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八)》
拼音和注音
nán běi fēng jiāng huà jiè yún , yún gēn liǎng miàn cuì lín xú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南北:南北nán-běi∶北方和南方∶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嶙峋:1.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怪石~。~的山峦。2.形容人消瘦露骨:瘦骨~。3.形容人刚正有骨气:气节~。傲骨~。
封疆:1.疆界。2.疆域;疆土。3.指边疆。4.指封疆大吏。
两面:两面liǎngmiàn∶两个面这张纸两面有字∶两个方面两面受敌[double-faced]∶具有双重面貌两面手法
画界:划定疆界。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原诗
南北封疆画界匀,云根两面翠嶙峋。
中间岩壑无人迹,合付山灵作守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