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长歌续短歌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凄四月兰,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月明落石底。
裴回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作品评述

译文:
长歌披断衣襟,短歌断绝白发。秦王不可见,日夜心里燃热。口渴时喝罐中的酒,饥饿时摘下陇上的谷。四月里荒凉的兰花,片刻间成了翠绿。夜晚的山峰多么陌生,明亮的月光洒在山底。我在崎岖的石头上徘徊,照亮了崇山之外。无法与你一起游玩,歌声唱罢我头发已开始褪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所描绘的是一个悲凉的景象,借助长歌和短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心境。诗人李贺自称为“壮士”,意味着他有着不同凡响的气质和孤高的性格。他长歌披断衣襟,短歌断绝白发,暗示了他在豪情冲动中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使会牺牲自己的形象和健康。他渴望得到秦王的承认和认可,但他却无法得到这个希望。无论是在饮食上还是心灵上,他都感到空虚和饥渴。四月里的兰花虽然荒凉,却在一瞬间变得翠绿,暗示了美好的事物只是短暂而易逝的。夜晚的山峰使他感到陌生和孤寂,而明亮的月光则在他触摸到山底后照亮了遥远的高峰。诗人希望能够与他所仰慕的人一起游玩,但徒劳无功,反而颤颤巍巍地唱完了歌,发现自己已经老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孤独,以及对现实世界中的无力和沮丧的触动。诗人通过对自己的思考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中使用了寓言和象征等手法,使诗歌更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整首诗以细腻而瑰丽的形象描写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澜和起伏,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共鸣。

作者介绍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輙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诗词推荐

酒巡未止。且听七言余韵喜。弹到《悲风》。醒酒风吹路必通。休休避酒。末后茶仙来献寿。七碗休何。不独茶多酒亦多。

桑柘晴川口,林深一径存。披云登断岭,隔水见前村。春去花无迹,崖倾洞有门。郊行聊着眼,疑是武陵源。

洞庭七十二峰,飞雪一千余丈。晨昏说法琅琅,谁谓卢公已往。元不往,在这里。优昙火里开,嗅著无香气。

子欲作梅诗,当造幽绝境。笔端有纤尘,正恐梅未肯。

河流南苑岸西斜,风有晶光露有华。门柳故人陶令宅,井桐前日总持家。嘉招欲覆杯中渌,丽唱仍添锦上花。便作武陵樽俎客,川源应未少红霞。

四更里,玄圃清风细。来往无凝滞。解垢衣。心月高悬照云溪。上天梯。独折蟾宫桂。三界十方惟独步。认得曹溪路。一物无。真欢真乐饮醍醐。不须沽。高唱无声曲。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孤锡依京寺,悠悠过一生。有山供杰句,无地可归耕。燕竞波中影,棋添局上声。流年衰此世,寂寞不胜情。

只手经营费拮据,十年栽接稍扶疏。犹嫌桧柏纯苍翠,白白红红间数株。

不拔金钗赂汉臣,徒嗟玉艳委胡尘。能知货贿移妍丑,岂独丹青画美人。

白玉堂前绿绮疏。烛残歌罢困相扶。问人春思肯浓无。梦里粉香浮枕簟,觉来烟月满琴书。个侬情分更何如。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跨马独归日,春风随度关。客裘将欲绽,社燕亦同还。洛水源边邑,秦人隐处山。君家有凫舄,切莫向云间。

衰颜不似十年前,今日重模一惘然。拟向沧洲寄尘迹,凭君归报小蓬仙。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阑干倚处。戏裁成、彭泽当年奇语。三径荒凉怀旧里,我欲扁舟归去。鸟倦知还,寓形宇内,今已年如许。小窗容膝,要寻情话亲侣。郭外粗有西畴,故园松菊,日涉方成趣。流水涓涓千涧上,云绕奇峰无数。窈窕经丘,风清月了,时看烟中雨。萧然巾岸,引觞寄傲衡宇。

溪头石佛泗洲身,半染鑪烟半路尘。儿女一盘清净供,苏溪茶点建溪春。

鹧鸪飞尽一洲勣,帆带秋云度远津。底事愁看画中景,昨朝曾送渡江人。

学梳松鬓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为要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傍人。

樵柯烂,丹灶熟,一跳出红尘。斗紫一双龙奋蛰,帝青九万里为程。赤脚踏层云。鞭鸾上,骑麟下,仿佛睹昆仑。洒马鬃泉苏赤地,翻蟾滴水涨沧溟。笑杀懵仙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