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吞虎噬
- 拼音láng tūn hǔ shì
- 注音ㄌㄤˊ ㄊㄨㄣ ㄏㄨˇ ㄕㄧˋ
- 成语解释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你辟私门,贿赂行,半朝臣,皆从顺。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
- 成语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成语例子自此以入,司牧之官,必能扫除一切苛政……去害马以驯良,泯雀角鼠牙之衅,绝狼吞虎噬之端,不惊不扰,民得宽然,各尽地方。《花月痕》第五十回
-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 近义词
- 反义词
词语解释
-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国语词典
- 形容吃东西急猛,大口吞食的样子。也作「狼吞虎咽」。
- 如狼虎大口吞嚼。比喻人极为贪婪、残忍。
- 元.无名氏《鸣凤记.第六出》:「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
网络解释
- 狼吞虎噬
- 狼吞虎噬,读音 láng tūn hǔ shì,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狼吞虎噬”单字解释
吞: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吐。~咽。~噬。狼~虎咽。气~山河。忍气~声。 2.兼并,侵占:~没(mò)。~并。~蚀。~占。...
噬:咬:吞~。反~。...
狼:哺乳动物,外形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暴,吃野生动物和家畜等,有时也伤害人。...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 2.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 3.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