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作品评述

周颂·维天之命翻译及注释

翻译
想那天道的运行,美好肃穆永不停。
多么辉煌多光明,文王品德多纯净。
嘉美之德使我慎,我们永远要继承。
顺着我祖文王道,子子孙孙永力行。

注释
⑴维:语助词。一说“思念”。
⑵於(wū):叹词,表示赞美。穆:庄严粹美。不已:不止。指天道运行无止。
⑶不(pī):借为“丕”,大。一说发语词。显:光明。
⑷德之纯:言德之美。纯,大,美。
⑸假以溢我:以嘉美之道戒慎于我。假,通“嘉”,美好。溢,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释诂》:‘溢、慎、谧,静也。’……诗言‘溢我’,即慎我也,慎我即静我也,静我即安我。”
⑹收:受,接受。
⑺骏惠:顺从的意思。郑笺训为“大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惠,顺也;骏当为驯之假借,驯亦顺也。骏惠二字平列,皆为顺。”
⑻曾孙:后代子孙。孙以下后代均称曾孙。郑笺:“曾,犹重也。”笃:厚,忠实。此处指笃行,行事一心一意。

周颂·维天之命鉴赏

  《周颂·维天之命》是《诗经·周颂》的第二篇,无韵,篇幅不长,充满了恭敬之意、颂扬之辞。

  此诗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每四句为一部分。前一部分说文王上应天命,品德纯美;后一部分说文王德业泽被后代,后代当遵其遗教,发扬光大。前后两部分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前一部分有一个逆挽,也就是说,今传文句将原该是“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文王之德之纯,於乎不显”的平行结构在句子的排列组合上作了小小的变化。语义丝毫未变,但效果却很不一样,两个“於”字的叠合,更显出叹美庄敬之意。而后一部分没有用感叹词,作者便任句式按正常逻辑排列,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在唱出重音——赞颂文王——之后,以轻声顺势自然收束,表示出顺应文王之遗教便是对文王最好的告慰,这样一种真心诚意的对天祈愿与自我告诫。全诗犹如两段歌词,结尾处以咏叹作副歌。这种形式,在当代歌曲中,也还是很常见的。

  从诗的句式看,此诗中第四句“文王之德之纯”与第七句“骏惠我文王”完全可以压缩成“文王德纯”“骏惠文王”这样的句式,如此则八句均为四言,整齐划一。《周颂》中不是没有这样纯用四言句的诗章,如《周颂·臣工》《周颂·噫嘻》等即是。因为《周颂》中多无韵之诗,可能会有人将这种句式参差与匀整的不同与有无韵脚联系起来,以为有韵之诗句式以匀整为尚,无韵之诗句式以参差为尚。这种看法未免太绝对,上举《周颂·臣工》《周颂·噫嘻》等无韵(江永《古韵标准》谓《周颂·臣工》“韵不分明”,语尚含糊)之诗也是齐言句式,就很难以此解释之。《颂》诗的句式参差与否,除了语言表达上的需要外,可能更多的是合乐的需要。据郑觐文《中国音乐史》说:“《颂》律与《雅》律之配置不同,《雅》为周旋律,《颂》为交旋律。”而阮元《释颂》强调《颂》之舞容而谓其全为舞诗。据此,则《颂》诗的音乐大约因切合舞蹈的需要而旋律变化多一些,句式参差与匀整正反映出其旋律的差异。

  至于说此诗的内容,实在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颂扬文王德配上天,对其美德顶礼膜拜,正是周公摄政制礼,确定祭祀文王的规格仪轨之后,创作祭舞祭歌的必然主题。此诗言词古直,情意朴素,并不像后世的祭祀歌辞那样有矫揉造作之弊。

周颂·维天之命创作背景

  此诗为周成王祭祀周文王之作,即《毛诗序》所谓“大平告文王也”,因文本中有“文王之德之纯”“骏惠我文王”等句可证,古今并无异议。但对此诗的产生时间,则汉儒、清儒之说尚有分歧。郑玄笺云:“‘告大平’者,居摄五年之末也。文王受命,不卒而崩,今天下太平,故承其意而告之,明六年制礼作乐。”郑玄认为此诗作于周公摄政五年(公元前1111年)之冬。而陈奂《诗毛氏传疏》则云:“《书·雒诰》大传云:‘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维天之命》,制礼也;《维清》,作乐也;《烈文》,致政也。三诗类列,正与大传节次合。然则《维天之命》当作于六年之末矣。《雒诰》周公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郑注云:‘周公制礼乐既成,不使成王即用周礼,仍令用殷礼者,欲待明年即政,告神受职,然后班行周礼,班讫始得用周礼,故告神且用殷礼也。’郑谓周礼行于七年致政之后,是也。而笺以告太平为礼未成时,在居摄五年之末,则未是。诗云:‘我其收之。’又云:‘曾孙笃之。’自在制礼后语矣。”据陈奂考证,郑玄之说有误,此诗当作于周公居摄六年(公元前1110年)之末。陈子展《诗经直解》认为陈奂之说较郑笺“为有据也”。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罗袖薄。玉臂镂花金约。起晚欠伸莲步弱。倚床娇韵恶。独自青楼珠箔。怎向日长花落。门掩东风春寂寞。误人瞋喜鹊。

