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
出自先秦的《论语七则》
拼音和注音
ér bù chǐ zhě , qí yóu yě yǔ ! bù zhì bù qiú ,
翻译及意思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绵絮袍,和穿狐裘的人同立在一起,能不感为耻辱的,只有由了吧!”“《诗经》上说不忮刻,不贪求,这有什么不好呀?”子路听了,从此常诵止此诗。先生说:“这样又何够算好呀。”
词语释义
不忮不求:忮,嫉妒。不忮不求指不嫉妒,不贪得。
不耻:不认为羞耻。
不求而荐佩私恩,高谊如公今有几。
出自:许应龙的《代上庠同舍上廷评》
老向青山友鹿群,养高林壑不求闻。
出自:倪谦的《寿醉耕老人》
去年旅都城,三月不求宅。
出自:苏辙的《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五)》
不求画中物,惟耽画中趣。
出自:张宁的《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其四十)》
幽馨殊可爱,雅操不求知。
出自:王绂的《题兰蕙轩》
遵陆乘桴俱有恨,都缘何事不求安。
出自:陈宓的《白苧岭雨大作云此道可免舟行》
坐上直言常骇俗,暗中清节不求名。
出自:王鏊的《哭同年刘景元谕德三首(其三)》
不求万法脱,不与万法缚。
出自:周行己的《奉酬天复古风》
尚不求真语,何能计妄言。
出自:韩维的《某伏蒙寄示五言二韵诗辄次韵上呈聊以见志》
不求殿阁千间庇,却喜岩泉一线通。
出自:华岳的《热》
原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踰同:逾)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衛靈公》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