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临江仙》是一首宋代陈克所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临江仙》中文译文:
枕帐依依残梦,
斋房匆匆余酲。
薄衣团扇绕阶行。
曲阑幽树,看得绿成阴。
檐雨为谁凝咽,
林花似我飘零。
微吟休作断肠声。
流莺百啭,解道此时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夏日午后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环境的感受。
诗的开头写到诗人在枕帐中醒来,依然沉浸在残留的梦境中,意味着他的心情还停留在梦中的情节中,没有完全清醒过来。
接着诗人表达了匆忙起床,急急忙忙离开斋房的情景,语气匆匆,似乎有着某种不得停留的急迫感。
诗中提到薄衣和团扇,暗示了夏日的炎热,诗人在这样的天气下穿着薄衣,手持着扇子,绕过阶梯行走。
随后,诗人描述了曲阑下幽深的树木,它们的茂密使得阳光难以透过,形成了绿荫,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檐下的雨滴,诗人问雨滴为何凝咽,意味着他在思考雨水的情感表达,或者反映了他自己心中的忧愁和沉重。林花飘零,与诗人自身的心境产生了共鸣,表达了他对自己状况的感同身受。
最后两句以流莺的百啭作结,表达了诗人此时的情感。流莺在歌唱,可能是因为它们感知到了诗人此刻的情绪,解说着此时的情感状态。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夏日的景象,通过描写环境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沉重。诗中使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感悟,传递出一种凄美而寂寥的情感氛围。
作者介绍
陈克的生平
少时随父宦学四方,后侨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绍兴七年(1137),吕祉节制淮西抗金军马,荐为幕府参谋,他欣然响应,留其家于后方,以单骑从军。曾与吴若共著《东南防守便利》3卷,其大略谓“立国东南,当联络淮甸荆蜀之势”(《四库全书总目》)。
其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陈贻序和伯父陈贻范均进士及第,并都担任过州县官。他们不但文学造诣很高,而且陈贻范还是著名的藏书家。陈克自幼受家庭熏陶,才学日益长进,诗、词、文无不精通。他早年的诗,文辞优美,风格近温庭筠和李商隐,在“宋诗中另为一格”。他的词写得更好,佳作多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词格高丽,晏(殊)周(邦彦)流亚”。清李慈铭在所著《越缦堂读书记》一书中,论赞其词“在北宋诸家中,可与永叔(欧阳修)、子野(张先)抗衡一代,虽所传不多,吾浙称此事者,莫之先矣”。
陈克亲历两宋之交的战乱,其词对时世有所反应。如〔临江仙〕写身世之感,触及“胡尘直到江城”的严酷现实,〔虞美人〕写祈雨,注意到农村“日夜歌声苦”的悲惨之状。这类作品在他的集子里很少见。他的词主要还是承"花间"和北宋的婉丽之风,以描写粉融香润的生活和闲适之情见长。如〔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又如另一首写闲情的〔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以“烘帘自在垂”和“绿窗春睡轻”的恬淡境界受到历代词话家的称誉。清人陈廷焯说:"陈子高词婉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晁无咎、毛泽民、万俟雅言等远不逮也。"(《白雨斋词话》)说陈克高于晁、毛等人未必公允,但“婉雅闲丽”和“合温韦之旨”二语倒是准确地道出了他的歌词创作的主导风格与继承关系。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著录陈克《天台集》10卷。又单行《赤城词》1卷,曾刊入长沙书肆《百家词》。今均不传。朱孝臧《□村丛书》所收《赤城词》1卷,系据林无垢校补旧钞本。赵万里复据他书共辑得41首,附录1首,刊入《校辑宋金元人词》。《全宋词》增辑至51首。《全宋词补辑》又补辑陈克词4首。陈克亦能诗,诗集已佚,部分作品仅见于《宋诗纪事》等书中,存词5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