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曾仲锡荔支

柳花著水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
(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
荔支至难长,二十四五年乃实。
)本自玉肌非鹄浴,至今丹壳似猩刑。
侍郎赋咏穷三峡,妃子烟尘动四溟。
莫遣诗人说功过,且随香草附骚经。

作品评述

诗词:《再和曾仲锡荔支》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柳花著水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
(柳花到水中,变成了无数浮萍;荔枝实在树上经过两年才长成星。)

本自玉肌非鹄浴,至今丹壳似猩刑。
(最初它们的外表如同玉肌一样洁白,不曾经受过苦难;但如今,荔枝的果壳却像被刑罚的猩猩一样红红的。)

侍郎赋咏穷三峡,妃子烟尘动四溟。
(官员赋诗歌赞美贫瘠的三峡,而妃子的离别引起了四方的波澜和哀伤。)

莫遣诗人说功过,且随香草附骚经。
(不要让诗人去论述功过,只需随意地借用香草附和骚人的经典。)

这首诗词描述了柳花和荔枝的成长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寓意。

首先,柳花代表了一种柔弱而坚韧的生命力。柳花从枝头飘落到水中,经过一夜,便转变成了浮萍。这种形象可以被理解为生命的转变和适应能力,表达了人们在环境中不断适应、生存和发展的力量。

其次,荔枝则象征了经历岁月洗礼的成长和韧性。苏轼写道,荔枝的果实需要经过二十四五年才能成熟,而果壳则变得红红的,似乎受到了猩猩的刑罚。这种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磨练,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艰辛和成长的代价。

整首诗词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折射了人生的哲理。通过柳花和荔枝的比喻,苏轼探讨了生命的坚韧和成长的过程,以及时间对人生的影响。诗人呼吁读者不要过多地评判衡量功过,而是应该像香草一样,以柔软、自然的姿态与伟大的文化传统相融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抒情风格和深刻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成长和人生哲理的思索。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花菊引闲行,行上西原路。原上晚无人,因高聊四顾。南阡有烟火,北陌连墟墓。村邻何萧疏,近者犹百步。吾庐在其下,寂寞风日暮。门外转枯蓬,篱根伏寒兔。故园汴水上,离乱不堪去。近岁始移家,飘然此村住。新屋五六间,古槐八九树。便是衰病身,此生终老处。

养生须及早,器破辄难全。鉴止存心地,涵虚咏性天。寓言随虢虢,至理本渊渊。玩物先观象,如师况少年。

红白莲房生一处。雪肌霞艳难为喻。当是神仙来紫府。双禀赋。人间相见犹相妒。清雨轻烟凝态度。风标公子来幽鹭。欲遣微波传尺素。歌曲误。醉中自有周郎顾。

吾今老矣。好归来、了取青山活计。甲子一周余半纪,谙尽人间物理。婚嫁随缘,田舍粗给,知足生惭愧。心田安逸,自然绰有余地。还是初度来临,葛巾野服,不减貂蝉贵。门外风波烟浪恶,我已收心无累。弟劝兄酬,儿歌女舞,落得醺醺醉。满堂一笑,大家百二十岁。

秋来意欲过江东,建子侵寻月已中。晴日久之今雪作,老夫于此岂途穷。未嫌江泌衣生风,尚许嵇康目磅鸿。可怪平生非一事,无劳咄咄漫书空。

畴昔相看意便倾,重逢便觉眼增明。半生漫仕壮心在,五月长江去棹轻。龟椟久藏千乘宝,鹏风方快九霄程。公朝兼用人门选,外氏传家旧有声。

城门抱关皆老兵,问客来早天未明。我笑老翁勿嘲讪,我愧古人百千万。道傍赫赫翁所见,寒热郡国欺乡县。人之所畏敢不畏,嗟我此翁安得慢。

去时雪学杨花舞,归日花如雪样飞。何事杨花并雪絮,送人西迈送人归。

露坐仍盘斝,澄澄夜色清。酒如君子厚,月似故人明。短舞天然态,长歌格外声。欢情殊未极,楼鼓发深更。

昨宵梦到亡何乡,忽见一人山之阳。高冠长剑立石堂,鬓眉飒爽瞳子方。胡麻作饭琼作浆,素书一帙在柏床。啖我还丹拍我背,令我延年在人代。乃书数字与我持,小儿归去须读之。觉来知是虚无事,山中雪平云覆地。东岭啼猿三四声,卷帘一望心堪碎。蓬莱有梯不可蹑,向海回头泪盈睫。

有虞夫人哭虞后,淑女何事又伤离。竹上泪迹生不尽,寄哀云和五十丝。云和终奏钧天曲,乍听宝琴遥嗣续。三湘测测流急绿,秋夜露寒蜀帝飞。枫林月斜楚臣宿,更疑川宫日黄昏。暗携女手殷勤言,环珮玲珑有无间。终疑既远双悄悄,苍梧旧云岂难召,老猿心寒不可啸。目眄眄兮意蹉跎,

正学无阿世,危言不顾身。旁观多侧目,独立屡撄鳞。八叶钧衡后,三朝柱石臣。晚方陪国论,终不尽经纶。

松柏无心自后凋,此心无物更寥寥。伯夷岂是归周晚,孟子空嗟出昼遥。谈道每嗤犹有待,当官常欲取非招。荒园寂寞无谁语,兰菊幽香没艾萧。

晓风疏日乍相亲,黯黯轻寒拂拂春。触目渐随红蕊乱,经年不见绿条新。宁论白黑人间世,懒复雌黄纸上尘。十里松阴穷野步,暂时留得自由身。

照影溪梅,怅绝代、幽人独立。更小驻、雍容千骑,羽觞飞急。琴里新声风响佩,笔端醉墨鸦栖壁。是使君、文度旧知名,方相识。清可漱,泉长滴。高欲卧,云还湿。快晚风吹赠,满怀空碧。宝马嘶归红旆动,团龙试碾铜瓶泣。怕他年、重到路应迷,桃源客。

渺渺山上山,隐隐树边树。鸡犬不闻声,居人在何处。扁舟载酒来相寻,古木苍苔一径深。白云不飞青山舞,谁悟荆生点笔心。

恃险不能久,六朝今已亡。山形象龙虎,宫地牧牛羊。江上鸥无数,城中草自长。临流邀月饮,莫挂一毫芒。

小阁临流暑气清,藕花的的照人明。移床更近栏边坐,要听棋声杂雨声。

凤去台空事尚存,晨钟暮鼓换罏薰。鱼龙吞吐四海水,鸾鹤歌啸三天云。花觉月寒春又老,沙知潮落夜将分。紫霞真人去路杳,步虚一声闻不闻。

兄既名雍弟名睦,弟兄雍睦情何足。居常出入留一人,奉亲教子如其欲。慈父享年七十九,四人稚子常相逐。其间同戏彩衣时,堂上愉愉欢可掬。慈父前年忽倾逝,尔弟今年命还促。独予奉母引四子,日对几筵相向哭。不知肠有几千尺,不知泪有几千斛。断尽滴尽无柰何,向日恩光焉可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