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录别(其十一)》
拼音和注音
qióng dōng shèng yīn qì , bái rì xī nán wē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白日:1、白天2、太阳3、泛指时光
西南:西南xīnán∶西南方其西南诸峰。——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向西向南潭西南而望。——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指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
日西:日向西方。指傍晚。
阴气:寒气﹐肃杀之气。旧指所谓女人之气。
穷冬:穷冬qióngdōng隆冬;深冬穷冬暴露。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穷冬盛阴气,白日西南微。
征人常早寐,皎月照我扉。
故乡千馀里,中夜起怀归。
干星驾言迈,严霜裂裳衣。
独行无俦匹,谁知渴与饥。
穹庐多悲风,萧萧边草衰。
身在天一隅,何得不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