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谣

七月不雨井水浑,孤城烈日风扬尘。
楚天万里无纤云,旱气塞空日昼昏。
土龙蜥蜴竟无神,田中水车声相闻。
努力踏车莫厌勤,但忧水势伤禾根。
道傍执送者何人,稻塍争水杀厥邻。
五湖七泽水不贫,正赖老龙一屈伸。

作品评述

《旱谣》是一首描写旱情的诗词,由宋代诗人张耒创作。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七月不雨井水浑,
孤城烈日风扬尘。
楚天万里无纤云,
旱气塞空日昼昏。

土龙蜥蜴竟无神,
田中水车声相闻。
努力踏车莫厌勤,
但忧水势伤禾根。

道傍执送者何人,
稻塍争水杀厥邻。
五湖七泽水不贫,
正赖老龙一屈伸。

诗意:
《旱谣》以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旱季的严重情况。诗中描述了七月的天空没有雨水,井水变得浑浊不清;孤城中炎热的太阳升起,扬起滚滚尘土;楚天万里无一丝云彩,炎热的气息笼罩大地,导致白天昏暗。土地上的龙蜥蜴也失去了生机,田间传来水车的声音,彼此争夺稀缺的水源。诗人呼吁人们不要厌倦努力,因为缺水的情况会伤害庄稼的根基。在这困境中,诗人质问站在道旁观望的人是谁,同时描述了因争夺水源而发生的杀戮。最后,诗人寄望于五湖七泽的水源不会枯竭,指望老龙屈伸一下,带来雨水的降临。

赏析:
《旱谣》以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旱情的严峻和人们面临的困境。诗人通过描述严重的旱情,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诗中的孤城、炎热的阳光、浑浊的井水以及争夺稀缺水源的场景,都给人一种干旱、炎热和渴望雨水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表达了对旱情的担忧和对雨水的期盼。

诗中的土龙蜥蜴和田中的水车声形成了对比,突出了旱情对生物的影响。土龙蜥蜴失去了生机,而水车的声音却显示了人们为了争夺水源而不懈努力的形象。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人们勤劳努力的赞美和对水资源的珍惜之情。

最后两句诗以五湖七泽的水源和老龙屈伸的形象作为希望的象征,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依赖和对水源再生的期待。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呈现了旱情下人们的困境和对自然资源的珍惜之情,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启示作用。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诗词推荐

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

拖云从龙去又回,无心却似有心来。只因怕失老僧约,永日岩房拨不开。

不将桂子种诸天,长得寻君水石边。玄豹夜寒和雾隐,骊龙春暖抱珠眠。山中宰相陶弘景,洞里真人葛稚川。一度相思一惆怅,水寒烟澹落花前。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亭榭凌空眼界宽,得闲来处独凭阑。春浮练水蒸城润,雪被黄山入座寒。古树巢寒群鸟散,荒池沙满碎薸乾。白去在望归期定,不见青油护牡丹。

春入池亭好,风光暖更鲜。寻芳行不困,逐胜坐还迁。细草乱如发,幽禽鸣似弦。苔文翻古篆,石色学秋天。花落能漂酒,萍开解避船。暂来还愈疾,久住合成仙。迸笋支阶起,垂藤压树偏。此生应借看,自计买无钱。

老去居然懒出门,故乡零落暗消魂。岁寒道义唯松竹,伴我东溪沙水村。

衣冠俨若,步武有容。公卿济济,弃礼惟恭。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地安排。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露稻粘明璫,风茅衮高浪。荒烟暗白道,行行乱蛩响。日脚午朱吐,云头晚犹涨。欣此半日凉,篮舆走清旷。病客不堪暑,兹行天肯相。蚊虻扫无迹,秋意满千嶂。稍寻泉石盟,略褫簿书障。鴒原定相念,因风报无恙。

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独登还独下,谁会我悠悠。

棒打石人头,曝曝论实事。不用作禅会,不用作道会。

明月藏尘箧,曾归掌握中。得时思酷暑,袖手怯西风。用舍人相似,炎凉心不同。汗流沾背处,蔽日岂无功。

一笑归来春尚寒,小梅飘尽雪初残。迟迟更待梨花月,醉倚飞云十二栏。

先子晚漂泊,家藏无全书。屋壁零落者,雨坏鼠窃馀。余生苦嗜古,葺汉十载逾。上自大父来,手泽之沾濡。下自予从学,笔力之传留。蓄积稍浩浩,签牌渐疏疏。去门闻盗兴,烈炬烯通衢。反覆窃自计,萧然一先庐。茅茨盖空壁,下无金与珠。盗当知我贫,肯为留此居。方更埋书帙,显号

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万里程。尔解分飞却回去,我方从此向南行。

小瓶春色一枝斜,天下无双独此花。冰玉精神霜雪操,寂寥相对是仙家。

百拙嫩营生计事,一贫方识丈夫心。箪瓢陋巷皆真乐,何用多藏郿坞金。

子母不相离,何心办捣蚨。忍能利铜臭,不枉唤钱愚。

馆舍幸相近,因风及病身。一官虽隔水,四韵是同人。衰卧朦胧晓,贫居冷落春。少年无不好,莫恨满头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