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送人入蜀》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李远。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蜀客本多愁,
君今是胜游。
碧藏云外树,
红露驿边楼。
杜魄呼名语,
巴江作字流。
不知烟雨夜,
何处梦刀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送别朋友去蜀地的场景。蜀地是指中国古代的巴蜀地区,这个地方以其美丽的山水景色和多变的气候而闻名。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离别的愁绪,但也希望朋友在蜀地能够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过上愉快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感和对蜀地的向往。下面对每个句子进行赏析:
蜀客本多愁:
蜀客指来自蜀地的人,本指他们多愁善感。这句表达了离别时的忧愁之情,也揭示了蜀地的气候和环境对人们情感的影响。
君今是胜游:
君指朋友,是送行者对朋友的称呼。胜游表示朋友将会享受到在蜀地的美好旅游体验。这句话传递了送行者对朋友的祝福和希望,希望他能够在蜀地愉快地度过时光。
碧藏云外树:
这句话描绘了蜀地的自然风光。碧色的山间树木在云雾之外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蜀地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这句话通过描绘树木在云雾中的景象,展现了蜀地的美丽和神秘。
红露驿边楼:
这句描述了蜀地的另一处景点,楼阁架在驿站旁边。红露指早晨的露水,可能是因为蜀地的气候湿润而有丰富的露水。这里的驿站指供旅行者休息的地方,通过描绘红露和驿边楼,诗人展现了蜀地的宜人和舒适。
杜魄呼名语,巴江作字流:
杜魄是指杜甫,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这句话表达了在蜀地的杜甫以其诗词声名远播,他的名字在蜀地广为传颂。巴江指蜀地的主要江河之一,也是杜甫诗中常常提到的地方。这句话强调了杜甫在蜀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知烟雨夜,何处梦刀州:
这句话表达了送行者对朋友在蜀地的生活的好奇和向往。烟雨夜指蜀地常见的雨水和雾气弥漫的夜晚,给人一种幽静和神秘的感觉。梦刀州指诗人对蜀地的遐想和憧憬,将其比喻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总的来说,《送人入蜀》通过描绘离别、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以及对蜀地美景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蜀地的向往之情。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诗词让读者感受到了离别之中的忧愁和对蜀地的美好幻想,给人一种诗意盎然的感受。
作者介绍
李远的文学成就
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他的主要活动在武宗、宣宗两朝,大约在懿宗咸通中辞世。《唐才子传》称其“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五彩成文”,其人品、气度也可从此略见一斑。
李远虽然久居官职,但他的诗则清新可读,内容以描写现实为主。李远注意在意境上有所创新。如《剪彩》诗,前六句尽在于描写女子剪彩时缠绵甜美的情思,宛如一条清清流淌的溪水。末两句紧衔前情,以“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作结,使读者产生骤然幽远的遐思,为之情动,这就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深化,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语言运用上,李远注意选择和锤炼字句,颇见功力。如《增写御容李长史》诗,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很高。他的“杜魄呼名叫,巴江学字流”之语,也曾被宋人魏庆之誉为“绮丽”的唐人典范句法。
李远的作品传世不多。据《全唐诗》载,计有三十五首(其中二首重出于他人集中)及二句残句。李远诗向无单行本,清人席启寓《唐诗百名家集》和江标《唐人五十家小集》录其诗。
许浑《寄当涂李远》诗称他“ 赋似相如诗似陶”; 《诗治总龟》卷四五引 《郡阁雅谈》谓 “ 李远体物缘情, 皆尽臻妙”, 又引卢尚书哭李远诗云: “洛下已传平子赋,临川争写谢公诗”, 可见其诗名已重当时。 著有 《 李远诗集》、 《 武孝经》、 《 龙纪圣异历》、 《 历代鸿名录》名一卷。 《 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 全唐文》录其文五篇, 计序二篇, 赋三篇。
李远今存之赋, 以 《 蝉蜕赋》、 《 题桥赋》为佳。《 蝉蜕赋》以蝉的生长阶段为切入点, 写蝉虽小, 却 “ 能变化以知机”, 历经验恶,从时而变, 终能 “ 响绕晴云”, “ 声催晚景”, 实现 “ 飞声而不朽”之愿。此赋以蝉喻人, 隐含士子入世、挣扎、上进、挫抑、出世以及奋进之寄托, 激励士子们刻苦努力, 顺应时势, “ 脱身而奋飞”, 颇含象征味。 《 题桥赋》写司马相如离旧居赴长安之时, “ 别骑留连, 乡心顾望, 铜梁杳杳以横翠, 锦水翩翩而迸浪。徘徊浮柱之侧, 睥睨长虹之上。神催下笔。俄闻风雨之声; 影落中流, 已动龙蛇之状”,借司马相如穷达之变, 表达 “ 警后进而慕前贤”的意旨。
李远的诗赋清丽疏放, 骈俪工稳, 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远的生平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少勤学, 有大志。 唐文宗大和五年 (831)登进士第。
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在建州建阳(今福建省建阳县)任过职,旋为福建观察使幕宾。武宗会昌初年(841),官司门员外郎。
公元847年, 唐宣宗李忱即位, 改元大中。大中时期,历司勋员外郎、岳州刺史。大中十二年 (858), 宰相令狐绹奏荐李远为杭州刺史。 宣宗曰: “ 联闻远诗有‘ 青山不厌千杯酒, 白日惟销一局棋’, 疏放如此, 岂可临郡理人耶! ”令狐 答曰: “ 诗人托此以写兴耳, 未必实然。 ”再次进行推荐, 宣宗才说:“ 令往观之。”李远
至杭州,治绩卓著, 颇有政声。后历官忠州、建州、江州刺史, 皆有政绩, 终御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