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鏊的《偶成》
拼音和注音
yuè míng guì zi xiāng chū pēn , lù zhòng bā jiāo yè wèi zh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芭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叶宽大,叶茎纤维可编绳索。果实也称芭蕉,可食用,状似香蕉。
未知:是指产生一定的局限性,且处于一种迷茫的感知状态。有待证明的。
蕉叶:芭蕉叶。浅底的酒杯。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原诗
南国新寒九月时,青绫半臂向晨披。
月明桂子香初喷,露重芭蕉叶未知。
拄杖随行聊当仆,残编重展恍逢师。
清时自昔多遗士,坐背斜阳理鬓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