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二首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
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
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筱。
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
生同胥靡遗,寿比彭铿夭。
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
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
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
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

作品评述

与崔策登西山翻译及注释

翻译
南国的群山格外幽静,高飞的白鹤声声长鸣;
深秋的潇湘从黑夜里醒来,晶莹的霜花将晨光结凝。
我们携手渡过残破的木桥,曲曲折折爬到了高过所有树尖的山头。
站在西岭上放眼远望,宇宙间一丝一毫尽收眼底。
重重叠叠的山峰啊九疑最高,隐约迷茫的洞庭啊显得微渺。
放眼眺望辽阔的天地间,这里高出宇宙间一切物象的外表。
奔驰似的美景飘浮在北流的潇水上,遥迢的长风掠过寒碜的竹梢。
遭谪贬还能有什么事可做,已渐渐厌倦了终日的纷纷扰扰。
活着似奴隶被抛弃在南荒,等于把生命夭折在满肚子的苦水里。
跛脚的驴子怕的是受困扑倒,愚蠢和蒙昧怕的是深妙精微。
不是让深深爱过的人疏远,谁能让人这般心悲神凄。
让我们双双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看水底鱼儿游天上鸟儿飞。
幸好你留在我的身边,舒缓了我心中的愁结肠回。

注释
(1)鹤鸣:语出《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原文意为白鹤在山北鸣叫,小白鹤们唱和着。“我有好的雀儿(爵边雀),我和你们来享受它(靡,奢侈,引申为享受)。”诗中既写实又借意。
(2)连袂(mèi):即手拉着手。袂,衣袖。危(wēi,旧读wéi威);危险。
(3)杪(miǎo):树的末梢。
(4)迥(jiǒng)穷:极尽很远很远的地方。迥,远;穷,尽。两仪:古指天地或阴阳。《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诗中指天地间。
(5)万象:宇宙间的一切。
(6)颓波:向下流的水势。《水经注》“又东,颓波泻涧,一丈有余。”
(7)篠(xiǎo):小竹。《书经·禹贡》“筿簜既敷。”孔安国传:“筿,竹箭;簜,大竹。”孔颖达疏:“筿为小竹,簜为大竹。”
(8)胥靡:又作“縃靡”,古代对一种奴隶的称谓,因被用绳索牵连着强迫劳动而得名。《庄子·庚桑楚》“胥靡登高而不惧,遗死生也。”
(9)彭铿(kēng):同“彭亨”、“膨脝”,腹胀大的样子。韩愈《城南联句》:“苦开腹彭亨。”孙伯野注:“苦开,乃破瓜瓠之苦者也。”
(10)蹇连:如跛足的驴子行路艰难。蹇,跛足。《楚辞·七谏·谬谏》:“驾蹇驴而无策兮,有何路之能极?”又《易·蹇》:“六四,往蹇来连。”颠踣(bó):犹颠踬,倾倒。《抱朴子·百里》:“冒昧苟得,闇于自量者,虑中道之颠踬,不以驽茧服鸾衡。”引申为挫折。
(11)幽眇:精微深妙。韩愈《进学解》:“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12)悄(qiǎo):忧愁的样子。《诗·陈风·月出》“劳心悄兮。”

与崔策登西山创作背景

  这首赠诗写于公元812年(元和七年)秋,与诗人的山水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应是姊妹篇。一诗一文情怀相似,忧思相同,而且都未具体描写山的景色,而是发登临后幽古之思情。刻画了一个执着追求而又窘迫无奈的忧愁苦闷的自我形象。诗以离骚手法,凭丰富的想象、跳跃着的情感,显理念与期盼之光,抒悲愤和无奈之情。

与崔策登西山赏析

  诗一开篇,着笔高远,“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秋晨清露白鹤,一连  串明静、清丽而活泼的意象,给山描绘了一幅雄阔的背景图,寄寓诗人“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浩然之气。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诗人以平淡的笔墨,叙述了登山的历程:“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愚溪上有木桥相连,桥之“危”,路之“萦回”,道出了诗人心怀恐惧、仕途艰危的复杂感情,与上联形成极大的反差,正表现诗人执着追求而重受挫折、处境艰危的困苦心境。临山,诗人先以九嶷与洞庭对举,重彩描绘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九疑在永州南宁远境内,是舜帝归魂之所。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洞庭在湘北,是楚怀王放逐屈原的地方。屈原在《湘夫人》中写道:湘君迎候湘夫人,秋水伊人,望眼欲穿,看到的却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绪茫茫,忧从中来。诗人描写一高一小、一明一暗的两组意象,让人联想,意味无穷。登山辽望宇宙间,心中的意念早已超出宇宙万物,“目击道存”,天地之间,惟此而高。“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也可看成自况语,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睥视一切的情怀。诗中意与象、情与景、神与形相互交融,把抽象的理念化作具体的物象,物化的背后却是焦渴的期盼。诗人这种理念,这种期盼,寄希望于北去的潇湘水带到遥远的长安,也希望遥迢的风能给被谪贬的人带来好消息。遭贬谪七年了,无所事事,纷扰平庸的生活使诗人内心十分痛苦,日子过得胆颤心惊。诗人把自己比作满肚子苦水的奴隶,面对愚昧,害怕再受困扰,再次扑倒;面对“亲爱”者的疏远,期盼愈觉渺茫。在执着追求与重遭挫折这对矛盾中,诗人无可奈何,只好到现实中求解脱:“偶兹循山水,得以观鱼鸟。”诗人这种祈祷解脱,正反衬出诗人受羁绊不得自由的内心巨痛。

