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脚僧

瓶枕绕腰垂,出门何所之。
毳衣沾雨重,棕笠看山欹。
夜观入枯树,野眠逢断碑。
邻房母泪下,相课别离词。

作品评述

瓶枕绕腰垂,
出门何所之。
毳衣沾雨重,
棕笠看山欹。
夜观入枯树,
野眠逢断碑。
邻房母泪下,
相课别离词。

中文译文:
拖着瓶子和枕头系在腰上,
出门去向何处呢。
毛衣沾湿了雨水变得更重,
斜戴着棕榈帽眺望着山峰。
夜晚观察进入了一棵干枯的树里,
在野外睡觉时碰见了破碑。
邻家母亲的泪水流下来,
借此机会互相叙别离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李洞送别出行的僧人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细节,展现了诗人与僧人的情感交流和情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诗中的瓶枕绕腰垂,表明诗人为僧人准备了出行必需的物品,同时也突出了出发的紧急和匆忙,给人以行动的感觉。毛衣沾湿了雨水变得更重,棕榈帽斜戴在头上,都暗示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困难。

其次,诗中的夜观入枯树、野眠逢断碑,描绘了在旅途中的经历和环境。夜观入枯树,暗示诗人通过仔细观察,进入了枯树之中,或许是寻找片刻的安慰或沉思。野眠逢断碑,则表明诗人在野外露宿时偶然遇到了一块破碑,给人以沉重和孤寂的感觉。

最后,诗中提到了邻房母亲的泪水和相课别离词,揭示了离别的痛苦和家人的深情。邻房母泪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离别的悲伤,相课别离词则意味着两人相互写下别离的诗文,以表达内心的思念和留恋。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描绘,将离别的情感和旅途的经历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思考的空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和情感的交融。这首诗既有情感的张扬和流露,又有景物的描绘和隐喻,形成了一幅宛如画卷般的诗意。

作者介绍

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诗词推荐

坐输希鲁有池亭,陋室临街夜不扃。未识生凉何日雨,仍看替月一天星。慢肤多汗身为患,赤脚层冰梦易醒。白羽指挥聊自许,满怀风细亦清冷。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青楼阿监应相笑,书记登坛又却回。

春来秋叶在枯枝,底用端蓍更指龟。二老东来元并辔,马前何害不相知。

吟鞭西指凤皇州,好趁华年访昔游。新样春衫裁白苎,旧题醉墨满青楼。鸣蛙雨细生梅润,扬燕风高报麦秋。须念江边桃叶女,定从今日望归舟。

名贵四科首,班宜二妙齐。如何厌白简,未得步金闺。寓直晦秋雨,吟馀闻远鸡。漏声过旦冷,云色向窗低。谁谓霄汉近,翻嗟心事暌。兰滋人未握,霜晓鹗还栖。伫见田郎字,亲劳御笔题。

若论此事,何必多言。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离娄行处浪滔天。

形影相随一病身,穷愁忽忽又经春。为传车辙来何自,知是君存寂寞滨。

跨鹤扬州一梦回。东风拂面上平台。阆苑花前狂覆酒。拍手。东风骑凤却教来。谪好伯阳丹井畔。官满。平台还见片帆开。上界虽然官府好。总道。散仙无事好追陪。

停云独倚阑,扣门问来使。云是张公子,永昌送诗至。

入自芝兰室,重之珠玉渊。一官从草草,万卷本便便。对镜平多垒,閒郊辟废田。尉曹应事少,宾友定谁延。

华亭来复去芝田,丹顶霜毛性可怜。纵与乘轩终误主,不如还放却辽天。

折镞奇勋在,冲冠怒气深。尧天日月大,禹甸噎霾侵。塞下将军令,隆中梁甫吟。酒行君可起,快展击胡心。

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会稽南镇夏王封,蔽日腾空紫翠重。阴壑烟霞辉草木,古祠风雨出蛟龙。玄夷此日归何处,玉简他年岂再逢?安得普天休战伐,不令竹箭困输供。

夜来饮酒醉如何,酒醒方知事转多。赵国未衰廉蔺在,齐城将下郦韩过。鹊飞月树无依所,龙入风江漫作波。忽有好诗来眼底,画溪榔板唱渔歌。

无因暂泊鲁阳戈,白发兼愁日日多。只恐雪晴花便尽,数来山寺亦无他。

茂先博物懵星台,世味沉酣酷鸠怀。风月自为无尽藏,湖山谁肯爱闲来。竞知疾下多车乘,岂悟机危蹈廪阶。幸与乐天相伴住,休论达者谓何哉。

白屋还施纷,莹莹雪不如。更开三尺牖,照我五车书。冬尽收芸草,秋来晒蠹鱼。便便一梦觉,人道孝先闾。

书生豪气压千军,示者扶桑一卷文。铁研未穿时世改,功名回首信浮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