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韦七赞善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
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
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

作品评述

《赠韦七赞善》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内容表达了对朋友韦七的赞赏之情以及对时局和人生的感慨。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原文: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
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
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

中文译文:
乡村中,高贵的衣冠之士并不少,我在杜陵与韦曲之间。
你的家庭近来在三省的选拔中,名列前茅,如同大象魁首一般,受到众人赞颂。
此时的声誉与时局皆指向同一方向,如同天空中的北斗星。
他曾往北穿越关山,面对风雪开拓道路;他也曾向南游历,见识了花草树木,深入了云雾之间。
洞庭湖春天的景色让人怀念起了哀伤的公子,而鰕菜的香味又让人忘却了范蠡的归船之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赠送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韦七的欣赏和赞颂,同时也通过对时局和人生的点滴描摹,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诗中描述了乡村中不乏高贵才华的人物,作者将自己与韦七置于其中,暗示着他们的卓越才华。韦七的家庭近来在选拔中脱颖而出,被人们称为“魁三象”,这里的“三象”可能指三省会试中的优胜者,象征着地位显赫,备受赞誉。

时局的变迁使得韦七的声誉与时论同归于一,如同北斗七星的指引,指向同一个方向。这种描述不仅表现了韦七的卓越,也暗示了社会和政治的变化。

接下来,诗人以北走关山、南游花柳的描写,抒发了对韦七的佩服之情。北走关山,是指韦七曾在寒冷的关山之地担当重任,面对困难,意志坚定。南游花柳,则是指他广泛游历,见识了各种风景,体验了世间百态。

最后两句,洞庭湖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洞庭湖的春天景色让人想起昔日哀怨的公子,这里可能指屈原;而鰕菜的香味则勾起了范蠡辞官归隐的故事。这种对古人的怀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深邃的情感。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韦七的赞颂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杜甫深刻的情感和对时局的敏锐洞察,表现出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和生命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欲寄寒衣上帝都,连宵裁剪眼模糊。可怜宽窄无人试,泪逐西风洒去途。

垂杨百尺临池水,风定烟浓盘不起。欲折长条寄远行,想到君边已憔悴。

秋日生春意,林间闻晓莺。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

寒骑瘦马度山腰,目断青溪第一桥。尽是帝王陵墓处,野风荒草暝萧萧。

只应唤作小西湖。

滩声送我入严州,过得州来水漫流。一夜好风潮信早,满船明月荻花秋。

自昔揭阳郡,刺史惟韩侯。韩侯初来时,问吏泷水头。到官谕鳄鱼,夜失风雨湫。乃知抱正直,异类尚听谋。潮虽处南粤,礼义无遐陬。勿言古殊今,唯在政教修。适闻豫章士,勇往登犀舟。不畏恶溪恶,叠鼓齐歌讴。远持天子命,水物当自囚。更寻贤侯迹,书上揭阳楼。

高堂十八亲,备福九五畴。虎节安山国,雁序班霜秋。积善有源委,角目皆琳璆。一笑寿觞举,背蘐可忘忧。

山灵岂是少恩哉,两载从容自不来。羊石岂能留得住,和羹消息到寒梅。

乘春方启闭,羞献有常程。洁朗寒光彻,辉华素彩明。色凝霜雪净,影照冕旒清。肃肃将崇礼,兢兢示捧盈。方圆陈玉座,小大表精诚。朝觌当西陆,桃弧每共行。

生涯未办阔疏酒,书册相携检点梅。过眼事真如堕甑,向人口合且衔枚。昨窥古镜十分瘦,病起晴窗一砚埃。举世好竽吾好瑟,故人犹索写诗来。

憧憧行李不曾休,消遣年华古泫头。得似青衿专挟册,浪随黄帽熟操舟。归装趁机得椒颂,洗盏连呼柏叶池。容易一年春又换,赏心可欠七年酬。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别雪岑翁不记年,翁今来管四明天。看翁卷起南湖浪,洗尽浮尘结净缘。

六尺枯藜了此生,顺阳门外看新晴。树连翠筱围春昼,水泛青天入古城。梦里偶来那计日,人间多事更闻兵。只应千载溪桥路,欠我媻姗勃窣行。

僧与白云同住山,梦同云山觉同还。勿移枕席下堂去,堂下吾疑是世间。

虽昧平生契,怀贤要可伤。生涯与薪尽,法意共灯长。遗画空观貌,残诗孰补亡。神期通一语,无乃困津梁。

翠幕绮筵张。淑景难忘。阳关声巧绕雕梁。美酒十分谁与共,玉指持觞。晓枕梦高唐。略话衷肠。小山池院竹风凉。明夜月圆帘四卷,今夜思量。

绝代风流世所希,如公真是命难推。三辞令尹高前哲,两挂儒冠当盛时。丞相耐官天语贵,左师习礼楚人知。试看流庆当何似,滚滚长江不尽期。

性亦故无他,须是识中和。心上语言少,人间事体多。如霖回外旱,似药起沉痾。一物尚不了,其如万物何。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