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瓢(二首)

一席茅庵百衲身,山高无日照窗尘。
雪松挺翠能禁冷,霜叶堆红岂是春。
瓦罐汲泉便北并,木盘分米赠西邻。
补瓢留得青蚨在,自笑痴心也济贫。

作品评述

《补瓢(二首)》是明代朽庵林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一席茅庵百衲身,
这茅庵虽然简陋,但是我身上的袈裟却是用上百种不同颜色的布料拼凑而成的。
山高无日照窗尘。
因为庵位于高山之上,阳光无法照射进来,所以窗户上积满了尘土。
雪松挺翠能禁冷,
庵前的雪松挺拔翠绿,能够抵御严寒的侵袭。
霜叶堆红岂是春。
秋天的霜叶堆积成红色,岂能与春天相提并论。

瓦罐汲泉便北并,
我用瓦罐去汲取泉水,就是为了北边的邻人也能共享清泉。
木盘分米赠西邻。
我将米分装在木盘中,送给了我西边的邻居。
补瓢留得青蚨在,
我将瓢修补好,保留下来,让青蚨(指一种蚂蚱)在里面栖居。
自笑痴心也济贫。
我自嘲地笑着说,这种痴心的行为也能够帮助穷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朽庵林公居住的茅庵,以及他在茅庵中过着简朴的生活。茅庵虽然简陋,但是诗人通过描写茅庵内外的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清贫生活的满足。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茅庵周围的山景,表现了山高窗尘的寂静和雪松的坚韧。诗人还通过描述自己汲水、分米和修补瓢的行为,展现了他乐于助人、乐于与邻人分享的精神。

整首诗以简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朽庵林公对山水自然和清贫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邻里间互助与友爱的讴歌。这首诗词通过朴实的描写和平实的行为,传达出一种宁静、朴素和仁爱的生活态度。读者在阅读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贫困生活的豁达与满足。

诗词推荐

昔闻南国容华少,今日东邻姊妹三。妆阁相看鹦鹉赋,碧窗应绣凤凰衫。红芳满院参差折,绿醑盈杯次第衔。恐向瑶池曾作女,谪来尘世未为男。文姬有貌终堪比,西子无言我更惭。一曲艳歌琴杳杳,四弦轻拨语喃喃。当台竞斗青丝发,对月争夸白玉簪。小有洞中松露滴,大罗天上柳烟含。

南迁春及秋,江湖未云半。逮此归路长,始悟行日远。幽忧脱沉痼,清梦惊婉娩。行行逢故人,笑语杂悲泫。江秋北风多,归帆未应驶。天寒雁南向,家书空满纸。契阔幸平安,婚嫁须缨珥。交游何为者,空复念君至。折叶每安心,连环非所计。感君扁舟返,念我一廛废。怀思乐全老,畴昔

阁前三面山,阁下一溪水。云出戏作霖,却归宿檐里。

富川置治湖山中,胜气环聚乐清雄。

南山明。北山明。中有长亭号丈亭。沙边供送迎。东江清。西江清。海上潮来两岸平。行人分棹行。

蓝袍竹简佐琴堂,县僻人稀觉日长。爱静不嫌官况冷,苦吟从听鬓毛苍。闲寻野寺听秋水,寄睡僧窗到夕阳。骞翥会应霄汉去,渔竿休更恋沧浪。

近来多病不堪言,长欲醺醺带醉眠。新酒乍逢重九日,好花初接小春天。自知命薄临头上,不愿事多来眼前。唯有天津横落照,水声仍是旧潺湲。

小堂草草屋三间,暇日徜徉养寿閒。揭榜如山还自笑,何人不老似青山。

初雨过符离,云霞望欲迷。垂鞭信马去,傍辇听莺啼。山绕行营外,溪回帐殿西。夜深闻鼓角,天近月华低。

何许园林春最酽,海棠万万千千点。不应惟是锦织成,正恐更将猩血染。未开半豆已欲滴,烂吐一庭尤潋滟。窥月洗雨俱可玩,抹雾横烟猝难掩。梓泽步障烘晓霞,温泉粉玉临秋鉴。相逢但欲酣且歌,目送谁言美而艳。桃花何处容面皮,欲笑春风无乃僭。光翻牖户翠堆幄,浓逼须眉缬生脸。

送客出门后,移床下砌初。趁凉行绕竹,引睡卧看书。老更为官拙,慵多向事疏。松窗倚藤杖,人道似僧居。

萧条秋圃风飞叶,却有黄花照眼明。已过重阳慵采撷,自嫌亦作世人情。

微风自东来,地脉初回阳。好鸟出幽谷,潜鱼跃芳塘。欣欣木向荣,涓涓水流香。万物俱得时,吾忧亦已忘。归来衡门下,且复酣杯觞。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清浅风流圣得知,黄昏归鹤月来时。岭头更有高寒处,却是江南第一枝。

山中好景年年在,人事多端日日新。不向青山生恋着,只缘身世总非真。

梦断朝元阁,来寻卖酒楼。野花迷辇路,落叶满宫沟。风雨青城暮,河山紫塞愁。老人头雪白,扶杖话幽州。

西冈独上每舂容,天接危亭四面风。万室鳞鳞归眼底,一峰岌岌倚云中。地灵人胜风流古,石秀山回气象雄。曳杖频来无别意,喜观禾麦又年丰。

紫燕双双掠水飞,廉纤小雨未成泥。篱边开尽野蔷薇,会少离多终有恨。暂来还去益堪悲,后期重约采莲时。

力学收名第,指作青云梯。向来杏园伴,盛者直金闺。天工亦善戏。淹速乃不齐。三年得一尉,初挈孥与妻。邑居大山底,积翠蟠东西。瘦马当缓驱,石橙裂马蹄。寄谢循良守,桃李想成蹊。行春有馀暇,书尺到耕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