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扫破庵塔二首

平林风静坞云轻,一掬寒泉荐客情。
会与此山重有约,何妨一日一经行。

作品评述

诗词:《和扫破庵塔二首》

【中文译文】
平静的林间风,轻盈的云在坞上飘,
我用双手捧起寒泉,奉献给来客的情。
在这座山上相会重逢,又有何妨每日一同徜徉?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释心月所作,《和扫破庵塔二首》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山水的亲近与交融的情感。诗人置身于平静的林间,感受着轻柔的风和飘逸的云,他用手捧起寒泉,将这份纯净的水奉献给来访的客人,表达了对客人的真挚情谊。诗人与这座山有着重要的约定,他并不介意每天都来这里漫步徜徉,体验与山水相伴的美妙时刻。

【赏析】
这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展现了山水与人的和谐共生。诗中的林风静谧,云轻盈飘逸,表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恬淡之美。诗人以一掬寒泉来象征自己对客人的热情款待,展现了他的好客之心。同时,诗人与山水之间的约定也表达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他并不介意每天都来山中行走,因为他深知山水的陪伴对心灵的滋养至关重要。

整首诗意境清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好,产生共鸣。这首诗提醒人们珍视大自然,与山水融为一体,体验宁静与平和的生活。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诸人政坐爱闲游,天遣南游天尽头。到得广州天尽处,方教回首向韶州。

声名赫赫在穷塞,眉宇堂堂真丈夫。腰剑臂弓轻赴敌,无人不伏魏黄须。

李白虽然成异物,逸名犹与万方传。昔朝曾侍玄宗侧,大夜应归贺监边。山木易高迷故垄,国风长在见遗篇。投金渚畔春杨柳,自此何人系酒船。

云重寒空思寂寥,玉尘如糁满春朝。片才著地轻轻陷,力不禁风旋旋销。惹砌任他香粉妒,萦丛自学小梅娇。谁家醉卷珠帘看,弦管堂深暖易调。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云际寻行路,时逢一两家。山川闲世界,耕钓小生涯。病竹长新笋,寒芒摇落花。溪翁解延客,连煮数杯茶。

粉身免泛杯中物,并驾容陪陇首花。況耐岁寒双干在,周旋三益羡君家。

世路平平好,民庸处处高。入朝宁却步,及物自忘劳。係望人宗主,为仪国羽毛。修文才下寿,天亦负英豪。

微雨樵蒸烟起迟,一官抛去久忘机。门多杂树闻蝉早,家近青山见客稀。药臼每移斜日晒,荻船常趁便风归。生来未觉疏琴史,冰簟苔樽在石矶。

七八年来住水心,鼓邻萧寺共僧吟。古池暗有泉相接,春地从教笋自侵。兴到浓时因坐久,交於淡处见情真。极怜对立河梁暮,海月初生日正沉。

白露沙滩浸绿湄,小舟舣岸尚依稀。山回屏曲江连树,春锁人家深处归。

国耻犹未雪,身危亦自甘。九原人不返,万壑气长寒。岂恨藏弓早,终知借剑难。吾生非壮士,于此发冲冠。

一壑萧然万里间,此身落得似云间。蹁跹野鹤身同逸,来往樵人语不关。瑶草茂时春淡荡,乱溪交处水潺湲。偶怀知己携琴去,十里松风未出山。

老子而今两鬓霜,未应痴绝泥禨祥。不能木末搴朝露,争免篱边嗅晚香。便合折来书卷畔,讵宜簪向宝钗傍。漫山千树方芽甲,肯信人间有早芳。

闲路踏花来,闲逐清和去。来去虽然总是闲,有多少伤心处。红碧好池塘,朱绿深庭户。随分山歌社舞中,且乐陶陶趣。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

熙然伏运庆当千,初见箫韶被管弦。况际轺车临乐国,更张绮席会群仙。欢声已逐铿锵奏,和气方随律吕宣。何日九重颁召节,好陪鵷鹭听钧天。

混俗休超俗,居家似出家。有为皆影事,无念即生涯。莫觅安心法,翻成捏目花。作糜须毂粟,千劫漫炊砂。

浴罢披襟竹影斜,客中残暑散空花。人行窗外云无脚,月起林间灯映纱。举酒闻钟知近寺,谈诗食李却忘家。明朝又浴还来此,何必开樽只煮茶。

霍王无短似无长,惊见新诗写硬黄。鱼在九渊终玉食,世间濡足羡浮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