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十玄谈

达达,遍满河沙微尘刹。
本来无语似阳春,雨过花枝连夜发。

作品评述

《颂十玄谈》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景象,通过微妙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诗意。

译文:
达达,遍满河沙微尘刹。
本来无语似阳春,
雨过花枝连夜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景象,展现了深邃的意境和诗意。首句“达达,遍满河沙微尘刹。”以重复的音节和词语,营造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氛围。这里的“达达”可以理解为一种重复的声音或节奏,可能指的是河沙轻微的颤动或微尘的飞扬,呈现出一种沉闷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本来无语似阳春,雨过花枝连夜发。”则出现了明显的转折。此时,原本沉闷的景象突然变得生机盎然。诗中的“无语”可以理解为寂静无声,而“阳春”则代表着生机勃勃的春天。暗示着在寂静中,自然的力量在悄然绽放。随着雨水的洗涤,花枝在夜晚中迸发出繁花,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美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寂静与生机、沉闷与活力相对照,用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表达出生命的复苏和美好的希望。这种对自然景象的感悟和抒发,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领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通过诗中的转折,也暗示了人生中的起伏和变化,以及希望和新生的可能性。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宋代佛教诗的特点,即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它通过简单的场景和词句,引发读者对生命起伏、希望和变化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秋风多客思,行旅厌艰辛。自洛非才子,游梁得主人。文章参末议,荣贱岂同伦。叹逝逢三演,怀贤忆四真。情因恩旧好,契托死生亲。所愧能投赠,清言益润身。

不谓东君雨后春,尚多红紫待游人。天香更有西京种,来伴宾筵笑脸新。

春深空度可怜宵,江岸风沙好寂寥。人间孤舟多少恨,五更寒雨报芭蕉。

昏旦交时,个中已有甘香味。咽同真液。便觉温温地。八一高蟠,光动重楼外。但留意。自然和气。香满昆仑水。

寂寞邛城夜,寒塘对庾楼。蜀关蝉已噪,秦树叶应秋。道路连天远,笙歌到晓愁。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

弃置在空村,浮名岂复论。因思戎服窄,方悟緼袍尊。城远鸡司晓,家贫犬守阍。常怜刘越石,辛苦戌并门。

欲曙九衢人更多,千条香烛照星河。今朝始见金吾贵,车马纵横避玉珂。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金鹊香销月上迟,玉人扶醉写新词。胜游不记归来夜,春梦楼前倚马时。

遗矢谗言弃老成,肉多饭健尚精神。可怜一点狐丘志,到死犹能用赵臣。

洞口春红飞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绿。阮郎何事不归来,嫩烧金,慵篆玉,流水桃花空断续。

风雨萧萧卧掩关,经旬登览负溪山。也知解送丰年喜,无奈难消永日闲。平野横吹看凌厉,画檐高泻听淙潺。城闉路断吾何恨,浊酒枯鱼亦破颜。

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绕画堂。眉黛蹙成游子恨,脸红烧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送目,不知谁是楚襄王。

将发沔鄂间,尽醉竹林酒。二三石友辈,未肯弃老朽。借问坐客谁,卢溪紫髯叟。此翁今惜醉,旧不论升斗。

飞云顶下见罗浮,五色珍禽绕石楼。行过铁桥猿啸罢,稚川丹灶冷飕飕。

水激成悲壮,星稀乍有无。店荒容托宿,酒远懒能沽。冉冉非今日,遑遑愧此途。孙甘两奇逸,萧飒旧怜吾。

本初休车骑,陶令归田园。憧憧天壤间,何人无一廛。惟我若断梗,漂流浙江边。牵丝始立岁,屏处知命年。虚恬因势使,憔悴仍化迁。愧无杨仆功,居不外汉关。又非穉季侠,徒使墙垣穿。欲收衰病身,迤逦还故山。风波渺万里,欲去无由缘。愿窃刺史符,一临江汉壖。敢同昼绣归,仅比

栈道连云势欲倾,征人其奈旅魂惊。莫言此地崎岖甚,世上风波更不平。

已着诗招隐,何须酒引陶。胸中有泾渭,笔下足波涛。世乱闭门早,身閒倚枕高。何惭少陵老,鹦鹉啄金桃。

仙翁不可见,惟有一空亭。地冷春留雪,林深书见星。松篁团秀色,兰蕙吐幽馨。立尽斜阳影,闲看鹤刷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