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魏学洢的《茅檐杂诗(其二)》
拼音和注音
wú lú hé suǒ tuō , fāng cǎo liǎo huā x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芳草:(名)香草,诗词中常用来比喻美好的品德。也比喻美好的人:觅~(找对象)|天涯何处无~。
蓼花: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节常膨大。托叶鞘状,抱茎。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穗状花序或头状花序。
魏学洢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原诗
吾庐何所托,芳草蓼花西。
幻岂渔郎路,悠然樵父溪。
落英行处拾,佳句半无题。
莎径时来往,苔深茆屋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