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初信车风入彩幡,自挑雪荠饤春盘。
土牛又送一年老,野鹤不知三迳寒。
筋力尚堪耕绿野,□毛并欲挂黄冠。
无人共跨南山犊,更作寻花问柳看。

作品评述

《立春》是宋代诗人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初信车风入彩幡,
自挑雪荠饤春盘。
土牛又送一年老,
野鹤不知三迳寒。
筋力尚堪耕绿野,
□毛并欲挂黄冠。
无人共跨南山犊,
更作寻花问柳看。

诗意:
这首诗以立春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来临和农民们的劳动场景。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春天的喜悦和农民们对于新一年丰收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线索,展现了春天的各种特征。首先,诗人以"初信车风入彩幡"的形象描绘了春风的到来,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以希望和喜悦的感觉。接着,诗人以"自挑雪荠饤春盘"的描述,将春天和农民的劳动紧密结合,传递出农人们在春天的田间劳作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丰收和希望。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以"土牛又送一年老"表达了岁月的流转,时间的不可逆转。"野鹤不知三迳寒"则描绘了大自然中的生灵,野鹤无法感受到岁月的寒冷与变迁。这种对比营造了一种时光的流转和人与自然的对话的意境。

最后两句"无人共跨南山犊,更作寻花问柳看"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也暗示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丰收和美好生活的期待,以及对于自然和农民劳动的赞美。

诗词推荐

有客回车肯再过,天寒冰雪满关河。家贫草具惟鸡黍,地僻柴门但雀罗。人固刚肠穷已甚,天无老眼命如何。男儿自许功名事,相对肯悲弹剑歌。

旅怀秋兴正无涯,独倚危楼四望赊。谷变陵迁何处问,满川空有旧烟霞。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经纶事业须才者,燮理功夫有巨臣。安乐窝中闲偃仰,为知不是打乖人。

岛屿松门数里长,悬崖对起碧峰双。可怜胜境当穷塞,翻使留人恋此邦。乱石惊滩喧醉枕,浅沙明月入船窗。因游始觉南来远,行尽荆江见蜀江。

历历山河一卷书,博闻疑是古潜夫。金城未入职方考,玉座正披舆地图。取虢不应须假道,胜齐终恐用真儒。从来美玉劳三献,岂比巾箱袭碔砆。

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即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交关少交假,交假本生轻。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一解市头语,便无乡里情。鍮石打臂钏,糯米炊项璎。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玉声。村中田舍娘,贵贱

谁家玉笛暗飞声,总是乡关离别情。妾梦不离江上水,夜来还到洛阳城。

抛官九载卧柴荆,有底生涯底友生。白鹭鸬鹚双属玉,青鞋布袜一笭箸。赣江府主怜逋客,尊酒绨袍笃故情。天上故人今又去,碧云西望暮天横。

道意勿乏味,心绪病无悰。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锦水有鲜色,蜀山饶芳丛。云根才翦绿,印缝已霏红。曾向贵人得,最将诗叟同。幸为乞寄来,救此病劣躬。

一从分首剑江滨,南国相思寄梦频。书去又逢商岭雪,信回应过洞庭春。关河日日悲长路,霄汉年年望后尘。愿指丹梯曾到处,莫教犹作独迷人。

安陆号方镇,江边无事州。民淳讼词少,务简官政优。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北陆严凝,东郊料峭,化工争付归期。前村夜来雪里,先见纤枝。想像靓妆淡伫,钗头翡翠茧蛾儿。冰壶莹,坐间静对,姑射仙姿。潇洒处,非艳冶最奇。是名赋、处士新诗。尊前坐曲,忍听羌管频吹。试问占先众卉,微笑不奈苦寒欺。何须问,定应未羡,桃李芳菲。

梅与称名蜡与黄。枝无袅娜色无光。掩檀欺麝冠群芳。结处定缘蜂力就,开时微带蜜脾香。风标不减寿阳妆。

聚气成此身,假缘暂寄世。可怜自在性,本无烦恼系。傍水与登山,悠然有深诣。日在林下游,暮在林下宿。供饮岩畔泉,充庖槛前菊。半月一剃发,半年一洗浴。但得恣疏懒,何曾有荣辱。新秋雨初霁,圆月照我屋。扶病起看月,坐久偶成曲。人生天地间,性分各自足。捧檄何必喜,途穷

□□□□□□□,□□□□□□□。八表顺风惊雨露,四溟随剑息波涛。手扶北极鸿图永,云卷长天圣日高。未会汉家青史上,韩彭何处有功劳。

百尺红楼四面窗,石梁一道锁晴江。自从湖有鸳鸯目,水鸟飞来定自双。

所向愁无地,穷源欲上天。蛟龙胡尔怒,鸥鹭更谁怜。万里朝宗意,群凶跋扈年。生涯秋色裹,独立问渔船。

独坐清天下,专征出海隅。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组练明秋浦,楼船入郢都。风高初选将,月满欲平胡。杀气横千里,军声动九区。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戎虏行当翦,鲸鲵立可诛。自怜非剧孟,何以佐良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