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定帝

请得西僧作帝师,君王拜跪不曾辞。
宫娃亦有沙弥相,争得君王看片时。

作品评述

《泰定帝》是明代杨子器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请得西僧作帝师,
君王拜跪不曾辞。
宫娃亦有沙弥相,
争得君王看片时。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场景,表达了明代帝王对佛教的推崇和对僧人的尊重。诗中描述了帝王请来一位西方僧人担任帝师,帝王虔诚地跪拜并没有推辞。同时,宫中的娃娃也有沙弥的身份,争相展示著名的佛教经像供帝王观赏。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抒发了明代帝王对佛教的崇敬之情。诗中的"泰定帝"指明代朱棣(即明成祖),他对佛教非常推崇,并亲自参与佛教事务。诗中的"西僧"指的是来自西方的佛教僧人,由于佛教在明代的传播,一些外国僧人也来到中国弘扬佛教,他们的地位在当时颇受尊重。

诗中的"君王拜跪不曾辞"表达了帝王对佛教的虔诚,即使是在正式场合,帝王也毫不犹豫地跪拜,没有推辞的意思。这体现了帝王对佛教的信仰和对僧人的尊重,展现了帝王的谦虚和宗教宽容。

诗的最后两句描述了宫中的娃娃(宫娃)也有一些沙弥(佛教徒的称号)的身份,并争相展示佛教经像供帝王观赏。这表明佛教的影响力渗透到了皇宫中,甚至影响到了帝王的生活和审美。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明代帝王对佛教的热爱和崇敬,以及佛教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明代帝王对佛教的尊重和推崇,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宽容和佛教在皇宫中的地位。它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赞美和对帝王的颂扬,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宗教氛围和文化背景。

诗词推荐

朝趁朔风出,暮乘残月归。尘埃变发毛,岂不损裘衣。忆昔年少日,未知愿轻肥。登高作越吟,所喜独翠微。至今清兴在,梦与南云飞。奈何寸景间,扰扰随鞍鞿。已营三亩田,临流架柴扉。惠而好我者,傥许相因依。种玉虽未熟,清泉犹御饥。

柳成金穗草如茵,载酒寻花共赏春。先入醉乡君莫问,十年风景在三秦。摇摇离绪不能持,满郡花开酒熟时。羞听黄莺求善友,强随绿柳展愁眉。隔云故国山千叠,傍水芳林锦万枝。圣主未容归北阙,且将勤俭抚南夷。

千里濒江地可毛,结庐何必故山椒。载醪不过斜川路,饮水谁同陋巷瓢。勿问鸡虫閒得失,但知鹏鷃各逍遥。黄尘满眼僧窗静,坐对风花意已消。

心空行亦纯,转不退机轮。乡关无异路,花发洞中春。

共抱王猷兴,相将访剡溪。五更千里雪,残月满城鸡。戴笠人堪画,移庖酒自携。主人闻客至,应扫竹间泥。

一点檀心紫,千重粉翅光。蔷薇水浸淡鹅黄。别是一般风韵、断人肠。有艳难欺雪,无花可比香。寻思无计与幽芳。除是玉人清瘦、道家妆。

分手开元末,连年绝尺书。江山且相见,戎马未安居。剑外官人冷,关中驿骑疏。轻舟下吴会,主簿意何如。

尽道一阳初复时,不期风雨更凄凄。凌晨出去逢人饮,沉醉归来满马泥。多恨恐成干斗气,欲言那得上天梯。灯青火冷睡半醒,残叶打窗乌夜啼。

六月清凉绿树阴,小亭高卧涤烦襟。羲皇向上何人到,永日时时弄素琴。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人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主人再三叹,谓言

我病死无日,经书更穷年。少年宜若厉,诗酒勿留连。

霜钟鸣时夕风急,乱鸦又望寒林集。此时辍棹悲且吟,独向莲华一峰立。

同吟四十过三四,常恨诗衔欠一官。人事中年多感慨,仕途今日更艰难。炉亭围坐推前辈,夜店单床定薄寒。最喜亲庭佳阙近,尽携儿女入长安。

入夜天西见,蛾眉冷素光。潭鱼惊钓落,云雁怯弓张。隐隐临珠箔,微微上粉墙。更怜三五夕,仙桂满轮芳。

去年雨,坍硷土。今年雨,没灶釜。灶釜二月青无烟,官家火程不问雨。胥靡移来坐监主,旬申亏官走插户。

可笑山州为刺史,寂寥都不似川城。若无书籍兼图画,便不教人白发生。

倚天无数玉巉岩,心觉庐山是雪山。未暇双林寻净侣,试招五老对苍颜。远游借问有何好,胜赏何曾容暂间。却恨此生云水脚,误随人去踏尘寰。

图书堆里席凝尘,聊与时轩作主人。自恐谢安行不免,谁言陶侃困无津。东荣晓色高迎日,南圃花光得占春。想见戴侯风味胜,轻弹珠玉到江滨。

直道何曾较尺寻,昔贤垂范到斯今。皋谟勉勉歌元首,说诲言言沃朕心。幸遇千龄开圣治,顷尘三事愧宵箴。奎文衣被真难报,盥诵新诗爱助深。

使君居处好,在郭却如村。屋带园林胜,门无市井喧。蛰龙将变化,雏凤亦腾鶱。客里苦无暇,相从听雅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