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潛

公田种秫供朋酒,三径黄花手自栽。
为米折腰刚不就,翻然解印赋归来。

作品评述

《陶潛》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徐钧。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公田种秫供朋酒,三径黄花手自栽。
为米折腰刚不就,翻然解印赋归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陶潜(徐钧)种植秫米的情景。陶潜用自己的公田种植秫米,以供应给朋友们享用美酒。他亲自在三条小径上种植了黄色的花朵。尽管他身体劳累,但仍然坚持自己的农活,不屈不挠地为了稻米而弯腰劳作。最终,他完成了赋税的任务,解下了印章,带着满足和喜悦归来。

赏析:
《陶潛》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种植秫米的过程,表达了陶潜勤劳务实的品质和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他亲自动手栽种黄花,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田的关怀。尽管劳作辛苦,但他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诗中的"公田"意味着这片土地不属于个人所有,而是属于公共利益,这体现了作者的公共精神和奉献精神。他种植秫米,是为了供应朋友们享受美酒,显示了他对友谊和人情的重视。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完成了赋税的任务,解印归来的喜悦之情。这里的"解印赋归来"可以理解为完成了自己的责任,解除了繁重的负担,回归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了作者陶潜的性格和态度,传递了对朴实农耕生活的赞美和对奉献精神的肯定。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和责任的独特感悟,表达了一种向往简单生活的心境。

作者介绍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江)人。以父荫爲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爲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咏集》二卷,五代部分已佚失。事见本集附许谦、黄溍、张枢序,清光绪《兰谿县志》卷五有传。 徐钧诗,以《宛委别藏·史咏集》爲底本,校以《续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

诗词推荐

才随年尽不重奇,每愧诸郎索近诗。旋作七言供一笑,自痴那得使人痴。

海邦本淳古,山民亦颛蒙。汝不探赤丸,我无为缿筩。熙熙樵与牧,蔼蔼春风中。何必师齐相,虚堂舍盖公。

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胜日山堂共一樽,未妨窈窕对嶙峋。髻分翠影眉争绿,人与南山各可人。

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马卿犹有壁,渔父自无家。想子今何处,扁舟隐荻花。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楚俗饶辞客,何人最往还。

溪山风月两相当,痼疾真成得秘方。往日同舟但饶信,只今去路落湖湘。贫离亲戚古所叹,归去田园老未忘。试趼溪头问酒价,扫沙聊得踞胡床。

慷慨轻身堕蒺藜,羝羊生乳是归期。岂无从史私袁盎,恨我从前少侍儿。

市桥灯火春星碎。街鼓催归人未醉。半嗔还笑眼回波,欲去更留眉敛翠。归来短烛余红泪。月淡天高梅影细。北风休遣雁南来,断送不成今夜睡。

知君元日趁鵷行,双观云边耸百常。拜表归来乘逸兴,跨鞍相就揽吟肠。还同皇甫寻僧孺,却笑山公顾葛强。我亦及门空刺字,不容高论听琅琅。

看破浮荣醉色醒,如贪青紫岂明经。只烦君把天机泄,四海如今几福星。

古来富贵蹈危机,乐性安贫莫谓非。未及功名苍鬓改,欲从疏懒五湖归。

众响渐已寂,虫于佛面飞。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

万里南溪郡,黄香得赐环。盛名喧海内,摧翮返云间。太史资诚峻,郎官选亦悭。朝廷才特起,堂奥援谁扳。一梦追前事,群公厄后艰。中伤皆死祸,放逐罕生还。别驾之戎僰,侨居傍草菅。想知谙鸟道,闻说异人寰。杨子家元窘,王维室久鳏。鵩来心破碎,猨叫泪湲潺。达观终难得,羁愁

分得山云老一瓢,梦寒不记紫宸朝。无人画出閒中味,吟入梅花雪迳遥。

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风声翻海涛,雨点堕车轴。拄门那敢开,吹火不得烛。岂惟涨沟溪,势已卷平陆。辛勤蓺宿麦,所望明年熟;一饱正自艰,五穷故相逐。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

群心争欲专公闾,愁杀凌云醉老奴。缓带轻裘信潇洒,曾知晋事已知吴。

扶摇天一握,培塿蜀千山。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反哺鸟曰慈,食母枭名恶。如鸟莫如枭,人心当自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