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平江百花洲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作品评述

泊平江百花洲翻译及注释

翻译
江南一带最美的地方是苏州,为王事奔走我却得以纵情遨游。
半生中三江五湖都乘船走遍,十年里四次停泊在这百花洲。
我跟岸边的杨柳都互相熟识了.眼前的云山执着地把我挽留。
不要责怪这孤舟漂泊不定吧。我自己本来就是一只孤舟。

注释
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
王程:为公事而奔走的旅程。

泊平江百花洲创作背景

  作于1190年(宋光宗绍熙元年),杨万里在年初伴送金国贺正旦使北返,行船至平江停泊在百花洲时,感慨自己一生漂泊,写诗抒怀。平江,指平江府,在今江苏苏州,1113年(宋徽宗政和三年)升苏州为平江府,建有姑苏馆、接官厅,专门接待朝廷官员和国外来使。百花洲位于城外河边,当时洲上有百花庵,屋宇宏伟,规模颇大。

泊平江百花洲鉴赏

  开头两句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翻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

  “半世三江五湖掉,十年四泊百花洲”。杨万里于1154(绍兴二十年)中进士,初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萃,以后历任内外官职,奔走于江湖间,到写这首诗时,已经半世(指一个人的半生)之多;十来年间,因主程所经,曾四次泊舟于百花洲畔。这一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但调子并不沉重,毋宁说还带有一点悠然自赏的意味。从眼前的胜游回顾半世以来的行踪,从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所历的三江五湖,时间、空间都延伸扩大了。这一联在对仗上句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多用数目字成对,如“半”对“十”“三”对“四”“五”对“百”;二是上下句的句法并不同(下句的“泊”是动词,与上句的“江”为名词不同,五湖棹与百花洲也有所不同,平仄也不调)。这样一种对仗,表现出诗人的巧思,具有一种轻快流利、拗折错落的美感。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颈联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自己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明明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从对面写来,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这样写,既饶情致,又不落套。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也更进一层地得到表现,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将主观的情感移到事物上,反过来有用被感染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上句先放开一步,下句却透过一层,揭示了事情的底蕴。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作者介绍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诗词推荐

秋晚南山行,小蹇就店秣。我亦念少休,无奈市儿聒。嗟尔亦坐饥,锱铢苦争夺。其心计亦厌,陷溺无自脱。我欲救其本,汝勿谓迂阔。要倾江海大,一洗锥刀末。人生顾须几?卒岁惟一褐。有地即可耕,何山不堪活?

旅途

烈日三万里,所至坏金石。嗟哉庭中草,独不改佳色。日中虽暂萎,晨露发鲜碧。深根通九地,变化有微测。应知一气移,不得常炎赫。

旅途

清白家传业,中和吏向风。一门台阁仕,入使弟兄同。谳议民无讼,均输国不空。职劳终损寿,勤事有遗忠。

旅途

此君骨相一成矩,气禀坤爻六二全。运用四方随手转,操持一节比松坚。玉雕界尺疑同样,金作觚棱笑削圆。见寄分司真得力,时将缓步与周旋。

旅途

乌鬼淋漓受指呼,江鱼终日为人敺。扼吭不及能言鸭,哇肉几同反哺乌。暂满空喉如瘿大,竟无半尾塞肠枯。少宽颈组方谋饱,水冷冰寒日已晡。

旅途

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素光遥指。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侭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

旅途

赫赫紫岩,白虹贯渊。玉生其中,匪雕匪镌。登於廊庙,圭璋浑全。温如之质,所宝象贤。

旅途

士生有轻重,初非他人为。视身真千钧,所压无不摧。群偷让弊汉,喘走恐后时。隆中贤少年,长啸弄锄犁。白头左将军,敛衽喜得时。狠石挈紫髯,老瞒受鞭笞。艰难永安诏,委国忘其儿。心知龙鸾人,不顾鸱鸦资。使无三顾重,一饱起相疑。

旅途

秋深荒外客,独上望京台。远信未封去,新鸿又见来。地寒边树短,天静瘴云开。无限心相向,南宫卧锦才。

旅途

五月扁舟过洞庭,鱼龙吹浪水云腥。轩辕黄帝今何在,回首巴山芦叶青。

旅途

海内知名第一流,诗从伟度破优柔。知公少驻抟风翼,念我都如露地牛。解腊天容先布暖,得春梅意小迟留。红穿碧甲聊随俗,不奈心惊雁过楼。

旅途

雪满衣裳冰满须,晓随飞将伐单于。平生意气今何在,把得家书泪似珠。边草萧条塞雁飞,征人南望泪沾衣。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

旅途

节节皆匀叶叶疏,相门翻似子猷居。狂根或带移时土,细草应劳种后锄。醒酒韵寒初惬意,出墙梢健已凌虚。不须更用他泉溉,霖雨才收必有余。

旅途

湖岸千峰。嵌岩隐映,绿竹青松。古寺东西,楼台上下,烟雾溟_。波光万顷溶溶。人面与、荷花共红。拨棹归欤,一天明月,十里香风。

旅途

翡翠飞飞绕莲坞,一啄嘉鱼一鸣舞。莲茎触散莲叶欹,露滴珠光似还浦。虞人掠水轻浮弋,翡翠惊飞飞不息。直上层空翠影高,还向云间双比翼。弹射莫及弋不得,日暮虞人空叹息。

旅途

满榼芳醪手自携,陂湖南北埭东西。茂林处处见松鼠,幽圃时时闻竹鸡。零落断云斜鄣日,霏微过雨未成泥。老民不预人间事,但喜农畴渐可犁。

旅途

举世人生何所依,不求自己更求谁。绝嗜欲,断贪痴,莫把神明暗里欺。

旅途

銮舆秦地久,羽卫洛阳空。彼土虽凭固,兹川乃得中。龙颜觐白日,鹤发仰清风。望幸诚逾邈,怀来意不穷。昔因封泰岳,今伫蹑维嵩。天地心无异,神祇理亦同。翠华翔渭北,玉检候关东。众愿其难阻,明君早勒功。

旅途

此是吾邦别洞天,楼台高下白云边。鸟声人语相酬答,山影溪光共接连。便欲弃家来学道,不须航海去求仙。愧无冰雪清新句,且读骚经点易编。

旅途

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路穿天地险,人续古今愁。忽见千花塔,因停一叶舟。畏途常迫促,静境暂淹留。巴曲春全尽,巫阳雨半收。北归虽引领,南望亦回头。昔去悲殊俗,今来念旧游。别僧山北寺,抛竹水西楼。郡树花如雪,军厨酒似油。时时大开口,自笑忆忠州。

旅途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