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作品评述

采蘋翻译及注释

翻译
哪儿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筥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脚錡与无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待嫁女。

注释
⑴于以:犹言“于何”,在何处。蘋(pín):又称四叶菜、田字草,蘋科,为生于浅水之多年生蕨类植物,可食。
⑵藻:杉叶藻科,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一说水豆。
⑶行(xíng)潦(lǎo):沟中积水。行,水沟;潦,路上的流水、积水。《毛传》:“行潦,流潦也。”
⑷筥(jǔ):圆形的筐。方称筐,圆称筥。
⑸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毛传》:“亨也。”按即烹。
⑹錡(qí):三足锅。釜:无足锅。锜与釜均为炊饭之器。
⑺奠:放置。
⑻宗室:宗庙、祠堂。《毛传》:“大宗之庙也。”大宗,即大夫之始祖。牖(yǒu):窗户。
⑼尸: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毛传》:“尸,主。齐,敬。季,少也。”
⑽有:语首助词,无义。齐(zhāi):美好而恭敬,“斋”之省借。季:少、小。

采蘋英文翻译

she gathers the large duckweed ,
by the banks of the stream in the southern valley .
she gathers the pondweed ,
in those pools left by the floods .
she deposits what she gathers ,
in her square baskets and round ones
she boils it ,in her tripods and pans .
she sets forth her preparations ,
under the window in the ancestral chamber .
who superintends the business ?
it is reverent young lady .

采蘋鉴赏

  此诗叙述的是少女临出嫁前庄重严肃地准备祭品和祭祀的情况,详实地记载了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反映了当时的风尚习俗。

  根据文献可以知道,在古代,贵族之女出嫁前必须到宗庙去祭祀祖先,同时学习婚后的有关礼节。这时,奴隶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整治祭具、设置祭坛,奔走终日、劳碌不堪,这首诗就是描写她们劳动过程的。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首章两问两答,点出采蘋、采藻的地点,次章两问两答,点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两问两答,点出祭地和主祭之人。

  俗话说:“上供神吃,心到佛知。”这些普普通通的祭品和繁琐的礼仪,却蕴积着人们的寄托和希冀,因而围绕祭祀的一切活动都无比虔诚、圣洁、庄重,正如《左传·隐公三年》所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因此,诗人不厌其烦,不惜笔墨,层次井然地叙写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将繁重而又枯燥的劳动过程描写得绘声绘色。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问答体的章法,而其主要构成因素就是五个“于以”的运用。全诗节奏迅捷奔放,气势雄伟,而五个“于以”的具体含意又不完全雷同,连绵起伏,摇曳多姿,文末“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戛然收束,奇绝卓特,烘云托月般地将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现给读者。

采蘋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叙述女子祭祖的诗。《左传·隐公三年》将其与《召南·采蘩》《大雅·行苇》《大雅·泂酌》同视为“昭忠信”之作,而更多的古代学者受“诗教”的影响,根据《礼记·昏义》“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宗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妇顺也”,认为是贵族之女出嫁前去宗庙祭祀祖先的诗。《毛传》云:“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之于宗室,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女将嫁而教之以告于其先也。”惟明代何楷《诗经世本古义》认为诗中所谓“季女”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中的“季兰”同为一人,均是指周武王元妃邑姜,此诗即是赞美邑姜之作。现代学者大都认为这首诗是描写女奴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以奉祭祀的诗篇。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少年识事浅,不知交道难。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宝剑思存楚,金锤许报韩。虚心徒有托,循迹谅无端。太息关山险,吁嗟岁月阑。忘机殊会俗,守拙异怀安。阮籍空长啸,刘琨独未欢。十步庭芳敛,三秋陇月团。槐疏非尽意,松晚夜凌寒。悲调弦中急,穷愁醉里宽。莫将流水引,空向

诗经

凉丝疏柳条,秋满石阑桥。吴越兴亡事,晨昏来去潮。云开天日近,水接海山遥。望到西陵渡,风帆影自飘。

诗经

冰海濯足来天游,万里云气随青牛。盘车沾沾星斗湿,手卷风雨藏金瓯。玲珑珊瑚树,记得西王母挂玉钩。几时化作小玉船,一叶荡荡随天流。满载清霜落九州,与人生白头。我歌黄鹄歌,南斗盘其南兮,河岳拥其后。海岱明东方,黄河之源,江水之宗,昆仑雪山在其右,巍然天柱当中居。

诗经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诗经

凉风歌蟋蟀,秋日赋闲居。酌醴愁心薄,谈空俗累虚。果悬随鸟啄,诗罢命儿书。何必颜渊氏,当年独晏如。

诗经

吟声正可候虫鸣,酒面犹须作老兵。岂有文章妨要务,孰知诗律自前生。向来怀璧真成罪,未必含光不屡惊。血指汗频终缩手,此怀端复向谁倾。

诗经

午亭春醉耸吟肩,终是风流不愧天。屑麦调酥慢熬火,牡丹花共菊芽煎。

诗经

楚天来驾春相送。半醉侧、花冠重。瑶台清宴,群仙戏手,剪出彩衣犹动。谁拂瑶琴巧弄。舞丹山、三千雏凤。艳冶轻盈放纵。倚东风、从来遍宠。桃花溪上,相思未断,愁掩五云真洞。算曾揖、飞鸾双控。等间入、襄王春梦。

诗经

二江明月九峰云,云月堂中希静人。鞭蕖池浅蛙迎雨,钴鉧潭空草送春。

诗经

上连牛斗横天阔,下带江淮据岸平。

诗经

座主登庸归凤阙,门生批诏立鳌头。玉堂旧阁多珍玩,可作西斋润笔不。

诗经

谁穿石窦彻瑶空,绝胜吾儒一亩宫。纵使风云来蔽塞,此心原自与天通。

诗经

谁家旧宅春无主,深院帘垂杏花雨。香飞绿琐人未归,巢燕承尘默无语。

诗经

来自崑崙派,全胜庐岳山。椿云何日息,注海几时还。翠碧倚锋锷,青冥振佩环。主人专一壑,那得鬓毛斑。

诗经

荒园处处闲步,小阁时时燕居。阮籍惟思饮酒,嵇康最懒读书。

诗经

野花垂路止人行,田水偏寻缺处鸣。近浦人家随曲折,插秧天气半阴晴。

诗经

酥胸露出白皑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经

上将宣威重,长淮朔吹来。兵戎已超距,鼓角有余哀。日薄云多暝,天寒火易灰。诗成且排闷,兴在倒金罍。

诗经

六月不雨旸乌骄,飞蝗更剪深田苗。农夫抱衾覆一亩,背裂口焦如火烧。农夫农夫莫怨怒,更有无田可耕处。昨日长淮禾稻区,白骨成堆今莫数。金缯百万去安边,城壁不修唯坏垣。人言犬羊盟誓坚,我愿夏日长如年。

诗经

汉宫若远近,路在寒沙上。到死不得归,何人共南望。

诗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