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

花时腊酒照人光,归路春风洒面凉。
刘氏宅边霜竹老,戴公山下野桃香。
岩头匹练兼天净,泉底真珠溅客忙。
安得道人携笛去,一声吹裂翠崖冈。

作品评述

《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花时腊酒照人光,归路春风洒面凉。
刘氏宅边霜竹老,戴公山下野桃香。
岩头匹练兼天净,泉底真珠溅客忙。
安得道人携笛去,一声吹裂翠崖冈。

译文:
在花开的季节,腊月的酒照亮了人的光辉,归途上春风洒在脸上凉爽。
刘氏的宅边,霜染竹已经老去,戴公山下野生桃花香气扑鼻。
岩头上细雨纷飞,天空清澈明净,泉水底部的真珠溅起,惊扰了过客。
但愿道士能带着笛子来,一声吹响,将翠崖冈的宁静打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返乡的场景,诗人经过一片花开的景色,沐浴在春风中,感受到归途的清凉。他提到了刘氏的宅院旁边的老竹和山下的野桃花,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岁月的更替。接着,诗人描述了岩头上的细雨和澄澈的天空,以及泉水中溅起的真珠,突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宁静。最后,诗人渴望一个道士能够带着笛子来到这里,吹奏一曲,打破宁静的山林。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苏轼诗词中常见的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心灵宁静的主题。诗人通过描绘花开、春风、竹林、山谷等景色,以及真珠溅起、道士吹笛等意象,创造出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他借助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深情和对心灵安宁的向往。整首诗婉约清新,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共鸣。

诗中所呈现的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交融,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舒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中繁忙喧嚣的厌倦。这使得诗人与读者之间建立了情感的共鸣,引发了对自然、对心灵宁静的思考和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梁益羁游道阻长,见公便觉意差强。别都王气半空紫,大将牙旗三丈黄。江面水军飞海鹘,帐前羽箭射天狼。归来要了浯溪颂,莫笑狂生老更狂。

阳栈接高天,白云山下看。花落雨余雨,风吹寒食寒。纵目黄山外,停骖紫汉间。斜阳过广惠,始觉有人寰。

玉门关外杂尘埃,白帝城边对酒杯。今日孤山尤可惜,已无和靖在时梅。

形秀日,七转任飞腾。幽静深岩图宴坐,息无来往气坚凝。却粒着其能。生成火,返本气澄清。九候浴时开地户,月中取火日求冰。五内换重新。

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东都渐瀰漫,派别百川导。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中间数鲍谢,比近最清奥。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勃兴得李杜,万类

畏向潇湘行,不入洞庭去。鞍马踏关山,衣裘冒霜露。零陵三千里,楚俗未改故。王泽久已覃,国刑亦当措。昔闻柳宗元,山水寻不饫。其记若丹青,因来问潭步。石燕飞有无,香草生触处。仙姑异麻姑,岁月楼中度。不食颜渥赭,言语神灵顶。莫将车骑喧,独往探幽趣。有信报我知,恶欲

层栏飞栋,压孤城临瞰,并吞空阔。千古吴京佳丽地,一览江山奇绝。天际归舟,云中行树,鹭点汀洲雪。三山无际,眇然相望溟渤。凤么遗响悲凉,故台今不见,苍烟芜没。千骑重来初起废,缅想六朝人物。岘首他年,羊公终在,笑几人磨灭。一时尊俎,且须同赋风月。

杨柳影疏秋霁月,梧桐叶坠夕阳天。

凿泉莫太深,太深井难汲。登山莫太高,太高顶难立。山顶仰可观,井渊俯可挹。那知鸿鹄飞,海杳无消息。

一时制美宝,干载助兴王。中原既失守,此宝归北方。子孙皆宜守,世业当永昌。

秋风蟋蟀床下鸣,茅茨耿耿秋灯明。老夫掩卷发深喟,起视河汉初参横。世人饮食几知味,眼底古今复泾渭。藩篱是笔屋是书,风叶尘埃力空费。六籍在天日月存,我亦收拾还本根。此事儿辈未可论,纷纷场屋争作元。

湖南八九州,海内清绝地。与公白鸡年,接翼鸿雁使。高堂亲八十,无复远游意。奉承万事了,趋走三节至。诏书引上殿,帝曰汝国器。置之蓬莱山,身亦典中秘。乖离如许久,会念差足慰。胡为未暖席,归与不可制。人生故乡乐,况揽澄清辔。皇华遣使臣,光采宁有是。红尘跨鞍马,老矣

去年春色近清明,万匝烟花夹晓城。西苑相逢车马问,何人不是踏春行。今年人迷去年道,风雨不来花自扫。僧寺庭空半紫苔,侯家宅废皆青草。纵然无主一株存,憔悴尘沙不可论。野外日斜啼鸟散,消愁无处却消魂。魏公园林芳坞下,闻有柔枝正堪把。休言乱后少花看,得到花前人亦寡。

一匹好骅骝,精彩浑如画。却被银鞍缚了身,著绊马。怎得逍遥也。不若骋颠狂,掣断无□挂。摆尾摇头厩枥违,做野马。自在□游冶。

寂寞对伊水,经行长未还。东流自朝暮,千载空云山。谁见白鸥鸟,无心洲渚间。

桃脸破初寒,笑问刘郎前度。为说正元朝上,缥缈年桥午。百年方半日来多,且醉且吟去。须信剑南万首,胜侯封千户。

西国胡人说,济水过新罗,北地用镔铁。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九县怀雄武,三灵仰睿文。周王传叔父,汉后重神君。玉律朝惊露,金茎夜切云。笳箫凄欲断,无复咏横汾。玉塞惊宵柝,金桥罢举烽。始巢阿阁凤,旋驾鼎湖龙。门咽通神鼓,楼凝警夜钟。小臣观吉从,犹误欲东封。莫验昭华琯,虚传甲帐神。海迷求药使,雪隔献桃人。桂寝青云断,松扉

门外月谁敲,花开醉远郊。自寻幽寺宿,不耐俗人交。裘替疏泉洗,诗添续纸抄。一身舟不系,万事柱难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