依然清明明亮,暗示拱辰在尘世中保持着一颗清澈的心。诗中的田地充满了荆棘,梨树和枣树无法生长,象征着诗人在世俗中的困境和无奈。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回归真实的本性,但岁月已经峥嵘起伏,这一点成为了一种遥不可及的愿望。诗人曾结交过许多方外的士人,早已了解到世俗的浮华和空虚。庚桑曾送走鸡和鹄(鹅),但却不愿成为南方的荣耀。晚年识得了拱辰这位道士,似乎有一种前世的情缘。拱辰嘲笑诗人不愿归田务农,指着北山上的云笑话他。诗人将拱辰比作汉阴的仙人,他微服出行,游历于尘世之间。尽管距离很近,但却未曾相见,让诗人为此烦恼,急于了解对方的名字。最后,诗人表示愿意空手而去,独自掌控横亘的江河和巨大的鲸鱼。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自己与道士拱辰别离所引发的思考,表达了对清明心性和超脱世俗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黑暗的月亮和浊水相对应,突出了拱辰的清明和超然。同时,诗中的田地满是荆棘,梨树和枣树无法生长,象征了诗人自己在世俗中的困境和无奈。诗人与方外士人的结交和对拱辰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他对真实和超脱的渴望。最后,诗人表达了放下一切的愿望,独自掌控江河和鲸鱼,表达了对自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庭松永昼啭春禽,天气初晴又半阴。惆怅此生多病恼,正看行乐独伤心。

苏李是吾师,黄秦实嗣之。爱其吟可老,得自买倾资。有本皆如是,斯文不在兹。因知乃翁意,遗子以鎡基。

淮海多才士,徒希马少游。谁容老芸阁,自谶死藤州。状貌披图爽,阳春掩卷愁。湛郎长鬣尔,殊不嗣风流。

中置金城外玉池,池荷挺拔效芳菲。叶争以绿环三匝,花逞其红曳四围。龙国缋人供佛座,蛟宫缝氏献仙衣。使君未佛且仙去,紫橐朝真红炬归。

吴纱织雾围香玉,八尺银屏画生绿。睡鸭掞氤惹梦长,重城漏板声相续。西风淅淅吹兰唐,云波微茫连洞房。芙蓉腻脸啼秋露,怨绿愁红俱断肠。交河万里知何处,啁哳金鸡报天曙。玉鬃骏马归不归,含情自折相思树。

绮树满朝阳,融融有露光。雨多疑濯锦,风散似分妆。叶密烟蒙火,枝低绣拂墙。更怜当暑见,留咏日偏长。

武夷溪九曲,曲曲可垂钩。自得溪山乐,何须公与侯。

百岁已过半,只身谁与偕。得因徵悟道,失在太开怀。且托山花宿,时从水竹斋。神回天上活,骨付月中埋。

庄子谈空惠子听,郢人斤斧俟忘形。莫嗟质丧无知者,对石何妨自说经。

三五小圆荷,盆容水不多。难非大薮泽,亦有小风波。粗起江湖趣,殊无鸳鹭过。幽人兴难遏,时绕醉吟哦。

未极人心畅,如何帝道明。仍嫌酺宴促,复宠乐游行。陆海披珍藏,天河直斗城。四关青霭合,数处白云生。饪餗调元气,歌钟溢雅声。空惭尧舜日,至德杳难名。

骨法枯闲甚,惟堪作隐君。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字瘦偏题石,诗寒半说云。近来仍喜聩,闲事不曾闻。

先生乐处少人知,最是生平不皱眉。身世帝王全盛日,风光伊洛太平时。画前勘破先天易,醉后吟成击壤诗。高卧行窝吾亦愿,不堪心事类周嫠。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亲从蓑笠问饥寒,赴愬人人得犯颜。更向棠阴聊憩茇,要令粒食共鲜艰。身归雨露司存后,诗在山川刻画间。饱饭之余能细和,止斋应有几年闲。

今夕知何夕,满堂灯烛光。杜陵分岁了,贾岛祭诗忙。横笛梅花老,传杯柏叶香。明朝贺元日,政恐雨相妨。

花枝拂眼柳垂肩,幸得身閒且乐天。木杪夕阳当反照,划头朝露岂长圆。兴来策杖云迷径,睡起凭栏月满川。老矣不堪供世用,只将萧散度残年。

嗟见世间人,永劫堕迷津。不省这个意,修行徒苦辛。

雪消重作雨,冰释又成泥。已败筇枝兴,高眠听午鸡。

短亭过尽长亭到。未忍过征棹。天涯自是别离身。更折一枝杨柳、赠行人。淮阴堤上残阳里,暮草连空翠。一樽别酒苦匆匆。还似陇头流水、各西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