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社二三诗僧

花坛仙梵毕,拂石坐秋吟。
语到新方止,思于静始沉。
江烟寒入寺,野吹夕疏林。
此际伤离急,云山落远心。

作品评述

《寄吴社二三诗僧》是明代诗人王醇所作,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思念之情。

诗中首先描述了花坛中的仙梵已经盛开完毕,随后诗人坐在石头上秋天吟唱。他的言语逐渐停止,思绪开始沉静。江烟冷冷地飘入寺庙,野风吹拂着夕阳下稀疏的林木。在这个时刻,诗人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云山的遥远使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这首诗以离别的主题为基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急切痛感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寺庙、花坛、石头等景物,以及江烟、野风、云山等自然元素,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诗意。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情感和意境,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内心的痛苦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与自然景物的描绘相结合,使诗歌更具有深度和艺术感。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展示了明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诗词推荐

痛忆梅开易得残,既残憔悴不堪看。年年长被清香误,争似闲栽竹数竿。

春去花亦去,何如见此花。青山飞霭合,白日乱烟遮。望月惟昏镜,看书似隔纱。潇湘闻夜雨,此景属谁家。

未敢欢途穷。

二山仙藻郁纷纶,鸿宝于中秘术新。他日铸金多不效,馀灾翻及献方人。

夜发高唐湾,旦及东昌郭。乔树拂疏星,霜飞月将落。仰观天宇清,平见原野廓。白杨号悲风,蔓草杳漠漠。但见荆棘丛,白骨翳寒箨。圣道悬日月,斯人非虺蝁。教养既迷方,欲炽性乃凿。展季骨已朽,清风散藜藿。弦歌灭遗音,茧丝尽笼络。鸱啸魍魉凭,螽鸣草虫跃。遂令一变姿,化为

念昔登黄甲,公时上玉堂。焉知叨儤直,尚及对批章。二纪光阴速,三年别恨长。怀贤已惆怅,感旧更凄凉。

幡然弃旧习,布裙牵鹿车。拜姑礼云毕,提甕汲自如。富贵此一时,何可忘厥初。

后学资模楷,先生久里居。两儿联玉筍,三命佩银鱼。米廪无重席,蓬山孰校书。如何遗此老,宰木遽萧疏。

古端有奇胜,名岩拟天星。传闻辇毂下,往往极口称。有为背驰说,曾不如邱陵。请君勿夸山,恐非动者情。请君勿誉水,静必恶淙琤。玄酒薄滋味,众口难调羹。甲乙独相口,马不同牛耕。海上有逐臭,宁云尔德馨。主人何负盗,势固为盗憎。兹山岂求全,乃与人事并。言言而疑疑,世态

九秋光顺豫,重节霁良辰。登高识汉苑,问道侍轩臣。菊花浮秬鬯,萸房插缙绅。圣化边陲谧,长洲鸿雁宾。

继照姿天纵,分阴学日勤。橘中招绮夏,瓜处屏伾文。老别鱼竿月,来依鹤禁云。还将古为监,聊当野人芹。

日脚青山晚半藏,水遥天远岸无厢。云边一叶来何处,认是宣州出浦航。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习静厌纷扰,幽寻给孤园。倏然香林下,似得桃花源。一鸟落天镜,千花秀禅门。纷吾道机浅,谬接甘露言。月色隐秋思,荷香清夜魂。终希偶缁锡,永矣超尘喧。

昔年叨补衮,边地亦埋轮。官序惭先达,才名畏后人。西戎虽献款,上策耻和亲。早赴前军幕,长清外域尘。

先朝宰辅寓京师,翠辇临门或有之。独是远临家食地,无人得似荷恩私。夜深莲炬半烧过,模写神功入咏歌。直继诗人《常武》什,下看韩愈颂元和。柳宿垂光应不虚,百花深处设仙厨。不愁调膳无滋味,旧日盐梅尚有余。芳园一日驻龙旂,从此清芬胜旧时。想是御香零落在,花神收拾上花

西江霜后,万点暄晴昼。璀璨寄来光欲溜。正值文君病酒。画屏斜倚窗纱。睡痕犹带朝霞。为问清香绝韵,何如解语梅花。

浦江方此几人家,生事高低各有涯。安得巨灵开二岭,放教仁术过金华。

秋蛩声尚在,切切起苍苔。久是忘情者,今还有事来。微霜风稍静,圆月雾初开。此思谁能遣,应须执酒杯。

溪岸人家高下居,绕溪云树杂烟芜。故应曲水传佳句,还喜青松入画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