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塔寺(并引)

世传王播《饭后钟》诗,盖扬州石塔寺事也。
相传如此,戏作此诗。
饥眼眩东西,诗肠忘早晏。
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
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莞。
何为三百年,记忆作此讪。
斋厨养若人,无益只遗患。
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

作品评述

《石塔寺(并引)》是苏轼的一首诗词,内容涉及到王播的《饭后钟》和扬州石塔寺的事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饥眼眩东西,诗肠忘早晏。
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
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莞。
何为三百年,记忆作此讪。
斋厨养若人,无益只遗患。
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戏谑性质的作品,以玩笑的口吻描绘了扬州石塔寺的情景。据传说,王播在写完《饭后钟》之后,石塔寺的僧人们将钟声当作饭的声音来听,这引发了苏轼的联想和创作。

赏析:
这首诗词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石塔寺僧人的戏谑。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僧人们饥饿的状态的描绘。作者说自己的眼睛因为饥饿而眩晕,诗意中也透露出他对食物的渴望。

接下来,苏轼讽刺地表示,尽管僧人们明明知道钟声是钟声,灯火是灯火,却将钟声误解为饭的声音。这里体现了僧人们迷信和心理上的一种幻觉,以及他们对食物的极度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山僧异漂母,表示即使只有一莞(一种小量食物),也可以供养给这些饥饿的僧人。作者进一步讽刺说,为什么这种错误的理解和行为能够持续三百年之久,并将这种记忆定格为一种讥讽。

最后两句诗提到了斋厨养若人,指的是僧人们误把钟声当作饭的声音,但这种行为并没有任何益处,只是留下了遗患。最后一句提到了阇黎盖具眼,阇黎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具眼指的是他具有智慧和洞察力。这句话暗示着作者对僧人们的愚昧和迷信的批评。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石塔寺僧人迷信行为的嘲讽和对他们追求食物的批评。通过夸张和幽默的描写,诗词展现了苏轼的机智和讽刺的才华。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海上秋添寂寞情,万家烟树暝重城。萧萧细雨遥天暮,独向空楼闻笛声。

乱离知又甚,消息苦难真。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

万丝缫绿费春工,斜倚阑干枕晓风。两被流莺惊梦觉,依前睡趁海棠红。嫩叶吹风不自持,浅黄微绿映清池。玉人未识分离恨,折向堂前学画眉。

仙翁家住蓬壶,骑麟来自祥云表。琼琚玉佩,月裳霞袂,炯然相照。道出羲黄,才过迁固,文如盘诰。向紫霄高处,遨翔容与,知此贵,世间少。万里江湖浩渺。驾风霆有时曾到。斯文谁主,大谟谁决,君归能早。铃索声中,金莲影里,鬓华未老。看九重早晚,天恩飞下,历中书考。

留题已是十年前,展卷重看思惘然。汝以不言传至道,岂如吾道以言传。

有客来从仕国中,多时竹马闹儿童。争言记壁崔斯立,今属诗家姚武功。一节清如金掌露,十分明似水晶笼。先声已好官为易,飞鹗联翩遇顺风。

何意重关道,千年过圣皇。幽林承睿泽,闲客见清光。日御仙途远,山灵寿域长。寒云入晋薄,春树隔汾香。国佐同时雨,天文属岁阳。从来汉家盛,未若此巡方。

晚下兮紫微,怅尘事兮多违。驻马兮双树,望青山兮不归。

迹落蛮夷地,艰危分饱经。盘涡随棹舞,惊浪溅船零。石乱舟才过,峰回眼谩青。晚来荒浦宿,愁绪转冥冥。

小桃自与春风恶,花不随人独下楼。

大地何人不梦居,梦中休问梦何如。煮茶消得闲风月,不向蒲团读梵书。

南陵八月天,暮色远峰前。楚竹青阳路,吴江赤马船。籝金诸客贵,佩玉主人贤。终日应相逐,归期定几年。

橘柚生南国,幽林日匆蒨。上有嘉禽鸣,五色被余绚。彼美发华英,厥包待秋荐。根本当自持,无为风土变。

恨与前欢隔,愁因此会同。迹高芸阁吏,名散雪楼翁。城闭三秋雨,帆飞一夜风。酒醒鲈鲙美,应在竟陵东。

湘南飞去日,蓟北乍惊秋。叫出陇云夜,闻为客子愁。一声初触梦,半白已侵头。旅馆移欹枕,江城起倚楼。馀灯依古壁,片月下沧洲。寂听良宵彻,踌躇感岁流。

连理庭中木,丛生坐侧芝。未尝闻孝感,一一有兹奇。

月皎昭阳殿,霜清长信宫。天行乘玉辇,飞燕与君同。更有留情处,承恩乐未穷。谁怜团扇妾,独坐怨秋风。

清川曲岸进迟迟,采得菊花三两枝。撚弄秋香斜日下,有怀江国去年时。

仁人迈厚德,可谓名实全。抚迹若疏旷,会心极精研。履危节讵屈,著论识不偏。恨以荣级浅,嘉猷未及宣。伊人期远大,志业难比肩。昭世既合并,吾君藉陶甄。奈何明明理,与善徒空诠。征教或稽圣,穷源反问天。一官自吴邑,六翮委江壖。始是牵丝日,翻成撤瑟年。金膏果不就,玉珮

闹里清游借隙光,醉时真境发天藏。梦回拾得吹来句,十里南风草木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