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浓润侵衣,暗香飘砌。
雨中花色添憔悴。
凤鞋湿透立多时,不言不语厌厌地。
眉上新愁,手中文字。
因何不倩鳞鸿寄。
想伊只诉薄情人,官中谁管闲公事。

作品评述

《踏莎行》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仲殊。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浓郁的香气侵入衣衫,暗香飘满了庭院。雨中的花朵色彩变得憔悴。凤凰鞋湿透了很久,不言不语地感到厌倦。眉头上带着新的愁思,手中拿着文字。为何不借助鳞鸿的翅膀寄托思念之情。我只能向那薄情的人倾诉,官场上谁会关心闲事呢。

诗意:
《踏莎行》描绘了一幅雨天中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人世间冷漠的感叹。诗中的花朵在雨中变得憔悴,凤凰鞋湿透了很久,这些细节暗示了诗人的孤寂和无奈。诗人想通过文字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但他意识到在官场中,个人的感情是无人问津的,因此只能默默承受着。

赏析:
《踏莎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天中的凄凉景象,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浓郁的香气、憔悴的花朵和湿透的凤凰鞋,这些形象细腻地刻画了诗人的孤寂和失望。

诗中的"眉上新愁,手中文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思和对文字的依赖。他希望通过文字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但又感到无奈和孤独。最后两句"因何不倩鳞鸿寄。想伊只诉薄情人,官中谁管闲公事"表明了诗人的无奈和对官场冷漠的嘆息。他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理解,但在官场中,个人的感情往往被忽视,只有公务才得到重视。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独特情怀和对人世间的痛感。它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给人一种深深的思索和共鸣,使读者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奈和孤寂,以及对温暖和关怀的渴望。

作者介绍

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仲殊的作品风格

  苏轼称仲殊“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稗海》本《志林》卷11)。其诗散见诸家笔记,如《京口怀古》、《润州》等诗,雄放而有情致,颇具唐人佳境。仲殊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词作方面。有些描写春情、别恨一类的作品。如〔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等,被誉为“篇篇奇丽,字字清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更多的词带有苏轼超迈横绝的作风,这在他登临怀古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金蕉叶〕“六朝遗恨连江表,都分付,倚楼吟啸”,〔定风波〕“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都于壮丽空阔的景物描绘中寄寓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超旷的胸襟。此外,如〔南柯子〕写“六和塔”,〔柳梢青〕写“天涯”、“行人”,也都显得清新洒脱。所以苏轼说他“胸中无一毫发事”(《志林》卷11),“通脱无所着”(《东坡后集》卷一《破琴诗引》)。至于仲殊的一些吟咏花草的词,却既无寄托,又乏风韵。

仲殊的文学成就

  苏轼称仲殊“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稗海》本《志林》卷11)。其诗散见诸家笔记,如《京口怀古》、《润州》等诗,雄放而有情致,颇具唐人佳境。仲殊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词作方面。有些描写春情、别恨一类的作品。如〔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等,被誉为“篇篇奇丽,字字清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更多的词带有苏轼超迈横绝的作风,这在他登临怀古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金蕉叶〕“六朝遗恨连江表,都分付,倚楼吟啸”,〔定风波〕“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都于壮丽空阔的景物描绘中寄寓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超旷的胸襟。此外,如〔南柯子〕写“六和塔",〔柳梢青〕写"天涯"、“行人”,也都显得清新洒脱。所以苏轼说他“胸中无一毫发事”(《志林》卷11),“通脱无所着”(《东坡后集》卷一《破琴诗引》)。至于仲殊的一些吟咏花草的词,却既无寄托,又乏风韵。

  仲殊有词1卷,名《宝月集》,早已失传。近人赵万里辑《宝月集》1卷共46首,断句七,《全宋词》据以收录时,有所增补。《全宋词补辑》又新补22首。

诗词推荐

飞梁谁字小垂虹,波面蜿蜒去不穷。一段风烟无处觅,鸳鸯鸂鶒在其中。

踏莎行

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甘辛楚国赤萍实,磊落韩嫣黄金丸。聊效诗人投木李,敢期佳句报琅玕。嗟予久苦相如渴,却忆冰梨熨齿寒。

踏莎行

,后三日舟载西还,夕次淇门东刘家渡而没,得年五十有五。韩予出就外昨日举杯亲饯别,六人吟啸呵呵。今朝丹**城阿。一棺零落恨,都付逝川波。万事转头真是梦,两轮来往如梭。人生百岁合如何。放开眉上锁,得酒且高歌。

