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许可能尊祖,词采今存干蛊身。

出自宋代张元干的《上平江陈侍郎十绝(其九)》

出自宋张元干的《上平江陈侍郎十绝(其九)》

拼音和注音

xiān sheng xǔ kě néng zūn zǔ , cí cǎi jīn cún gàn gǔ shē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先生:(名)①老师(前面一般都加姓或名):李~|太炎~。②对知识分子的称呼。③对男子的尊称:~们、女士们。④旧时仆人称男主人。⑤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都带人称代词做定语):她~出差了。⑥(方)医生。⑦旧时称管账的人:账房~。⑧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算命~。

可能:(形)表示可以实现:~性|动员一切~动员的力量。②(动)也许;或许:他~去了。③(名)能成为事实的属性;可能性:结果有两种~。

许可:(动)准许;认可。

张元干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原诗

先生许可能尊祖,词采今存干蛊身。

碑版灿然垂世誉,要知忠肃有门人。

诗词推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坐倚孤筇卧拥衾,重门未放野寒侵。疑蛇已辨杯中影,病鹤长怀海上心。诗券负来应渐释,方书验后懒重寻。灯前细认银钩笔,不待平安报好音。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南涧先生归几时,南溪如泛未传诗。君行为我殷勤录,并问茶山僧乞碑。

帘额绣波荡漾,烛盘红泪阑干。梦里五更风急,愁边一半春残。

松关开野寺,山色净藜床。战局谁争胜,夸声或大当。有人观物静,得句满囊香。鸥鹭盟犹在,闲中作此忙。

名动公卿四十秋,相逢仍作旅人游。青山欲买难开口,白发思归易满头。厌入市廛如海燕,可堪云水属江鸥。故乡知己方都督,千树春浓种橘休。

飞阁凌太虚,晨跻郁峥嵘。惊飙触悬槛,白云冒层甍。太阴布其地,密雨垂八纮。仰观固不测,俯视但冥冥。感此穷秋气,沈郁命友生。及时未高步,羁旅游帝京。圣朝无隐才,品物俱昭形。国士秉绳墨,何以表坚贞。寸心东北驰,思与一会并。我车夙已驾,将逐晨风征。郊途住成淹,默默

川滔海积岁月久,书秃十毫未停手。昔人四十夸专城,公佩黄金来帝右。当年逸足起江西,时辈共喜星之斗。荣华未满众所望,天启叔季侍清光。莫言书锦归故乡,莫对秋雁思南翔,且登金门上玉堂。

桑柘满江村,西斋接海门。浪冲高岸响,潮入小池浑。岩树阴棋局,山花落酒樽。相逢亦留宿,还似识王孙。

江东东畔更东山,又过东山数里间。试问招提在何处,万山深处白云环。

久倦川涂曲,忽此望淮圻。波长泛淼淼,眺迥情依依。稍觉金乌转,渐见锦帆稀。欲知仁化洽,讴歌满路归。

常笑博望侯,老死穷河源。河源几万里,天派垂昆仑。支流播九逆,砥柱疏三门。行穿九地折,怒溢千里奔。乐彼洧水源,近且具茨根。寒泉发清池,藻监挠不浑。引为琉璃陂,碧波媚苹蘩。逶迤入王城,顺下德可温。全此上善性,利用岂无恩。下有万艘济,旁列千夫屯。持此安且静,用监

二仲相从共此遨,濛濛花气袭征袍。几家绿暗藏深坞,一径红芳落野桃。春色暗随流水去,客怀空逐暮云高。临溪忽动秦源兴,应叹浮生何太劳。

乌兔乾坤鼎,龟蛇复姤坛。世间无事客,心内大还丹。白虎水中吼,青龙火里蟠。汞铅泥蘂艳,金木雪花寒。离坎非心肾,东西不肺肝。三旬穷七返,九转出泥丸。

_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安得身闲频置酒。携手。与君看到十分开。少壮相从今雪鬓。因甚。流年_恨两相催。

谪宦那堪叹弊帷,承明寓直收年骑。满阶红药曾嘶处,六田青山忽毙时。骏骨欲埋金价直,的颅犹爱雪离披。贰车谩道貂冠贵,从此徒行奉一麾。

山横杳霭有无中,叠观层台一梵宫。万轴琅函方杜口,数声啼鸟正谈空。溪云抱影侵行屐,香篆飞烟袭晚风。薄宦羇人如接摺,自惭来往苦匆匆。

巴人远从荆山客,回首荆山楚云隔。思归夜唱竹枝歌,庭槐叶落秋风多。曲中历历叙乡土,乡思绵绵楚词古。身骑吴牛不畏虎,手提蓑笠欺风雨。猿啼日暮江岸边,绿芜连山水连天。来时十三今十五,一成新衣已再补。鸿雁南飞报邻伍,在家欢乐辞家苦。天晴露白钟漏迟,泪痕满面看竹枝。

雪发随梳落,霜毛绕鬓垂。加添老气味,改变旧容仪。不肯长如漆,无过总作丝。最憎明镜里,黑白半头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