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杖

鹤骨风前瘦,龙姿雨后鲜。
锋棱四面峻,节操一生坚。
荷蓧行随适,看山倚最便。
从教方有碍,终不效规圆。

作品评述

《方竹杖》是宋代刘过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鹤骨在风前显得瘦弱,
龙的姿态在雨后更加鲜明。
杖子的四面都是锋利的棱角,
我一生的行为准则坚定不移。
我随着荷花的步伐而行,
在山上倚靠的地方最舒适。
虽然我行走有所阻碍,
但最终我不会效仿规则的圆滑。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达。作者通过描绘鹤骨和龙的形象,表现了自己的瘦弱和坚毅。锋利的棱角象征着作者对道德准则的坚守,他的一生都秉持着自己的原则。作者以荷花和山作为象征,表达了对自由自在和舒适生活的向往。尽管作者感受到了一些阻碍和束缚,但他决心不会追求圆滑的表面,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坚定。

赏析:
《方竹杖》通过对自然界中鹤和龙的形象描绘,将其与作者的人生态度相结合,展示了作者的坚毅和独立精神。诗中的锋棱和节操代表了作者对道德价值的坚持,强调了他不愿妥协的决心。荷花和山则象征了自由和舒适,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展示了他对独立精神和坚定原则的追求。整首诗词意境深远,意味悠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作者介绍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终年栽接待新春,一日随风委路麈。愁杀主翁渠不管,争如只作看花人。

叠耸青峰宝炬森,端门初晚翠华临。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全归万众心。天上清光开夜色,人间和气阁春阴。要知尽作华封祝,四十年来惠爱深。

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玉堂人物,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南山饥牛常待饭,而君力田致疏懒。北冥游鲲几千里,而君重钓沧浪水。高堂老亲鹤两鬓,二者本自供甘旨。禾囷三百既有获,得渔可羹而已矣。《甫田》之诗诚是歌,犗耳之谈真浪耳。五湖飞涛雪崩奔,高轩却立青山根。鱼龙出舞日色死,四面绿窗相吐吞。辍耕罢钓来坐卧,每与明月争黄

古括人豪醉墨鲜,一樽宁怯酒如船。新诗磊磊珠玑落,不记梅花在眼前。

万国布殊私,千年降祖师。雁门传法至,龙藏立言时。故实刊周典,新声播鲁诗。六铢那更拂,劫石尽无期。

春犹浅,柳初芽,杏初花。杨柳杏花交影处,有人家。玉窗明暖烘霞。小屏上、水远山斜。昨夜酒多春睡重,莫惊他。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谁使告女。

西风飒飒雨潇潇,小小人家短短桥。独倚阑干数鹅匹,一声孤雁在云霄。

荣第时皆有,通家得者稀。德星一门聚,昼锦四人归。苦学酬身世,佳名播帝畿。效官修政术,此去展才徽。

环坐列胡床,儿曹共此凉。风生桐叶墬,露下稻花香。老幸返初服,穷宜归故乡。已无缨可濯,清啸对沧浪。

横笛声转悲,羽觞酣欲别。举目叩关远,离心不可说。边陲劳帝念,日下降才杰。路极巴水长,天衔剑峰缺。单车动夙夜,越境正炎节。星桥过客稀,火井蒸云热。阴符能制胜,千里在坐决。始见儒者雄,长缨系馀孽。

小春天气。未唱阳关心已醉。红蓼秋容。后会何时得再逢。归朝好事。仰看皇州扬雨露。百里恩波。拟欲留公无奈何。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公孙富文墨,名字世多知。谈笑取高第,弦歌当此时。临河薪石费,近塞茧丝移。缓急当愁此,看君有所为。

愁多发白惟知老,病起花飞不见春。我得此生真偶尔,休贪画饼作痴人。

缘阶已漠漠。泛水复绵绵。微根如欲断。轻丝似更联。长风隐细草。深堂没绮钱。萦郁无人赠。葳蕤徒可怜。

孟光书寄与梁鸿,薪粲年年幸可同。触热忘归浑细事,笑人应有北窗风。

嘉善既难投,先生宜罢休。履霜犹可救,灭木更何求。兽困重来日,鸿飞远去秋。民饥须是食,食外尽悠悠。

知足随缘处处安,一身温饱不为难。禅房窄小缠容榻,此外从它世界宽。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