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学士所藏王孟端老桧苍崖图

王郎工画妙入神,平生强项世所嗔。
有时兴至自盘礴,睥睨已喜旁无人。
忽然放笔作古桧,白日烟云倏暝晦。
淋漓尽带雷雨垂,惨淡长疑鬼神会。
古藤缠络枝相缪,屈铁磥砢腾蛟虬。
左拏右攫飞不去,崖石欲裂山精愁。
王郎一生何不遇,五十得官嗟已暮。
胸中时吐气峥嵘,半落苍厓化为树。
知君爱此长萧森,藏之愿比双南金。
秋来恐有乘槎客,泛入天河无处寻。

作品评述

《题王学士所藏王孟端老桧苍崖图》是明代曾棨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题王学士所藏王孟端老桧苍崖图

王郎工画妙入神,
平生强项世所嗔。
有时兴至自盘礴,
睥睨已喜旁无人。
忽然放笔作古桧,
白日烟云倏暝晦。
淋漓尽带雷雨垂,
惨淡长疑鬼神会。
古藤缠络枝相缪,
屈铁磥砢腾蛟虬。
左拏右攫飞不去,
崖石欲裂山精愁。
王郎一生何不遇,
五十得官嗟已暮。
胸中时吐气峥嵘,
半落苍厓化为树。
知君爱此长萧森,
藏之愿比双南金。
秋来恐有乘槎客,
泛入天河无处寻。

这首诗词描绘了王孟端画桧树的情景,并表达了作者对王孟端才华横溢的赞赏和对他才华不得善用的惋惜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意:
诗词开篇,作者赞美了王孟端的绘画技巧,称其画工出神入化,但这项才华却不被世人所赞赏。有时候,王孟端的创作灵感突然迸发,自我激励,但周围却没有人能够欣赏他的作品。随后,诗中描绘了王孟端画桧树的情景,画面充满了烟云、雷雨和神秘的氛围,给人以深深的印象。古老的藤蔓缠绕在树枝上,铁石屈曲,仿佛有神秘的蛟龙在其中。然而,这幅画却无法展现出王孟端的才华和悲伤,他一生都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直到五十岁才得到一个官职。最后,作者表达了对王孟端的敬爱之情,希望将这幅画作珍藏起来,与南方的金银相媲美。但作者也担心秋天来临时,有人搭船来寻找这幅画,却无法在天河中找到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王孟端的绘画才华和不为人知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和同情之情。王孟端的绘画技巧被赞美为"工画妙入神",但世人却没有能够欣赏到他的才华。诗中的描绘充满了神秘和惊奇,让人感受到了王孟端作品中的独特氛围。古藤缠绕、山石奇形,展现了王孟端作品的独特之处。诗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王孟端的敬爱之情,并希望将这幅画作为珍贵的宝物保留下来。整首诗词流露出对才华被埋没和不公正待遇的悲凉之感,以及对艺术家命运的思考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对王孟端才华的赞赏:诗中多次提到王孟端的绘画技巧,称其"工画妙入神",并将其才华形容为"忽然放笔作古桧"。这表明作者对王孟端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赞赏,认为他的画作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2. 对王孟端遭遇的同情:诗中揭示了王孟端的才华并未得到世人应有的认可和赏识,直到五十岁才得到一个官职,而且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他遭遇的惋惜之情。这种对才华被埋没的悲凉之感以及对艺术家命运的思考,使诗词充满了深情和沉思。

3. 描绘的艺术意象:诗词中的描绘充满了独特的艺术意象,如烟云、雷雨、古藤、山石等,给人一种神秘和奇幻的感觉。这些意象的运用,使诗词的氛围更加浓郁,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王孟端作品中的独特之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王孟端才华和遭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和同情之情。同时,诗中描绘的艺术意象也增添了神秘和奇幻的氛围,使整首诗词更具吸引力。这首诗词既是对王孟端的纪念,也是对艺术家命运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作者介绍

曾棨(1372-1432) 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明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其为人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乐大典》编纂。曾棨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

曾棨的评价

  酒与文化,自古结下了不解奇缘。酒兴诱发文才,奇才更催豪饮。我们的文明古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唐朝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明朝状元曾棨(1372~1432年),永丰龙潭(今江西永丰县富溪乡曾家村)人,以豪饮与奇才闻名于世。

