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报国寺毗卢阁

十丈青莲朵朵开,毗卢高阁独崔嵬。
欲看山势连天远,已见河流带雨来。
宫树阴浓秋未落,塞鸿声断晚尤哀。
烽烟直北何时息,处处关门鼓角催。

作品评述

《上报国寺毗卢阁》是明代陈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十丈高的青莲朵朵盛开,
孤崔嵬的毗卢阁傲然屹立。
想一睹连绵不断的山势,
已经看到河流伴随着雨水涌来。
宫殿周围的树影浓密,还未秋天落叶,
边塞上的鸿雁的声音断续,尤其令人悲伤。
北方的烽烟何时能够停息,
各处关口的门户敲击鼓角催促。

诗意:
这首诗词以写景的手法,描绘了一个景色壮丽、气势磅礴的场景。首句描述了高耸入云的青莲和独特崭峭的毗卢阁,给人一种庄严、壮观的感觉。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欲望一睹山势的远景,同时也已经看到河流伴随雨水而来。第三句转入描写宫殿周围的景象,宫树浓密,秋天尚未到来,给人一种青翠欲滴的感觉。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北方战火频繁的忧虑,烽烟未息,关口处的鼓角声不断,预示着战乱的不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和社会现实的对比。青莲的盛开、毗卢阁的高耸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美景,而宫殿树影的浓密和秋未落叶的描写,则给人一种宁静、静谧的感觉。然而,诗人通过描述边塞上的鸿雁声断、烽烟不息以及关口处的鼓角声催促,将读者的视线从自然景色转向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战争和动荡时局的忧虑和痛心。通过这种对比的手法,诗人呈现了一种悲壮的情感,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整首诗词的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景物的描绘和社会现实的对比,展示了明代社会不安定的局面以及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推荐

位在嫔妃最上头,笑他长信女悲秋。日中月满可能久,花落色衰殊未忧。公主镜中争翠羽,君王袖底夺金钩。妾家兄弟知多少,恰要同时拜列侯。

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

梅边楼阁海边山,银竹初收霁日寒。看著南州奇观了,人间山水不须看。

独坐清天下,专征出海隅。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组练明秋浦,楼船入郢都。风高初选将,月满欲平胡。杀气横千里,军声动九区。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戎虏行当翦,鲸鲵立可诛。自怜非剧孟,何以佐良图。

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哀笳时断续,悲旌乍舒卷。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

为客淮南望上京,祥烟不远恨峥嵘。居人避湿开门晚,宿鸟眠寒择木惊。波浪无时潮失信,关河有盗梦非情。不知归计何从得,碧颍青嵩尽未成。

退之不肯学神仙,宁只崛强处世间。紫阳先生亦有语,金鼎偷生讵能安。政令白日生羽翰,琼台玉宇高应寒。虎铅龙汞吾岂晓,独有炯炯心如丹。

年年时节美春三,谁识湖山绿似蓝。万户栋梁双语燕,千村桑柘两眠蚕。鼓钟下竺寺连上,香火北高峰胜南。除却咸平处士外,何人更此筑吟庵。

四人松下共盘桓,笔砚花壶石上安。今日兴怀同此味,老仙留字在孱颜。

扊扅深闭断经过,倒摺尘编且卧痾。九十日春晴景少,一千年事乱时多。吟成楚些翻愁绝,鬓染吴霜奈第何。心铁正坚思急试,忆君中夜起悲歌。

闻师遭遇善知识,布衲时闻罗绮香。照管为他肯景转,投胎托舍没思量。

门前杨柳君莫折,长於折处生两枝。两枝难作一枝合,一心分作两心时。

夜来思道侣,木叶向人飘。精舍池边古,秋山树下遥。磬寒彻几里,云白已经宵。未得同居止,萧然自寂寥。

何事退耕沧海畔,闲看富贵白云飞。门前种稻三回熟,县里官人四考归。

雁去多年缺寄音,扁舟无复到山阴。卧牛岗上经过少,下马陵前感慨深。细读文公千字诔,足知孝子一生心。无才为作招魂些,自有悲风宰树吟。

九月传杯,要携佳客栖霞去。满城风雨。记得潘郎句。紫菊红萸,何意留侬住。愁如许。暮烟一缕。正在归时路。

老桐休斲为琴瑟,胡部新翻格调清。试听琵琶采莲曲,一般弦上数般声。

春晚娑罗百叶开,仙翁精舍长蓬莱。朝元未罢门深闭,不管人间有客来。上大面

孺亭洪井古南昌,曾是梅仙试吏乡。一邑弱歌荣製锦,几程鸡犬接维桑。年深为客貂裘敝,秋晚还家菊径荒。平昔题桥今遂志,且斟寿酒献高堂。

雨雪连三日,孤城冷欲冰。泥深唯响屐,风恶更吹灯。空恼追欢客,何关在定僧。一杯尝豉煎,寒影对崚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