踏莎行

禁城外,青青细柳,翠拂高堞。征鼓催人骤发。长亭渐觉宴阕。情绪似丁香千百结。忍重看、手简亲折。听怨举离歌寄深意,新声更清绝。心切。暮天塞草烟阔。正乍裛轻尘,新晴后,汨汨清渭咽。闻西度阳阔,风致全别。玉杯屡竭。思故人千里,唯同明月。扶上雕鞍远三叠。那堪第四声未

踏莎行

朱使拜书天上回,去以身试百里障。青衫飘若风外荷,借马载出尘土上。准眉崭如见天秀,独立系马万里望。身躯虽小胸腹宽,沛如绝海横秋涨。久宜脱绝事高致,岂愿卑冗劳俗状。高堂华发亲老矣,四海无家寄几杖。世外言高信独奇,人前腰折嗟已强。尉官虽小俸虽薄,犹有余钱买甘养。

踏莎行

高秋远行迈,入谷云气暝。稍稍微雨来,渐怯衣裳冷。萦纡青崦窄,杳霭烟竹迥。峰回稍开豁,夕阳散微影。霜叶落秋涧,寒花媚秋岭。穷途见土屋,人烟杂墟井。平生爱山癖,愒此惬幽静。月落闻子规,怀归心耿耿。

踏莎行

少曾读仙史,知有苏耽君。流望来南国,依然会昔闻。泊舟问耆老,遥指孤山云。孤山郴郡北,不与众山群。重崖下萦映,嶛峣上纠纷。碧峰泉附落,红壁树傍分。选地今方尔,升天因可云。不才予窜迹,羽化子遗芬。将览成麟凤,旋惊御鬼文。此中迷出处,含思独氛氲。

踏莎行

畴昔翰林苏谪仙,溪藤写赠眉石篇。欲寻此砚副此什,婺源烟水空茫然。君家宝砚多奇古,一一玄圭与苍璧。此砚初来众砚疑,厕居末品真可惜。宝林大士千亿身,吾家古画妙入神。欲持吾画易君砚,庶几速证西来因。我持君砚复何为,嵩山之阳颍水湄。茹藜咀藿坐蓬荜,漱流枕石书新诗。

踏莎行

泥牛击罢,银幡卸了,又是一番春至。有人耳畔语低低,道宜入、新年吉利。堆盘红缕,浮杯绿蚁,自有及时风味。从今日日是东风,待拚了、偎红倚翠。

踏莎行

群栖平沙雁,有警奴辄鸣。鸣多谓奴妄,哀嗷堕弓矰。甡甡中林鹿,以媒诱其群。相呼入网罟,鹿死媒独生。骨肉不相信,效忠况他人。轻言托心腹,卖友终不仁。君子能审友,四海皆弟兄。

踏莎行

何人生得宁馨子,今夜初逢掣笔郎。莫怪围棋忘瓜葛,已能作赋继灵光。

踏莎行

举头又是菊花天,走遍山林命苟全。忍赋庚寅伤乱世,漫书甲子记流年。陶篱一醉虚抛久,萧寺重游梦觉然。今是何时成此会,教人平地说神仙。

踏莎行

和公师叔,猛悟良缘。弃官纳印休权。远俗终南山下,庵盖茅椽。身披麻衣纸袄,乐清闲、笑傲林泉。怀美玉,便韬光隐迹,二十馀年。因甚山侗侍奉,遇风仙曾说,活底神仙。端的非常辞世,满室祥烟。经年忽然空里,便贻子、画钓诗篇。专诫我,莫教失见,休要夸玄。

踏莎行

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

踏莎行

辊绣毬,打瓦鼓。半巴音,半鲁语。心胆倾,面目露。不可塑。故天下称之曰东山演祖。

踏莎行

人言元白再来身,我道奎中降下神。谁遣玲珑唱新曲,江南添得十分春。

踏莎行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踏莎行

东城焉所适,有此松下风。更有竹万计,连山翠如葱。长廊无人白日静,古坛高殿秋阴中。云房锁扃帘幔卷,久乃忽遇星冠翁。一笑呼茗茗立具,坐对井边骧首龙。五十余年阅此画,偶许后死频过从。畴昔共饮徒,十不见八九。升天岂其然,冢骨今定朽。老夫起立意欲去,尊师顾谓已温酒。

踏莎行

野蔓网丛棘,下有幽兰花。缄春敛华滋,古意良独多。霜寒九十月,萧飒如枯莎。但使本根在,菅茅将奈何?

踏莎行

丹杏一番收美实,绿荷无数放新花。西湖雨后清心目,坐到城头泊暝鸦。

踏莎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