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台

魏晋已如梦,荒台今独存。
龙蛇正交斗,鸾凤自高骞。
避俗惟长啸,逢人常不言。
始知真隐意,何必入桃源。

作品评述

《啸台》是一首清代诗词,作者是吴绡。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魏晋时代已经如同一场梦境,
唯有这座荒废的台台依然存在。
龙蛇在这里纷争交战,
鸾凤自由地翱翔飞舞。
我避开尘世的琐事,只是长啸,
与人相遇时常沉默不语。
我才真正领悟到隐居的意义,
何必进入桃源仙境。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人将魏晋时代看作是已逝的梦境,而荒废的台台则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中仅存的痕迹。在这个荒废的地方,龙蛇交战,鸾凤自由翱翔,传达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意境。诗人在面对世俗琐事时选择避开,只发出长啸,与人相遇时则常常保持沉默。通过这种隐逸的生活方式,诗人认识到了真正的隐居意义,认为并不需要进入传说中的桃源仙境,而是在心灵中寻找宁静和满足。

赏析:
《啸台》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繁华尘世的疏离。诗人通过描述魏晋时代已逝的梦境和荒废的台台,与现实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龙蛇的斗争和鸾凤的自由翱翔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自由和美好。诗人选择避开世俗琐事,只发出长啸,表达了对浮华繁杂的厌倦,并且在与人相遇时保持沉默,强调了内心的寂静和超越言语的境界。最后,诗人指出真正的隐居并不需要寻找桃源仙境,而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追求。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由、隐逸和宁静的向往,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诗词推荐

春寒沍连冬,春雪深数尺。千门拥琼瑰,跬步燕越隔。朝来有情意,淡日透云隙。殷勤贵公子,访我跨龙脊。登堂笑不休,为言督诗责。君尝许我诗,挽仰岁三易。至今犹未偿,无乃言遂食。我老苦健忘,百不记六七。公子诚有意,何吝话畴昔。昔也君过我,我方事琴历。尝为阳春弄,次第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招提远占一牛鸣,阻绝干戈得暂经。梦境了知非有实,醉乡不入自常醒。楼台近水涵明鉴,草树连空写素屏。物象自堪供客眼,未须觅句户长扃。

寂寞庭寮,喜飞来画轴,破我无聊。试展朝云遗态,费维摩几许清宵?紫玉烟沉,惊鸿影在,历劫红羊迹未消。赖有故人高谊,赎得生绡。环佩声遥,纵归来月下,魂已难招。故剑珠还无恙,黄衫客风韵偏豪。自叙乌阑,遍征红豆,替传哀怨谱《离骚》。但恐玉萧难再,愁煞韦皋。

燕外青楼已禁烟。小寒犹自薄胜绵。画桥红日下秋千。惟有樽前芳意在,应须沈醉倒花前。绿窗还是五更天。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地安排。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月斜东壁影虚龛,枕簟清秋梦正酣。一样梦醒听络纬,今宵江北昨江南。

翠微春更湿,烟雨欲无山。白鹭一溪影,桃花何处湾?渔村疏竹外,古渡夕阳间。田父不相识,相随谷口还。

从容黉舍日西流,浅饮犹看夜气浮。小款话时殊淡薄,细论文处转清幽。诸公学业方知锐,一战功名要早收。我了斋祠便归赋,故园已作梦中游。

得见支郎半醉中,相将高阁咏南风。岂缘避暑追河朔,自为伤春到瀼东。说法竿头惭未会,谈经注脚喜能同。何年许入云门社,办取青鞋出软红。

可惜春时节,依前独自游。无端两行泪,长只对花流。

太史滞周南,醇儒去广川。功名欺白发,风雨送流年。故国悲歌里,沧洲醉梦边。平生心似铁,相对肯凄然。

风尘奈汝何,终日独波波。亲老无官养,家贫在外多。醉眼轻白发,春梦渡黄河。相去关城近,何时更肯过。

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香茶挽梦回?绿地毫瓯雪花乳,不妨也道入闽来。

结宇依青嶂,开轩对翠畴。树交花雨色,溪合水重流。竹径春来扫,兰樽夜不收。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

昔为太室游,卢岩在东麓。直上登封坛,上夜茧生足。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嗟予缚世累,归来自茅屋。江千百亩田,清泉映修竹。尚将逃姓名,岂复上图轴。

密室静存神,阴阳重一斤。炼成离女液,咽尽坎男津。渐变逍遥体,超然自在身。更修功业满,旌鹤引朝真。

一壑自专,五柳笑人,晚乃归田里。问谁知、几者动之微。望飞鸿、冥冥天际。论妙理。浊醪正堪长醉。从今自酿躬耕米。嗟美恶难齐,盈虚如代,天耶何必人知。试回头五十九年非。似梦里欢娱觉来悲。夔乃怜蚿,谷亦亡羊,算来何异。嘻。物讳穷时。丰狐文豹罪因皮。富贵非吾愿,皇皇

皇恩眷下人,割爱远和亲。少女风游兑,姮娥月去秦。龙笛迎金榜,骊歌送锦轮。那堪桃李色,移向虏庭春。

掷笔峰连古道场,重新遗塔镇仙乡。扫除下界风霾迹,长使名山放佛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