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蝶恋花》是一首宋代洪适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漠漠水田飞白鹭,
夏木阴阴,巧啭黄鹂语。
金匮诗人新得句,
江山应道来何暮。
好向金门联步武,
何事双旌,却为丹丘驻。
琼斝十分须一举,
看看紫诏催归去。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对诗人创作境遇的感慨,表达了对江山的追求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诗中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也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创作中的困境和对成功的渴望,表达了对金榜题名、功成名就的向往。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的激励和催促,希望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赏析:
《蝶恋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宋代洪适细腻的写作技巧。通过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如“漠漠水田飞白鹭”和“夏木阴阴”,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水田上白鹭飞翔的画面和夏日树荫下黄鹂的欢快歌唱。这些描绘使诗歌更加生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入了对自身创作境遇的表达。金匮是古代储存珍宝的宝库,这里指的是珍贵的诗句。诗人表示自己最近获得了新的灵感和表达方式,对此感到满足和喜悦。然后,诗人表达了对江山的向往,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江山所道听途说。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功成名就的渴望,希望能够迈向金门(金榜),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与此同时,诗人又对自己在丹丘(指的是自己的居住地)久居不动感到困惑和不满,希望能够有所突破。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激励和催促。琼斝是古代贵族使用的玉器,这里象征着成功和荣耀。诗人希望能够一举成功,摘得琼斝,实现自己的理想。紫诏是皇帝下发的诏书,这里表示对自己的催促和迫切希望。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回到皇帝的身边,取得官职和地位。
《蝶恋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创作境遇的表达,展现了洪适对自然、对文学创作和对成功的向往。诗词表达了《蝶恋花》是宋代洪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水田上飞翔的白鹭在稀薄的雾中模糊不清,
夏日的树荫下,黄鹂巧妙地啭鸣。
金匮中的诗人获得了新的词句,
江山应该早点传颂他的声名。
他渴望能够与功勋显赫的人一同前往金门,
然而为何这双旌旗却停留在了丹丘?
珍贵的琼斝必须一举夺取,
看看紫诏在催促他回去。
诗意:
《蝶恋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江山的向往和对文学创作的渴望。诗中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在创作中的困境和对成功的渴望。他希望能够与那些功勋卓著的人一同进入金门,但他却停留在了丹丘。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激励和催促,希望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并离开丹丘。
赏析:
《蝶恋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洪适细腻的笔触和艺术才华。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如“漠漠水田飞白鹭”和“夏木阴阴,巧啭黄鹂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水田和树荫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这种描绘使诗歌更加生动,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作状态。金匮象征着珍贵的诗句,诗人表示自己获得了新的灵感和词句,对此感到满足和喜悦。他希望江山能够早日传颂他的声名,使他的作品被广泛传诵。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功成名就的渴望,希望能够与那些有成就的人一同进入金门,取得成功和荣耀。然而,诗人却感到困惑,为何他的名望停留在丹丘,不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激励和催促。琼斝是贵族使用的珍贵玉器,这里象征成功和荣耀。诗人希望能够一举夺取琼斝,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紫诏是皇帝下发的诏书,表示诗人对自己的催促和迫切希望。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回到皇帝的身边,取得官职和地位。
《蝶恋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表
作者介绍
洪适的成就
金石
洪适在学术方面主要致力于金石学研究,尤其是其在知绍兴府任内和家居16年期间,用力尤多。先后著成《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见《隶释》),又著《隶缵》、《隶图》和《隶韵》。 但《隶韵》未成。今传世者仅 《隶释》和《隶续》两种,所著《隶释》、《隶续》,先依碑释文,著录全文,后附跋尾,具载论证,开金石学最善之体例,对后代有重大影响。另著有《盘州集》八十卷。洪适对魏晋和隋唐的碑刻也很精通,曾据《丹州刺史碑》、《皇甫诞碑》等碑刻,订正正史上一些记载的错误。
诗文
洪适诗文论著甚多,留下了很多名篇,四方传诵。故《宋史》评价说:“适以文学闻望”。其中《盘洲集》影响甚大,而《渔家傲引》是《盘洲集》的代表作。词前有小序。对渔父生活加以概述。接着用同一词牌写了十二首词,如数家珍一样从一月唱到十二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他泛舟船上,与眠鸥浴雁为友;他常把渔钱买酒,酒醒后则拈笛咏唱,畅抒情怀;“细雨斜风浑不避,青笠底,三三两两鸣桹起”。渔父们的生活是何等和谐、恬静!他们不避纲雨斜风,认定这是捕鱼的好时机。只见青青的斗笠下人头攒动,一声吆喝,拍着船板,他们就三三两两出发了。“半夜系船桥比岸,三杯睡着无人唤。睡觉只疑桥不见,风已变,缆绳吹断船头转。”这是何等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诙谐的情趣,空灵的意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何等的和谐!这充分反映了其在文学上很有底蕴。事实上,洪适的文学创作非常灵活,取材广泛,大都来源于生活。如洪适致仕后,退而回乡,在县城北郭购地筑屋,并称之为盘洲,他自己也自号盘洲老人,盘洲老人从小随父宦游,长大后又四处为官,发现本县珠湖产的银鱼非常独特,于是欣然命笔,写下一赋,名之为《银条鱼赋》。 其诗文论著甚多,并得到时人及后人的认可。
洪适的生平
父亲洪皓,曾任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洪适少年时即能日诵书3000言,与弟洪遵、洪迈先后同中博学鸿词科,有“三洪”之称。
建炎三年(1129年),洪皓使金,洪适年方13,即能任家事。率5个弟弟和3个妹妹奉祖母、母亲避兵饶州(今江西鄱阳),后以恩补修职郎。绍兴七年(1137年)任严州录事参军,绍兴十一年(1141年)任浙西提举常平司干办公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与弟洪遵同中博学鸿词科,除左宣教郎敕令所删定官。高宗赞其:“父在远方,子能自立,此忠义报也。”
绍兴十三年(1143年),继迁秘书省正字。是年父自金归,忤秦桧,洪适出任通判台州军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除知荆门军。后知徽州、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兼提点刑狱,任内皆著政绩。后迁户部郎中、淮东总领、司农少卿、太常少卿兼权直学士院中书舍人,任内也为人称道。乾道元年(1165年),任翰林学士签枢密院事、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任怨革弊。次年因久雨而引咎辞职,除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后以观文殿学士、左通奉大夫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乾道五年(1169年),以观文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此后家居16年,1184年二月辛酉(初二)日(3月15日)病逝。《宋史》有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