  这是赠给崔策的诗,崔策字子符,柳宗元姐夫崔简的弟弟,属中表亲,当时就学于诗人。柳写有《送崔子符罢举诗序》,说他“少读经书,为文辞,本于孝悌,理道多容,以善别时,刚以知柔,进于有司,六选而不获。”亲戚加师生的双重关系,心中的真实得以应时而发。诗中以“鹤鸣”暗喻、“连袂”点题,点明这种关系和崔策对诗人的敬重,结篇以一“幸”字收束,以表诗人的感激之情。除此之外,通篇未涉及崔策,而是言事抒情明志。刘熙载在《艺概》里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余谓《楚辞·九歌》最得此诀。”诗人自得其屈原的真传,借“九疑”、“洞庭”,让人联想到舜帝之圣明,湘夫人“倚靡以伤情”,寄寓君臣际遇、人生离合之痛,寄托自己的不幸。诗人还创设了一连串精妙意象:“两仪”暗喻崇高的理念,“驰景”、“寒篠”、奴隶、鱼鸟,无不寄托或愿望、或担心、或痛苦的情怀。诗人又精于炼字。 “危桥”并非实景,乃是心境,是恐惧的写照。“萦回”既是写实,也象征仕途艰难。还有诗中的“泛”、“递”,热盼之情溢于言表;“循”、“观”二字,无奈中的潇洒,痛人心脾。前人论诗“用字”是“撑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罗大经《鹤林玉露》),诗人最得其妙。

  纵观全诗,离骚风韵,字字心血,却又真的做到了“岭渠直道当时事,不着心源傍古人”(《随园诗话卷三》)。

诗词推荐

杏雨红初散,杨烟绿半消。日上金妆丽,风回绣带飘。含情听燕语,泫泪惜花娇。流珰波影里,明月荡轻桡。

山村

清词索笑。莫厌银杯小。应是天孙新与巧。剪恨裁愁句好。有人梦断关河。小窗日饮亡何。想见重帘不卷,泪痕滴尽湘娥。

山村

银屏曲曲掩秋尘,何处车声五色麟。飞燕曾为掌上舞,崔徽不及卷中真。蕙花清露纫成佩,菱带文波绣作茵。独倚疏桐无限思,尽冯鸡卜问江神。

山村

诘朝云出雨如倾,向晚云归日逗明。不比世间翻覆手,望云人要验阴晴。

山村

渥洼奇骨本难求,况是豪家重紫骝。膘大宜悬银压銙。力浑欺却玉衔头。生狞弄影风随起,躞蹀冲尘汗满沟。若遇丈夫皆调御,任从骑取觅封侯。

山村

峨嵋山月古关情,流入渝江影倍清。尘尽光生湖海客,归来还与月争明。

山村

庞眉相对讲英猷,尽说当年气食牛。六十重新开甲子,八千从此富春秋。

山村

一度春来一度新,夕阳花坞净无尘。负暄孤坐松根石,细看横枝间绿筠。

山村

龙昌寺底开山路,巴子台前种柳林。官职家乡都忘却,谁人会得使君心。

山村

花开叶落堪悲,似水年光暗移。身世都如梦役,是非空使神疲。良图有分终在,所欲无劳妄思。幸有一壶清酒,且来闲语希夷。

山村

豆笾虽荐,黍稷非声。惠我岂几,歆兹至诚。

山村

人杰须知本地灵,鹅峰挺拔湛溪清。新添九桂丛芳茂,帝发一枝花更荣。文社只今传盛事,宦途从此展修程。归耕愧我犹无地,仅有青山一笑迎。

山村

千古城头白鹭亭,鹭飞长是满江汀。如何览德辉台上,只有台存凤不灵。

山村

西城驰道直如弦,百顷晴波御柳边。韶乐铿轰罗帐殿,春旗偃蹇近楼船。曲江未赐唐家燕,灵沼空思镐邑篇。几日金舆下阊阖,鱼龙奇戏出中渊。

山村

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

山村

成童入乡校,所愿为善士;富贵本邂逅,不遇亦已矣。生轻名义重,固守当以死。堂堂七尺躯,勿使污青史。

山村

偶寻灵迹去,幽径入氲氛。转壑惊飞鸟,穿山踏乱云。水从岩下落,溪向寺前分。释子游何处,空堂日渐曛。

山村

君行过海门,惟复仍旧里。友朋不易得,相与况能尔。独念吾家侄,无由从夫子。

山村

少日飞扬翰墨场,忆曾上疏动高皇。宁知老作功名梦,十万全装入晋阳?

山村

灵无知大道,极意思悠然。摩日云中雁,潇湘水似天。孤峰高远近,宝月莹团圆。信解明开悟,青霄在目前。

山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