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字字形图片

dī,dǐㄉㄧ|ㄉㄧˇ
  • 拼音dī,dǐ
  • 注音ㄉㄧ|ㄉㄧˇ
  • 部首
  • 总笔画5画
  • 部外笔画1画
  • 结构单一结构
  • 笔顺编码35154
  • 笔顺顺序撇/竖提/横/斜钩/点
  • 统一码基本区 U+6C10
  • 五笔qayi
  • 仓颉hpm
  • 郑码rhs
  • 四角72740

“氐”字的意思

[dī]

1.古代民族名。汉、唐时分布于今陕、甘、川、滇等省,从事畜牧和农业。十六国中的前秦、后凉即氐人所建。其后,大部与汉人同化。

2.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dǐ]

根本。

“氐”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ī ㄉㄧˉ

低;低下。后作“低”。《正字通•氏部》:“氐,與低同。” 古代少数民族名。殷、周至南北朝分布在今西北一帶。《廣韻•齊韻》:“氐,氐、羌。” 星座名。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三宿,共有四颗星。亦称天根。 〔氐道〕古县名。汉置,在今甘肃省武山县东南。

其它字义


dǐ ㄉㄧˇ

根本;基础。后作“柢”。《玉篇•氏部》:“氐,本也。” 至;抵达。后作“抵”。《説文•氐部》:“氐,至也。” 止;终极。《爾雅•釋詁下》“底,止也” 副词。概括之词,相当于“大略”、“大抵”。《正字通•氏部》:“氐,大氐,猶言大凡也。俗作抵。”

英语 name of an ancient tribe

法语 arriver à,base,fond,di (groupe ethnique)​

“氐”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动〉

低,低下。后作“低”。头向下垂 [low]

封君皆氐首仰给焉。——《汉书·食货志下》。师古曰:“氐首,犹俯首也。”

词性变化


〈形〉

低;低廉 [low]。如:氐贱(即低贱)

〈名〉

(1) 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 [Di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居住在今西北一带,东晋时建立过前秦(在今黄河流域)、后凉(在今西北)

自彼氐羌。——《诗·商颂·殷武》

(2) 星名 [a star name],二十八宿之一。氐宿,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也称“天根”

(3) 另见 dǐ

基本词义


〈名〉

根本 [base]

尹氏大师,维 周之氐。——《诗·小雅·节南山》

氐,本也。——《说文》。按,柢之古文。蔓根曰根,直根曰氐。

氐,柢也。——《广雅·释言》

固其氐也。——《太玄卷六坚》。注:“氐,本根也。”

词性变化


〈动〉

(1) 至,抵达。后作“抵” [arrive]

氐者言万物皆至也。——《史记·律书》

(2) 停止 [stop]

进不氐,立不让。——《马王堆汉墓帛书》

(3) 另见 dī

“氐”字的辞典解释

氐ㄉㄧdī 名

中國古代西方少數民族之一。商、周以至魏晉南北朝時分布在今大陸地區陝西、甘肅、四川一帶。東晉時曾建前秦、後涼等國。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三宿,共有四顆星。

俯、垂下。《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而商賈或墆財役貧,轉轂百數,廢居居邑,封君皆氐首仰給焉。」唐·顏師古·注:「氐首,猶俯首也。」通「低」。

氐ㄉㄧˇdǐ 名

根本、基礎。《詩經·小雅·節南山》:「尹氏大師,維周之氐。」漢·毛亨·傳:「氐,本也。」同「柢 」。

總括之詞。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詩三百篇,大氐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同「抵 」。

首字母查字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笔画查字
0画 1画 2画 3画 4画 5画 6画 7画 8画 9画 10画 11画 12画 13画 14画 15画 16画 17画 18画 19画 20画 21画 22画 23画 24画 25画 26画 27画 28画 29画 30画 31画 32画 33画 35画 39画 51画
结构查字
单一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右上包围结构左上包围结构左下包围结构上三包围结构下三包围结构左三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镶嵌结构品字结构田字结构
词汇分类
高中词汇CET4词汇CET6词汇TOEFL词汇IELTS词汇GRE词汇考研词汇
首字母索引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