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夹岸桃花锦浪生。

作品评述

《论诗三十首》作品评述:该诗并未明言所评对象,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断言它“当指长吉”,郭绍虞《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也认为宗氏所说“近是”,但用语谨慎,似有所疑。其他学者大多坚信不二。今细寻诗意,以此诗单指李贺,不够的当。李贺诗歌幽晦冷艳,将“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两句,验诸李贺诗作,确有不少似此境界的诗句,常见征引的有: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渍渍虫渍渍。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篇书,不遣花粉虫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孀妾怨长夜,独客梦归家。傍檐虫缉丝,向壁灯垂花。──《河南省试十二月乐词·八月》海神山鬼来坐中,纸钱 鸣旋风。──《神弦》以上材料,于“灯前山鬼泪纵横”一句较为贴切,李贺好言鬼,此句非他莫属,而“切切秋虫万古情”似非李贺独特之处。元好问之前,从未有人如此形容李贺诗歌,它是否别有所指?在唐诗中,最切合“切切秋虫万古情”一语的诗人当是孟郊。孟郊以穷愁苦吟著称,其诗恰如“切切秋虫”,秋虫也是其诗中经常出现的物象,如:远客夜衣薄,厌眠待鸡鸣。一床空月色,四壁秋虫声。──《西斋养病夜怀多感因呈上叔子云》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 ,秋露为滴沥。──《秋怀》之一虫苦贪夜色,鸟危巢星辉。孀娥理故丝,孤哭抽余噫.──《秋怀》之三老病多异虑,朝夕非一心。商虫哭衰运,繁响不可寻。──《秋怀》之七孟郊不仅爱写秋虫,而且以秋虫自喻:“幽幽草根虫,生意如我微”(《秋虫》之四)、“客子昼呻吟,徒为虫鸟音”(《病中吟》)。也就是说,孟郊其人其诗皆如“切切秋虫”。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阐释“不平则鸣”说,用了“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等比喻,其中“以虫鸣秋”虽未实指孟郊,但对后来的秋虫之喻也许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至宋代,关于孟郊诗似秋虫的评价越来越多、越来越明确。欧阳修《读李太白集》曰:下视区区郊与岛,萤飞露湿吟秋草。苏轼《读孟郊诗二首》之一曰: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郑厚《艺圃折中》(《说郛》卷三十一,涵芬楼本)曰:李谪仙,诗中之龙也,矫矫焉不受约束……孟东野则秋虫草根,白乐天则春莺柳阴,皆造化之一妙。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上曰:郊寒白俗,诗人类鄙薄之,然郑厚评诗,荆公苏黄辈曾不比数,而云乐天如柳阴春莺,东野如草根秋虫,皆造化中一妙,何哉?哀乐之真,发乎情性,此诗之正理也。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曰:李杜数公,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直虫吟草间耳。上引材料中,欧、苏二家最为著名,“吟秋草”、“寒虫号”已与“切切秋虫”之语相近,郑厚之论最为明了,王若虚予以征引,说明其论于金国亦广为人知,严羽后出,其言可证秋虫之喻实际上是孟郊诗的定评。对此,元好问不会不知,在此情况下,他用这一比喻,只能是沿袭前人旧说,借以评价孟郊,不可能别出心裁,以此来论李贺。孟郊常与韩愈并称韩孟,与贾岛并称郊岛,但他还可与李贺并称,他们都穷愁不遇,作诗都好苦吟,诗风都较幽冷,陆龟蒙《书李贺小传》在简短复述李贺苦吟状之后,接着就追记孟郊任溧阳尉时的苦吟之态,已将二人并列,元好问曾“熟读”陆龟蒙的“诗文”(卷三十四《校笠泽丛书后记》),对此应相当了解。因此,元好问由孟郊论及李贺,也是很自然的。将两人并列,正是要批评他们穷愁苦吟等共同点。穷愁本是人生不幸,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如何处穷。元好问的态度非常明确,认为应该是“厄穷而不悯,遗佚而不怨”(卷三十六《杨叔能小亨集引》),象他的知己辛愿、李汾那样,辛愿虽“日事大狼狈”,但“落落自拔,耿耿自信,百穷而不悯,百辱而不沮”,李汾“宁饥寒饿死,终不作寒乞声向人”(《中州集》卷十)。孟郊、李贺显然没有如此泰然,寒乞之声不绝于耳。元好问说孟郊,“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论诗三十首》之十八),在《赠答张教授仲文》(卷四)诗中,又说:“秋灯摇摇风拂拂,夜闻叹声无处觅。疑作金荃怨曲兰畹辞,元是寒虫月中泣。世间刺绣多绝巧,石竹殷红土花碧。穷愁入骨死不销,谁与渠侬洗寒乞?”从中可以看出元好问的取舍。至于苦吟,元好问并不反对,甚至认为是诗歌创作所必需的。他多次说过,“文字以来,诗为难”,并援引杜甫、李贺、王安石、唐庚等人为例,认为后人要在诗歌方面“追配古人”,必须“死生于诗”(卷三十七《陶然集序》,《双溪集序》也有类似言论),说自己的诗歌“我诗初不工,研磨出艰辛”(卷二《答王辅之》),但他反对幽僻凄冷的诗歌境界,即他所说,“要造微,不要鬼窟中觅活计”(卷五十四《诗文自警》)。孟郊诗歌可谓造微,如他所说,“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赠郑夫子鲂》),“微然草根响,先被诗情觉”(《纳凉联句》),但他所得不过是秋虫之类幽微之物。李贺也是如此,有些诗篇正是从“鬼窟中觅活计”。孟郊、李贺的这种诗风,与元好问尚壮美、崇自然之旨相背,故元好问讥评之。后两句“鉴湖春好无人赋,夹岸桃花锦浪生”,正如宗廷辅所说,是“就诗境言之”。“夹岸桃花锦浪生”是李白《鹦鹉洲》中的诗句,元好问借此来形容鉴湖(又名镜湖)春色,展现的是与孟郊、李贺迥然不同的开阔明朗、清新鲜活的境界。“无人赋”三字又表明,他的批评对象绝非孟郊、李贺个别诗人,而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中晚唐贫士文人,特别是与孟郊近似的一些诗人。由此可见,该诗是通过孟郊、李贺来批评中晚唐穷愁苦吟一派诗人,没有盛唐开阔明朗气象,而流于幽僻凄冷。 le_cha诗词大全