诗经

忆昔吴宫无事时,满城杨柳舞西施。如今柳尽西施死,恨杀当年陌上儿。

诗经

咒木成卢非我事,赌牛探炙亦何缘。乘闲欲数纹楸路,借问何如葛稚川。

诗经

其作字得东坡之骨,而加以平实。得山谷之体,而去其越轶。其应世接物得马少游之善,而持以插诎。故先生者施之长,居士者待其俦匹,兄之又所以示其亲且密。意厚词悉,情真制质。列之签帙,神采盆溢。虽不识者,亦将曰此隐君子之笔也。

诗经

晚渡呼舟疾,寒日正苍茫。西兴浦口云树,真个是吾乡。闻□原无空格,据律补蜗庐好在,小圃犹存松菊,三径未全荒。收拾桑榆景,蓑笠换金章。珥金貂,拥珠履,在岩廊。回头万事何有,一枕梦黄粮。十载人间优患,赢得萧萧华发,清镜照星霜。醉倒休扶我,身世永相忘。

诗经

十载江湖叹不遭,识君岁月漫蹉跎。文书南去静边省,山水西来佳处多。琴调本高缘抚字,诗逋未了欠催科。骚人标致清如许,制锦机中制芰荷。

诗经

霜风初应候,兰芷澹无滋。暮心依泽渚,晓驾阻江歧。地迥连山渺,天长绝雁迟。苍梧望君处,挟瑟应灵妃。

诗经

三三两两不知愁,结束罗裙学打球。傍晚忽闻天乐近,分明只在殿东头。

诗经

期运集。惟皇膺宝符。龙跃清汉渚。凤起方城隅。讴歌共适夏。狱讼两违朱。二仪启嘉祚。千载犹旦暮。舞蹈流帝功。金玉昭王度。

诗经

昨日秋遂分,村村歛禾黍。半夜宿田人,相嘑深陂雨。駸駸马上客,厌浥投何所。暮发邹子城,朝期饭东鲁。据鞍思假寐,颠坠惭不武。俯畏道旁石,颓然如伏虎。远惊荞麦华,白水漫洲渚。安能叱吾驭,亲闱寄西楚。念昔卧苏门,夙兴犹及午。岂谓从一官,羁离遽如许。归欤惜迟暮,幽愫

诗经

诸公见约往嵩前,重走新诗各一篇。摆落尘埃非敢后,访寻云水柰输先。三阳宫近丛幽石,万岁峰高羃紫烟。多少胜游俱未到,愿陪仙躅共攀缘。

诗经

手风慵展一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诗经

羲轩尧舜,汤武桓文。皇王帝伯,父子君臣。四者之道,理限于秦。降及两汉,又历三分。东西俶扰,南北纷纭。五胡十姓,天纪几焚。非唐不济,非宋不存。千世万世,中原有人。

诗经

少陵遗蹟瀼西东,端的高斋在此中。今日花枝弄烟雨,前时蔬甲卧霜风。根株移取他山翠,跗萼轮来别圃红。收拾阳春无尽藏,夔人端说两诗翁。

诗经

翠叶亭亭出素房,远分奇艳自襄阳。琴高住处元依水,青女冬来不怕霜。异土花蹊惊独秀,同时梅援失幽香。当年曾效封培力,应许移根近北堂。

诗经

白云知所好,柏叶幸加餐。石镜妻将照,仙书我借看。鸟来翻药碗,猿饮怕鱼竿。借问檐前树,何枝曾挂冠。

诗经

古庙崩榱在,墙间杂树荒。依稀余像设,寂寞必祠堂。旧日牲豭地,今晨孤兔乡。英灵如未灭,何以度凄凉。

诗经

金井前朝事,林僧问不知。绍苔欺破阁,白鸟占閒池。清楚曾经晋,荒唐直到隋。南廊一声磬,斜照独凝思。

诗经

金输风火转无涯,震旦观光渡海沙。八万言诠归贝叶,三千世界聚莲花。有缘禽鸟来波第,随喜天人尽木叉。今古少林风月在,闭门常御白牛车。

诗经

当年同试大明宫,文字虽同命不同。我作尉时君作相,东皇元没两般风。

诗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