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川道中四绝

夜宿樟林海边寺,海风吹梦五更寒。
此身不似天涯近,枉作并州老泪看。

作品评述

《奉川道中四绝》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宝昙。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奉川道中的夜晚经历。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夜晚住宿在樟林海边的寺庙,
海风吹来,梦境在午夜更加寒冷。
身在此处,却感觉离天涯很近,
心中悲伤,泪水流下,枉自作并州老人。

诗意:
这首诗词以作者在奉川道中夜宿樟林海边寺庙的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夜晚的冷风、寂静的海边以及作者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孤寂和离愁的情感。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感到孤独和无奈,他身处奉川道中,离开家乡的天涯并不遥远,但他却感到心灵距离遥远。并州是作者的故乡,他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感叹自己沧桑老去,眼中的泪水流淌,表达了对离散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离愁。描述夜晚的樟林海边寺庙、吹拂而来的海风以及五更寒冷的梦境,给读者带来一种寂静和冷寒的感觉。作者通过表达自己身处奉川道中,离天涯近却感觉遥远的心境,将个人的离愁与环境的荒凉融为一体,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最后两句“此身不似天涯近,枉作并州老泪看”,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离散和时光流逝的感叹,体现了岁月无情的主题。这首诗词通过平实的语言和深刻的表达,向读者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忧思和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离别的感慨。

作者介绍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卍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爲寺。復至四明,爲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爲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麾节称循吏,三朝蔼政声。治如黄霸最,心慕伯夷清。诸道俱遗爱,两川尤著名。名家临制阃,更羡锦衣荣。

急雨斜风颤晓荷,娇羞花面泪痕多。向人欲语竟不语,风雨无情花奈何。

山头兀坐已忘年,咫尺孤云两角天。但有圆明真实在,是身何往不安禅。

文士相轻自古然,堪嗟嘲咏费雕镌。元颜文笔非余子,示可毛疵议昔贤。

兔走乌飞不相见,人事依稀速如电。王母夭桃一度开,玉楼红粉千回变。车驰马走咸阳道,石家旧宅空荒草。秋雨无情不惜花,芙蓉一一惊香倒。劝君莫谩栽荆棘,秦皇虚费驱山力。英风一去更无言,白骨沉埋暮山碧。

曾陪汉幄运前筹,也忝分封万户留。未问家传黄石法,且来闲伴赤松游。

此别重逢知几秋,梅花虽老更风流。东君未漏春消息,罚与人间作蹇修。

咫尺是江城,欲前犹未能。舟行寻宿泊,村近问名称。愁聚眉常敛,吟穷思屡凝。新丰旧游地,过骑免凭陵。

古戍秋风白草鸣,胡笳吹月落边声。桑乾回望天如水,万里寒沙匹马行。

我久在河内,颇知卫风俗。沙田多种稻,野饭殊脱粟。况闻别乘至,伫望大河曲。饮罢何以赠,柔条路傍绿。

孤蟾如鉴明,照我坐寒更。列宿光芒淡,满林风露清。人行守犬吠,猿过宿禽惊。静趣凭谁会,忘言对短檠。

昼寂双扉掩,无人共酒杯。睡嫌雏燕语,吟惜藕花开。郊雨不能作,池风时复来。还期问字去,载月夜迟回。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争得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春烟寺院敲斋鼓,夕照楼台卓酒旗。浓吐杂芳薰巘崿,湿飞双翠破涟漪。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识得庆云和尚,不痴自号痴翁。此老端如五老,高出庐阜诸峰。

诗屋中閒借隙光,老来犹苦未知方。羡君句法源头活,此意曾参紫紫阳。

清蟾半露,惊乌三匝,城上漏水乍滴。微淳已透潇湘簟,还见小帘摇砌、澹镫垂壁。夜色迢迢人睡去,正想到、山阳吹笛。做弄得、客里文园,病后更无力。还是秋期过了,鸣蛩窗户,又对新诗相忆。片云天外,数峰江上,几误湘灵瑶瑟。叹流光过眼,宋玉多情共今夕。沧浪兴、扁舟容与,

少日同窗侣,天涯一故人。振奇风骨卓,坦率性灵真。早卜仁能寿,遥知德有邻。白头望好在,迹旷愈情亲。

碧山如画豁吟眸,信是神仙此地游。九鲤有人争乞梦,一麾无事独登楼。田中水白秧初雨,陇上云黄麦已秋。民困只今苏息否,我来端不为花谋。

人生百年我过半,天生才定不可换。东海钓鳌鳌不食,南山坐石石欲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