诗词推荐

图中想像晋桃源,问着桃源不澉言。只道乱来无境土,谁知静里有乾坤。年深莫辨烟霞迹,洞古犹粘苔藓痕。吟杖懒随刘阮去,漫寻春色到柴门。

七绝

此地相从惊岁晚,登临况是客归时。却将襟抱向谁可,正尔艰难唯子知。情到中年工作恶,别于生世易为悲。梅花尽醉清江上,黯澹西风冻雨垂。

七绝

满山红绿紫黄青,几度抛针绣得成?寄语天仙瀛海月,绣完肤色绣精神。

七绝

倦倚吴门思泬寥,怀人清致诗满瓢。池塘芳草梦初断,风雨落花魂正锁。一百五日寒食节,二十四浦春潮。遥知药圃晓经劚,舍后蘼添绿苗。

七绝

落日暑犹剧,虚亭风不来。半身流汗雨,两耳聒蚊雷。扇手何曾歇,浆瓯未放回。畴能呼屏翳,一霎荡炎埃。

七绝

侏儒饱愧东方朔,妪母呼回郭舍人。博局由来更胜负,雉卢那复较疏亲。

七绝

野服芒鞋踏藓斑,千峰约饬整云鬟。山行陡觉精神健,老去惟贪耳目闲。步武来寻僧舍旧,话言应想夜窗间。钱湖难买归鞍驻,料得春衫忆素蛮。

七绝

我作筹边倚半霄,西山云雪照弓刀。如今且说南楼胜,应共汉坛相对高。

七绝

老去关心最语离,不堪离久会还希。君方慷慨思矜振,我已婆娑喜惰归。万事莫如身自爱,十诗亦与世多违。倘将书寄南来雁,且问琼花果是非。

七绝

孤灯照长夜,膏尽灯影灭。划见窗户间,鲜鲜有明月。

七绝

雪覆芦花障远郊,小舟不待起风抛。沙头只有三家住,烂草檐头两把茅。

七绝

太室为衾,大块为枕。一饭不再餐,一茶不再饮。脱袍掷笏作百姓,十年悟道保真性。昭文大学湛然翁,半夜室中传祖印。无求于世长精神,自净其心延寿命。野狐禅子落邪蹊,唯我痴庵独也正。向来解后逢痴庵,赠我竹为帚者三。一扫嗔,二扫贪。惟有一病扫不得,两痴相值同酸咸。虽然

七绝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七绝

予名初在德门前,屈指年来三十年。自贺孤危终际会,别将流涕感阶缘。止陪鸳鹭居清秩,滥应星辰浼上玄。平昔苦心何所恨,受恩多是旧诗篇。

七绝

洞晓玄机,深明丹奥,赖与祖宗符契。龙耕虎种,玉液金芝,好个道家活计。丹灶容光,睹个婴儿,旋绕惊天骇地。驭紫云、翠凤相迎,真的上仙苗裔。三阳首、玉药天香,琪花宝树,掩映瑞云佳丽。天光潋滟,桂影扶疏,鲲化大鹏相继。休谓狂言,性理分明,消息至人才艺。在英豪决烈,

七绝

东方有野父,禳田一豚蹄。复操一盂酒,祝谷满吾栖。百金请救兵,所欲奢所齎。彼何滑稽生,仰天独笑齐。

七绝

神仙避世守关门,一世沉埋百世尊。旧宅居人无姓尹,深山道士即为孙。天寒游客常逢雪,日暮归鸦自识村。君欲留身记幽寂,直将山外比羌浑。

七绝

昊天降康,云何以报。期谋斯惟,雍雍灌观。身之洁兮,神斯来止。神之享兮,民斯福矣。

七绝

居乾与仕者,所知张宋间。咸能谓君好,政欲警余顽。论已穷千载,才宁减二班。何当传副本,免使访名山。

七绝

世情多曲折,客况自堪怜。听雨愁如海,怀人夜似年。草肥燕地马,花老蜀山鹃。淡冷归欤计,苍苔满石田。

七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