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生紫剑剑千金,石氏绿珠珠一斛。

出自明末清初代陈之遴的《高梁篇》

出自明末清初陈之遴的《高梁篇》

拼音和注音

liú shēng zǐ jiàn jiàn qiān jīn , shí shì lǜ zhū zhū yī hú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千金:(名)①珍贵;很贵重:~难买。②敬称别人的女儿。

陈之遴

不详


原诗

高梁桥下春波绿,朱城叆叆衔朝旭。

大道东连紫禁开,晴峦西映金堤曲。

榆燧千家火乍收,柳丝万缕春初足。

龙马银鞍车似水,貂蝉宝盖人如玉。

玉人调笑倚余酲,红粉青娥拥出城。

新声瑶瑟惟愁和,高揖金鞭不问名。

俱攒翠幰红尘喑,共指芳园画阁明。

芳园画阁春常羡,绣户璇窗人不见。

经年花草任荣凋,一日笙歌恣游宴。

桃李枝头日欲斜,云軿今夜宿谁家。

十三学舞矜回雪,二八怜春叹落花。

落花转眼飘芳甸,且喜芬菲舒未遍。

宝带难输松下心,轻纨先送花前面。

北地脂开笑靥娇,南都黛发修蛾倩。

子夫未入合欢宫,昭仪犹给阳阿院。

阳阿车骑日优游,锦障经过尽彻侯。

此日莺花娇紫陌,此时弦管满皇州。

皇州自昔多豪族,燕台争击荆高筑。

任侠宵排紫闼通,冶游朝拥朱轮簇。

刘生紫剑剑千金,石氏绿珠珠一斛。

中涓骏马大堤头,玉勒雕弓翡翠裘。

秦官旧领中车府,汉宫官新拜大长秋。

乱抛金弹垂杨外,列坐琼筵绿水周。

垂杨绿水淹留久,鸣珂倏忽雷霆吼。

声势能移北斗杓,威灵欲喝西山走。

张孔纷纷竞拜尘,谁人白眼惟呼酒。

呼酒狂挥换赋金,蘋香花雾满高吟。

君王已叹凌云气,乐府争传郢雪音。

别有伤心春草碧,彩笔红颜两相惜。

不见当时堕珥人,难逢前度援琴客。

可怜今岁春光早,可惜明年春更好。

几度歌钟丹凤城,千回裘马青楼道。

歌钟裘马日逡巡,寒食东风万古尘。

惟有溶溶桥下水,年年流送御沟春。

诗词推荐

雪中气象但漫漫,雪后乾坤净好看。零落瑶林晴照里,参差银阙暮云端。疑开粉墨图新就,犹洒楼台笔未乾。万井都人蒙煦育,恩深不觉夜来寒。

一病四十日,西风草木凉。倚床腰见骨,览镜眼留眶。倦策吟诗杖,频烧读易香。夜深排果饵,乞巧大医王。

湖桥东西斜月明,高城漏鼓传三更。钓船夜过掠沙际,蒲苇萧萧姑恶声。湖桥南北烟雨昏,两岸人家早闭门。不知姑恶何所恨,时时一声能断魂。天地大矣汝至微,沧波本自无危机;秋菰有米亦可饱,哀哀如此将安归?

莫叹年来雪句迟,雪迟诗句更依微。风来海国盐波涸,春人仙田玉气肥。雏鹤暖娇摇羽脱,老龙枯痒退鳞飞。天工人代如端的,安得吾能及九畿。

不谢车尘觅饷偎,前行后指亦危哉。一贫牵绊似绳缚,百怪攻攒如箭来。自倚此中惟拙直,未知何故每惊猜。是尧非桀俱尘土,且可深杯更浅杯。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莲叶未开时,苦心终日卷。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

年年二月暮,散乱杂飞花。雨过微风起,狂飘千万家。

张公一去二百载,杰阁依然横霭中。徙倚看碑仍看画,时闻柏子落秋风。

圯上相逢一老翁,诛秦蹙项笑谈中。报韩偶得刘郎用,更有商山听下风。

冯家旧宅闭柴关,修竹犹存潏水湾。应系星辰天上去,不留英骨葬人间。

夜色际阴霾,灯青谢客斋。梧桐生静思,绛纬动秋怀。小酌宁辞醉,清言不厌谐。谁怜何水部,吟苦怨空阶。

家风本韦布,生事但渔樵。惯就下乡食,莫烦东阁招。

小葺楼居抵燕巢,不愁风怒卷重茅。梅含椒萼红将绽,蕉护霜萎绿预包。坐久渐看炉焰伏,研多微觉墨池坳。幸无奇字连投阁,寂寞吾知免客嘲。

别语畏残漏,心悬瘴海边。回期无定日,去路极遥天。苦雾沈山郭,寒海涨隰田。几宵寻使府,清话废间眠。

锦树连云烂不收,山河风景一番秋。老夫枕簟便凉夜,不比新亭去国愁。

主人长念客鸣肠,况复花封是稻乡。指廪何疑犹出手,归艘岂患不连樯。

拍肩笑别洪崖,共看紫海还清浅。蓬壶旧约,人间舒笑,桃红千遍。去岁争春,今年逼腊,满空飘霰。渐横枝照水,清绿弄日,都点缀、江南岸。须吸百川为寿,卷恩波、已倾银汉。戎袍拥戟,万钉围带,天孙新眷。十里尘香,五更弦月,未收弦管。正秦筝续谱,宫箫定拍,候来冬按。

少年看花双鬓绿。走马章台管弦逐。而今老更惜花深,终日看花看不足。坐中美女颜如玉。为我一歌金缕曲。归时压得帽檐敧,头上春风红蔌蔌。

与君颜面各临年,同滞江湖恐不然。虎兕向来甘旷野,骅骝宁复待挥鞭。政成合进凌霄步,客里犹抬斲句肩。人品国华君可仰,岂应学我赋归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