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公诗后
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
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
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
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
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皆云似达摩,只履还西竺。
壁间余清诗,字势颇拔俗。
为吟五字偈,一洗凡眼肉。
作品评述
《书*公诗后》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
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
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
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
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皆云似达摩,只履还西竺。
壁间余清诗,字势颇拔俗。
为吟五字偈,一洗凡眼肉。
诗意:
这首诗词以书后公(黁公)为主题,表达了对黁公的景仰和遗憾。黁公是指古代文人黁(nún)公,他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华的文人,但是苏轼生活在一个混乱世道,无法与黁公相见,感到非常遗憾。诗中也表达了对浊恶的世道的感叹,感叹自己未能受到龙象(指古代传说中的神仙)的拯救。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自己的感受为主,通过对黁公的赞颂和自己的愧疚表达了对黁公的景仰和遗憾之情。黁公被描述为一个高尚的人物,他的寿命已经超过了两甲子(40年),他的气场压倒了一切。苏轼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浊恶的世道中,无法与黁公相见,对此深感惋惜。诗中提到的“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以及“皆云似达摩,只履还西竺”,形象地描绘了黁公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了他的卓越和超凡。最后,苏轼提到了壁间的余清诗,指的是自己的作品,他以五字偈的形式吟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洗净凡俗的眼睛,追求更高尚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黁公的敬仰和自己在浊恶世道中的无奈,同时表达了追求高尚境界的愿望。通过对黁公的赞颂和自省,苏轼传递了对文学和人格的追求,以及对清净和高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