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虚斋劝农十诗

恰好农时踏翠烟,睡龙惊起雨公田。
官程便作乘闲看,不用扁舟学计然。

作品评述

诗词:《和虚斋劝农十诗》
朝代:宋代
作者:郑清之

恰好农时踏翠烟,
睡龙惊起雨公田。
官程便作乘闲看,
不用扁舟学计然。

中文译文:
正适逢农时踏翠烟,
龙睡惊起雨淋田。
官员无需费心力,
坐享安闲观景然。

诗意:
这首诗是郑清之的《和虚斋劝农十诗》中的一首。诗人以饱满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农时的景象。农时指的是农民进行农事的时节,踏翠烟则是形容农田在绿色植物的覆盖下,显得青翠葱茏。诗中出现的睡龙是指休息的龙,雨公田则是指被雨水滋润的农田。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农田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诗人接着提到官员,他们不需要费心计算农时和农事,因为他们的职责是管理国家的事务,享受闲暇的时光,可以坐着观赏这美景。诗人以此来对比农民和官员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对农田丰收的祝福。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农时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以农时踏翠烟、睡龙惊起雨公田等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农田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丰收的喜悦。

诗人通过对比农民和官员的不同角色和境遇,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和对农田丰收的祝福。他认为农民们辛勤劳作,才能使农田生机盎然,带来丰收的希望。而官员则无需费心劳神,可以安闲自在地欣赏这美好的景象。这种对农民的赞美和对农田的赞颂,体现了宋代社会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劳动的尊重。

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清新,通过对农田景象的描绘,展示了农民辛勤劳动的伟大和农田丰收的喜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和农民的关注和重视。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递了作者对农业劳动的赞美和对农田丰收的祝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爲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爲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九卷。

诗词推荐

寒甚正前三五日。风将腊雪侵寅。彩鸡缕燕已惊春。玉梅飞上苑,金柳动天津。□□□□□□□,□□□□□□。□□□□□□□。春盘共飣餖,绕坐庆时新。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

仙桃欲拂朝真脸,禁柳忙催望幸眉。不会君王春思别,杏花菖叶在农时。

秋日同文馆,人间景自长。重簾朝气入,嘉木午阴凉。朝市喧聊避,山林兴未忘。频添绕炉水,还与试香方。

拂竹绿莎复点台,夜窗无月见飞来。旧书乱后都抛却,懒就微光更展开。

嘉佑六年秋,九月二十有八日,天愁无光月不出。浮云蔽天众星没,举手向空如抹漆。天昏地黑有一物,不见其形,但闻其声。其初切切凄凄,或高或低,乍似玉女调玉笙,众管参差而不齐。既而咿咿呦呦,若轧若抽,又如百两江州车,回轮转轴声哑呕。鸣机夜织锦江上,群鴈惊起芦花洲。

名山遍宇宙,历历纪舆图。安得身云水,孤筇自给扶。

君在临安落第时,我从融水寄君诗。君归莆阳为荐首,我到渔溪饯君酒。龙飞唱第才俊多,健笔如君非甲科。终然学问有知已,姓名不记今卑矣。人灵世上如豺虎,我行厄运遭其侮。白头胶膝变须臾,一面那知深肺腑。书报青山七月还,开书已觉开愁颜。何时七月听君话,话我年来路转囏。

细细湿春光,霏霏破夕阳。卧闻惊倦枕,起看入虚堂。映叶莺犹啭,争泥燕正忙。闲愁无遣处,谁与共飞觞?

已归林下得从容,还喜时和与岁丰。好景尽归诗句里,閒愁俱付酒杯中。腊残惟愿呈三白,春去从教落万红。亲旧自今休问位,只须唤我作吴公。

昔岁西都饯使旗,今兹何幸复相依。颍川士族占星聚,遼海乡人看鹤归。乘塞惠风消战略,论文精辩破谈围。衰瓮不敢言恩旧,但惜匆匆别袂挥。

幽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薪。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後春容取胜回。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红娇翠溜歌喉急。旧弦拨断新腔入。往事水东流。菱花晓带秋。帏香双凤集。清泪层绡湿。残萝五更头。酒醒依旧愁。

茗芽封去且随书,林下多惭好物无。鼻孔撩天犹得在,却须持赠竹香炉。

世德封胡后,英游终贾年。尘缁去郡客,木落渡淮天。揖吏贪持簿,劳歌倦倚弦。无忧亲釜薄,新复古圭田。

渊默而明,湛存而妙。三世齐平,十方圆照。月随水而流,风入松而啸。相逢会有知音,向道自然同调。

锦屏山下何夫子,铁带麻衣真古人。苦学诗来偷鬓老,乐为儒后却家贫。酒中酌月江村夜,琴上弹风鹤寺春。君已归寻旧闲味,肯骑肥马入红尘。

晚照背高台,残钟残角催。能销几度落,已是半生来。吹叶阴风发,漫空暝色回。因思古人事,更变尽尘埃。

此中偏称夏中游,时有风来暑气收。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鹤书传海畔洲。闲与先生话身事,浮名薄宦总悠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