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九日》
拼音和注音
nǎ zhī jí mù zhōng yuán kǔ , shù zi jiāng hú wèi jǐn kuá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中原:(名)历史上通称我国河南一带或黄河中下游地区。
江湖:(名)①泛指四方各地:走~|闯荡~|流落~。②旧时指四处流浪靠卖艺、卖药等谋生的人,也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
极目:1.满目;充满视野。2.用尽目力(远望):~远眺。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九日陶家菊自黄,更闻飞雁捣衣裳。
谁人对酒能无赋,何处登高不望乡。
二水寒光摇落照,孤城秋色动清霜。
那知极目中原苦,数子江湖未尽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