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道书

抱璞含和道俗同,寥寥万代想皇风。
后来贤智知多少,未似当年牧马童。

作品评述

《阅道书》是宋代作家卫宗武的一首诗词。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传统价值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
抱着古代圣贤的智慧,融合了和谐的道德和世俗之风。
虽然时光荏苒,但我们仍然思念古代的崇高风范。
然而,当今世上的贤明智者又有多少?
他们已不像当年那位牧马的童子那样纯真无邪。

诗意和赏析:
《阅道书》展现了作者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对传统价值的思索。诗中的"抱璞含和道俗同"表达了作者渴望融合传统道德和现实世俗的心愿,意味着要在纷繁的尘世中坚持崇高的品德和价值观。"寥寥万代想皇风"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帝王风范的向往和怀念,认为当代的贤明智者已经稀少,无法与过去的英俊贤达相比。最后一句"未似当年牧马童"通过牧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纯真、天真和无邪时代的怀念,暗示了现代社会的浮躁和失去了真诚的品质。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传统美德和价值观的思考,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反思。它呼吁人们在现实世界中保持道德的纯净和坚守传统的美德,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和对当代社会浮躁现象的忧虑。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表达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道德和人性的关注,使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引发了对自身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思考。

作者介绍

卫宗武(?~一二八九),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理宗淳祐间曾爲朝官,出知常州。未几,“自毘陵投绂归垂三十载”(本集卷五《刘葯庄诗集序》)。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年逾八十。有《秋声集》,都爲退居后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至元甲午重九日张之翰序。 卫宗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馆臣漏辑诗三首,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玉叶璁珑,素妆不趁宫黄媚。谢家风致。最得春风意。手把青枝,忆得斜横髻。西州泪。玉觞无味。强为清香醉。

一夜催仙杖,悲声到九宸。玉阶犹报晓,金殿不知春。碧海无来使,青宫有旧臣。华封曾未幸,应误祝尧人。

名士闻风起,英声逐电飞。卜邻谯子至,闲道洛人依。共叹斯人疾,何心入揖归。七分书策在,马鬣向斜晖。

秋池对门莲子枯,野壁剥月蜗涎涂。庭中两株石楠树,上有山鸟相呼。当时联巢接飞者,一落梁宋一海隅。扶桑日枝几千尺,光彩不独生阳乌。

万里怜君蜀道归,相逢似喜语还悲。江淮别业依前处,日月新阡卜几时。自说曲阿犹未稳,即寻湓水去犹疑。茫然却是陈桥梦,昨日春风马上思。

月到南窗小半扉,无灯始觉室生辉。人间何处冰壶是?身在冰壶却道非。

逍遥行乐立西风,多听秋声耳欲聋。供世难分心力异,浮家易感古今同。小花糁渡遗晴蓼,碎叶填津积冷枫。博望有槎撑不去,岸头横卧树心空。

顶上新成九转丹,衔花日日到诗坛。夜深飞上云霄去,华表月明风露寒。

醴酒偶忘设,於礼殊至微。穆生引身去,自昔能见岂。阳桥慕香饵,岂知为祸机。楚枭集丛灌,斩伐犹不飞。复有陶朱公,去国家亦肥。五湖拒扁舟,我信无所归。

翰林万里出峨嵋,曾受开元帝异知。只道高爷能毁鬲,无端环子亦嗔痴。空传飞燕当时句,难觅骑鲸以后诗。的是长庚星现世,秕糠伯友与王师。

白日浮云闭不开,黄沙谁问冶长猜。只怜横笛关山月,知处愁人夜夜来。

借宅开小轩,自移一丛竹,悠然北窗下,意色都不俗。晴影终日幽,风声杪秋肃。最怜疏雨过,会有白云宿。深培畏不寿,静对殊未足,主人已虚心,坐客亦青目。四村多修篁,玉立森如束。不为人所爱,况复困斤斸。天姿奚优劣,地远悬荣辱。物情岂固然,世事同一躅。何当寻怪石,小垒

皎皎秋夜月,流光鉴薄幔忧思不能寐,况此蛩声悲。揽衣起徘徊,四顾安所之?故乡渺何许,身在天一涯。

寒风飒飒响庭槐,爱日明窗坐北斋。闲忆故山归未得,旧游时展认云崖。

邺北至夔城,三千里外程。劳寻苦吟伴,独入乱山行。楚水秋无际,巴猿衣有声。逢师不能寐,因话故乡情。

出山车骑次诸侯,坐领图书见督邮。绕郭桑麻通淅口,满川风景接襄州。高城鸟过方催夜,废垒蝉鸣不待秋。闻说元规偏爱月,知君长得伴登楼。

赵括痴儿漫喜兵,他年自料困长平。将军各有万人敌,下士难先二子鸣。卢骆杨王何足算,江黄六蓼岂劳征。英雄少贬虽惭愧,且徇区区月旦评。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乱后黄花空满篱,惊心节序屡推移。微吟聊续潘邠老,一笑难逢杜牧之。浮蚁共伴今日醉,食糕空忆太平时。牛山泪落龙山宴,付与西风一样吹。

落日春江上,无人倚杖时。私蛙鸣鼓吹,官柳舞腰支。猎远频翻臂,渔深数治丝。我犹无彼是,风岂有雄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