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护国寺

岿然傍势浙江东,不羡金庭第一峰。
法境常清五十里,妙莲今现几千重。
清凉解洗枝头露,变更能飞钵底龙。
平日旧游今复到,苍崖邃谷抱长松。

作品评述

《送僧归护国寺》是一首宋代的诗歌,作者是王化基。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僧人归到护国寺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僧侣的描写,表达出深深的诗意和情感。

诗歌的中文译文:

岿然傍势浙江东,
高耸山峰靠近浙江东部,
不羡金庭第一峰。
不羡那位寺庙中的最高顶峰。
法境常清五十里,
僧侣身入禅定的境地常常清明,
妙莲今现几千重。
如今妙莲花儿盛开,数不尽其美。

清凉解洗枝头露,
清凉的露水洗净树枝,
变更能飞钵底龙。
却是会变幻的龙飞舞在钵底中。
平日旧游今复到,
往日的旅游如今又来到,
苍崖邃谷抱长松。
青翠悬崖深谷多长松。

这首诗的诗意和赏析:

《送僧归护国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僧侣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僧人修行的赞美和向往。诗歌中的浙江东部的山峰高耸入云,展现出壮观的景色。作者不羡金庭第一峰,表达自己不为他人名利所动,只向往僧人修行中的妙境。

“法境常清五十里”表达僧人修行境地常常清明,将修行者心中的法界与真实的自然景色相连。描绘了妙莲花儿的盛开,表达了修行者内心的美好和超脱。

最后,诗人通过描写清凉的露水洗净树枝,以及变幻的龙飞舞在钵底,表现出修行者内心的清凉和变化的境界。“平日旧游今复到,苍崖邃谷抱长松”揭示了诗人往日旅游的回忆和对长松树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对僧人修行之道的向往和景仰。

整首诗词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僧人的修行,将自然与人的境界相结合,抒发出对修行者的羡慕和向往,以及对清净自在之境的追求。

诗词推荐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荷气夜凉生枕席,水声秋醉入帘帏。一帆千里空回首,寂寞船窗只自知。

百战淮西仅奏功,澶渊欲战已平戎。三纡相绂犹公道,长为莱公羡晋公。

何处啼鹃送落晖,江山信美不如归。子期死矣今安有,元亮来兮昨已非。世事悠悠春梦断,人才落落晓星稀。白头老伴惟君在,安得相随绕树飞。

瓜茗难逃暑,蚊蝇正作秋。劳生一念错,晚境万缘休。笔老无新语,囊空有敝裘。閒携瘦藤杖,独上郡南楼。

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清尊湛不空,暂喜平生接。

笔阵谈锋醉幕天,遥知三俊共周旋。据鞍旧将曾销髀,不得行间左执鞭。

暑伏凉又生,虫吟叶已故。壮日苦不常,翻书落寒蠹。

江头杨柳暗藏鸦,江上鹅儿浴浅沙。早起一风如此恶,路旁落尽刺桐花。

听尽城南漏,依微向曙天。鸡鸣疏雨外,月落断钟前。处世无良策,谋生欠薄田。花时可行乐,底事犹愁眠。

官闲未觉往来妨,疏懒从公意自长。松柏有心寒始见,芝兰入室久弥香。送秋容我无何饮,畦夏怜渠有底忙。霜倒池莲雨荒菊,禅房真似赞公房。

袖携匕首学衔枚,横渡城关马欲猜。夜静天昏人影散,北军鼾睡正如雷。

幅巾筇杖立篱门,秋意萧条欲断魂。恰似嘉陵江上路,冷云微雨湿黄昏。

春风必有刀,离肠被君断。春风既无刀,芳草何人剪。肠断人复接,草剪益还生。谁人有芳酒,为我高歌倾。

风撼松涛震山谷,暴雨如击石屋。山间白练顿千条,汇到门前作飞瀑。

迎春燕子尾纖纖,拂柳穿花掠翠檐。闻道蕊宫三十六,美人争为卷珠帘。

翠旌绿纛夹车轮,龙作长身铁作鳞。莫笑道傍数松树,古来老却几官人。

寒雁与寒来,夜落汀洲宿。泊船人不寐,月下声相续。

紫薇枝上露华浓。起秋风。管弦声细出帘栊。象筵中。仙酒斟云液,仙歌转绕梁虹。此时佳会庆相逢。庆相逢。欢醉且从容。

胜异恣游应未遍,路岐犹去几时还。浪花湖阔虹蜺断,柳线村深鸟雀闲。千室绮罗浮画楫,两州丝竹会茶山。眼前便是神仙事,何必须言洞府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