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出自明代代唐顺之的《信陵君救赵论》

出自明代唐顺之的《信陵君救赵论》

拼音和注音

ér wèi zhī bīng jiǎ suǒ shì yǐ gù qí shè jì zhě , zhǐ yǐ gōng xìn líng jūn yī yīn qī zhī yòng 。

翻译及意思

信陵君不过是一个王室公子罢了,魏国自有其君王的嘛。赵国不请求于魏王,而不断地恳切求救于信陵君,这说明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呢。平原君用亲戚情分来激将信陵君,而信陵君也自己为了亲戚的原故,想急于救赵,这说明信陵君只知道有自己的亲戚,不知道还有个君王。他的盗窃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赵国才如此;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只是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假使祸患不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即使撤销了魏国的屏障,撤销了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必然不会去救他的。假使赵国没有平原君,或者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亲戚,纵然赵国亡了,信陵君也必然不会救他的。这就是说赵王及其国家的轻重,不能比得上一个平原公子;而且魏国的军备原是依靠它来巩固自己的国家的,如今却拿来供信陵君的一个亲戚使用了。幸而战胜了,还算是可以的;如果不幸而战不胜,做了秦国的俘虏,就是倾覆了魏国几百年来的国家命运来殉葬于自己的亲戚。如果这样,我不知道信陵君用什么来回答魏王呢?!

词语释义

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后用来泛称国家。

兵甲:兵甲bīngjiǎ∶兵器和甲胄,泛指武器装备今南言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指战争明言章理,兵甲愈起。——《战国策·秦策一》

信陵君:信陵君xìnlíngjūn其封地在信陵的一国公子。信陵,魏地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北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汉·贾谊《过秦论》

姻戚:亦作'婣戚'。犹姻亲。

唐顺之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原诗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诗词推荐

仰止先生道不穷,爱茶直似玉川翁。灵芽动是连城价,妙手才争一水功。贱子诗书元未饱,愁肠藜苋岂宜蒙。高斋罢酒陪清啜,归御泠然两腋风。

吾乡如覆孟,地据提楚脊。环以万顷湖,粘天四无壁。蜿蜓戏神珠,正昼飞霹雳。草木无异姿,灵气殊郁积。所以生群材,名抱刑山璧。小为百夫防,大为万人敌。夫子少迈伦,喑呜阻金石。奏赋明光宫,玉座瞻咫尺。翻身堕云霄,十载迫穷厄。焚舟更一战,得尉沧海北。五月乘画船,箫鼓

送了春归又送秋,人间随处寄悠悠。百年此际成遗老,万里当时赋远游。笔力日衰惭阵马,江天岁晚狎冥鸥。清狂自笑无时歇,又犯新寒上市楼。

懒于尘土踏京华,张翰西风久忆家。江上鱼肥应可脍,田家酒熟未容赊。狂踪泛泛浑犹梗,病眼昏昏只俗花。为报王孙早归矣,莫凭芳草浪咨嗟。

烦恼海中为雨露,穷坑变作珍珠库。可怜不识夜明帘,打破画瓶无作做。

灼灼早春梅,东南枝最早。持来玩未足,花向手中老。芳香销掌握,怅望生怀抱。岂无后开花,念此先开好。

遥遥寒冬时,萧萧蹑太无。仰望蕊宫殿,横天临不虚。下看白日流,上造真皇居。西牖日门开,南衢星宿疏。王母来瑶池,庆云拥琼舆。嵬峨丹凤冠,摇曳紫霞裾。照彻圣姿严,飘飖神步徐。仙郎执玉节,侍女捧金书。灵香散彩烟,北阙路輧阗。龙马行无迹,歌钟声沸天。驭风升宝座,郁景

一自初闻报,哀号向草堂。相随只儿子,远和有山獐。土沃幽宫掩,灰凝奠酒香。孤身挥泣尽,松柏便萎黄。

侧手区区岂易遮,奔流一瞬卷千家。共疑智伯初围赵,犹有张汤欲漕斜。已坐迂疏来此地,分将劳苦送生涯。使君下策真堪笑,隐隐惊雷响踏车。

王家父子竹林期,谈笑初无世俗姿。戏搦败毫成冻羽,醉回老力出枯枝。解吟秀句寰区满,不拟常称老画师。大令右军疑只尔,外人笑怪若能知。

炊琼爇桂帝关居,卖尽寒衣典尽书。驱马每寻霜影里,到门常在鼓声初。蟾枝交彩清兰署,鸾珮排光映玉除。一顾深恩身未杀,争期皎日负吹嘘。

韶华九十恰平分,过化中存一点神。草脱烧痕非入色,梅收花事又新人。正襟危坐三灵会,拥鼻长谣万象宾。酬答风光惟办此,可能春梦到天津。

长官清政玉无瑕,卓鲁循良不足夸。前席有期吾党喜,挽须无路邑人嗟。才高雁荡千峰石,惠足河阳一县花。欲信三年浑不扰,游山今日始携家。

早岁遭逢异,中年促召频。驰驱犹许国,卧起已须人。药石三秋病,风波万里身。篱门残照里,惨淡易伤神。

玉干一寻馀,苔花锦不如。劲堪和醉倚,轻好向空书。采拂稽山曲,因依释氏居。方辰将独步,岂与此君疏。

山兄诗癖甚,寒夜更何为。觅句唯顽坐,严霜打不知。石膏粘木屐,崖蜜落冰池。近见禅僧说,生涯胜往时。

东南有壮士,矫激如飞鸿。手持三尺铁,腰悬两石弓。去年曾射海,今年能杀红。归来在麾下,主将不论功。吁气为我言,世道何由拢

把酒对崔嵬,青山颜亦开。吾嗟不如女,曾见古人来。

东风扶日上共枝,恰恰幽禽弄暖时。百啭忽惊春梦破,间关石上话相思。

处处虚堂望眼宽,荷花荷叶过栏干。游人去后无歌鼓,白水青山生晚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