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傲轩

先生英妙年,一扫千兔秃。
仕进固有余,不肯践场屋。
通阛何所傲,傲名非傲俗。
定知轩冕中,享荣不偿辱。
岂无自安计,得失犹转毂。
先生独扬扬,忧患莫能渎。
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
茅檐聊寄寓,俯仰亦自足。
东坡无边春,方寸尽藏蓄。
醉哦旁若无,独侑一樽aa41。
床头车马道,残月挂疏木。
朝客纷扰时,先生睡方熟。

作品评述

《寄傲轩》是苏轼的一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上面对得失和困扰时的豪情和自傲之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寄给傲轩先生

先生英明卓越的年华,一扫千兔的秃顶。
在官场上取得成功,固然有余,但不愿践踏庸俗之地。
问通达之处有何自负,自负的是名声而非世俗。
他深知在尊荣享受之中,无法弥补受辱之苦。
难道没有自己的安身之计,得失如同转动的车轮。
傲轩先生独自高昂自豪,忧愁烦恼无法侵犯。
得到胜利就像虎虎生威,失去则像乌龟躲藏。
茅檐下寄寓之所,低头仰望也自得其乐。
东坡先生的无边春意,方寸之间蕴藏着丰富。
他陶醉其中仿佛无人,独自享受一杯酒。
床头的马车轨道,残月挂在稀疏的树上。
朝来客人纷纷扰扰时,傲轩先生却能安然入睡。

诗意和赏析:
《寄傲轩》诗词展现了苏轼的豪情和自傲之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他在官场中的困惑和矛盾之情。诗中的“先生”指的是苏轼自己,他形容自己年轻英俊,才华出众,能够轻易摆脱一切困境。他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并不愿意屈从于庸俗之地,坚持保持自己的独立和高傲。他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名声是值得骄傲的,而不是为了迎合社会的眼光而傲慢。然而,他也深知在权势和荣耀的背后,可能会面临不可避免的辱没和困扰。

诗中描绘了苏轼在得失之间的纠结,他认为人生的得失就像车轮一样不断转动,无法预料。尽管他面临着许多困扰和忧虑,但他仍然能够保持豪情和自信,无法被忧愁所侵扰。他通过比喻,将自己在得失中的态度形容为“虎挟乙”和“龟藏六”,前者象征着得胜而自豪的姿态,后者则象征着失败时的退缩和隐忍。

最后几句描述了苏轼的生活状态,茅檐下的住所给他提供了舒适和满足感,即使是仰望天空也能感到自足。他将自己内心深处的丰富情感比作东坡无边的春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在纷繁喧嚣的世界中,他能够独自陶醉于自我欣赏之中,享受片刻的宁静和自在。最后两句描绘了他床头上的景象,马车轨道和挂在树上的残月,暗示了他在官场中的疲惫和对世俗的疏离感。尽管周围的人们纷纷忙碌和喧嚣,但他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沉睡,表达了他对外界纷扰的冷漠和超脱。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身状态和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在官场中的自傲和豪情,以及对得失和困扰的思考。他表达了对名声和荣耀的追求,但也意识到这种追求可能带来的辱没和困扰。他通过自省和内心的安宁来寻求平衡,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独特态度和情感世界。整首诗词既表达了苏轼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折射出宋代士人在官场中所面临的困扰和矛盾。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仓部当今第一流,艰难有诏起分忧。城危如卵支群盗,胆大于身蔽上游。应是孔明亲治事,岂无子美可参谋。君行必上辕门谒,为说披簑弄钓舟。

东风已绿瀛洲草。画楼帘卷清霜晓。清绝比湖梅。花开未满枝。长天音信断。又见南归雁。何处是离愁。长安明月楼。

见说思陵过五溪,热云蒸草瘴天低。星联南极穷朱鸟,山抱中流界碧鸡。苜蓿照盘官况冷,芭蕉夹道驿程迷。巍巍尧德元无外,未必文风阻远黎。

合皂峰头半朵云,化为道士到吾门。问渠真个如云嬾,为许随风处处村。

花飞絮落水和流,玉署词臣奉诏游。四面看人随画鹢,中流合乐起眠鸥。皇恩自抱丹心报,清颂谁将白雪酬。不为禁钟催入宿,前峰月上未回舟。

人才谁不出陶鎔,耆旧皆归聘召中。周室中兴由任使,颂声今可继周崧。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南行无俗侣,秋雁与寒云。野趣自多惬,名香日总闻。吴山中路断,浙水半江分。此地登临惯,含情一送君。

关塞三峨北,山川五渡西。喜逢连璧友,来自钓璜溪。先世施行马,高才滞割鸡。平生李元礼,好士必提携。

援琴兼爱竹,遥夜在湘沅。鹤舞月将下,乌啼霜正繁。乱流喧橘岸,飞雪暗荆门。佐郡无辞屈,其如相府恩。

节物推移。青阳景变,玉琯灰飞。彩仗泥牛,星球雪柳,争报春回。丝金缕玉幡儿。更斜袅、东风应时。宜入新春,人随春好,春与人宜。

县废不知年,无人问遗址。石堠犹路傍,故物应唯此。

知君念我欲别难,我今此别非他日。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湿。三年磨我费百书,一见何止得双璧。愿君亦莫叹留滞,六十小劫风雨疾。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水南卜宅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君恩山岳重,汝命鸿毛轻。

萸房觅得惜其陈,拟学宗王问鬼神。不放黄花资献寿,故飞白雪恼留宾。一身抱病蹒跚苦,万里思亲况味辛。正是悲秋增感慨,诗翁摛藻与为春。

羊角飘尘,金乌烁石,雨凉念秋。有虚堂临水,披襟散发,纱帱雾卷,湘簟波浮。远列云峰,近参荷气,卧看文书琴枕头。蝉声寂,向庄周梦里,栩栩无谋。茶瓯。醒困堪求。粗饱饭安居可以休。算悠闲静胜,吾能自乐,荣华纷扰,人谩多愁。习懒非痴,觉迷是病,一力那能胜九牛。俱休问

烟起树亦暝,水生江岸窄。夜来别故人,风雨最萧瑟。

倚天寒碧锁嵌空,咫尺丹霄有路通。莫向明时缩头角,风云只在笑谈中。

笔端唤醒玉梅魂,满袖春风不见痕。未许卷帘新月上,却教烟雨恼黄昏。

庆深恩。宝历正乾坤。前帝子,後圣孙。援立两仪轩。西宫大母朝寝门。望椒闼常温。芳时媚景,有三千宫女,相将奉、玉辇金根。上林红英繁。缥缈钧天。奏梨园。望绝瑶池,影断桃源。恨难论。开禁阍。春风丹旐翩翩。飞翠盖、驾雕輼。容卫入西原。管箫动地清喧。陵上柏烟昏。残霞弄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