豪饮振邦交
  “虏使”酒探路。曾棨在当朝以饮酒海量著称。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个“虏使”(大国对来访的外交官的贬称)到京,欲侦探朝廷的虚实。他自认饮酒有海量才是表现一个民族的豪强剽悍,而自己便以豪饮为其强项。因此,首先即以酒探路,步步紧逼,以期逞能。奏凯而归。朝廷也深察其用意,自然就派曾棨前往陪饮。他便当仁不让,欣然奉陪。席间宾主频频举杯,觥筹交错,饮至酒酣耳热之际,外使自况本民族的豪饮海量,剽悍强劲,不可一世。
  曾棨酒气豪。曾棨则极尽主人之谊,多多敬酒,待至客人自觉难以为继,有了几分醉意,这才奉劝起来:大明朝廷一贯主张睦邻友好,和平相处,双方互助,边陲百姓大家安居乐业,岂不妙哉!客人听了深悟点头。主人更给客人斟满酒奉劝,宾主一饮而尽,酒至数巡,客人已不堪酒力,而主人谈笑风生,怡然自乐,酒意末阑,潇洒豪放。客人至此则深为感服,并恳切表示:回去一定如实禀报,大明朝廷宽宏大量,以使双方和睦共处,造福百姓。

文才魁天下
  三步对妙联。曾棨被誉为“江西才子”,不仅学问渊博,而且才思敏捷。成祖皇帝朱棣在审阅其状元试卷时,就极其赏识,御笔亲批:“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魁天下,昭我文明高质,启沃惟良显哉。”但是,有时兴起,还要难一难他。一次,乃吟出一上联:“红袖手提鹦鹉盏,来迎状元”,限三步就要对出下联。当他跨出第三步时,果真对出了下联:“白衣身到凤凰池,进朝天子”。又一次,正值元宵佳节,皇帝领群臣观赏彩灯,华灯灿烂,永乐帝大喜,即兴口吟一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令群臣对下联。群臣无人能对,哑口无言。即刻,只听曾棨大声吟对:“君乐,民乐,永乐万年。”皇帝当下大为欣赏嘉奖。
  一梅咏百诗。朱棣屡试曾棨的奇才以为乐,并图难倒他。于是,出一题梅花,令他作诗一百首。曾棨文学渊博,诗词歌赋无不精通,记序赞传得手应心。其中的作诗更是他的强项,如何难得倒他。当下凝神构思,欣然命笔,每首都是七律,仅第40首最后有一“梅”字,再无一个“梅”字。他神采奕奕,意气风发,尽写梅花之鲜丽,抒发梅花之神韵,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文采喷发,一如梅花斗雪怒放。当朱棣击节诵吟,音律铿锵,口齿留香,怡情悦性,拍案称绝。于是,更是赞赏有加。一代文豪留下后世的著作有《睫巢集》18卷、《西墅集》10卷。

曾棨的生平

早年经历
  曾棨早年被其父所厌弃,一边放猪,一边苦读。他天性聪明又博闻强记,工文辞,善草书,人称“江西才子”。曾棨作文如泉涌,廷对两万言,连草稿都不打。成祖爱其才,在他的考卷上御批:“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冠天下,昭我文明。”还在卷首朱书:“第一甲第一名”。

才华横溢
  曾棨之所以答卷快而好,据传,会试过后,主考官解缙特别欣赏同乡乡试解元刘子钦的才学,曾对他说:“状元属子矣。”刘子钦自恃才高、目中无人。对解缙的关照不以为然,并出言不逊。解缙见状,乃密以题意示与另一同乡曾棨,致使曾棨殿试之策最为详尽,下笔万言。成祖认为曾棨才学超群,而刘子钦只排在前十名之外。
  此科为成祖登基后的首次开科,特下诏选曾棨等二十八名进士为庶吉士,开文渊阁。成祖每每召问典故,曾棨都应对如流;一次命作《天马海青歌》,曾棨挥笔立就,且词气豪宕,深得眷宠。自解缙、胡广之后,朝廷大作多出其手。他曾出任《永乐大典》副总裁。成祖每与诸臣论文士,总要问:“得如曾翰林否?”

酒量过人
  曾棨相貌堂堂,身材魁伟,善饮酒,且酒量惊人。一日,来了一位外国使臣,号称善饮,朝中无人能陪,成祖命廷臣推举,却只有一个下级武士敢于应战。成祖十分不高兴地说:“堂堂天朝,难道就没有一个善于饮酒的大臣?让一个武士作陪,成何体统?”于是曾棨请往,成祖问:“卿量几何?”曾棨答:“无论量”。成祖大喜,命他去陪使臣,让那武士帮忙跑堂。三人一连喝了几天,来使终于大醉,武士也东倒西歪,然而曾棨清醒如没喝过酒一样,使臣只得甘拜下风。成祖闻之大喜道:“且不以才学,只这酒量,亦堪作我朝状元。”
  又有一次,英国公张辅想试探一下曾棨到底有多大酒量。他两手合拱量了一下曾棨的腹部,再根据腹部的大小做了一只木桶,置于厅堂后面,于是便邀请曾棨到家中赴宴。他喝多少,同时便往桶中注入多少,喝了一天,桶里的酒已谥了出来,便注入另一瓮中,又溢了出来,曾棨神色自若,夜半回到家中,又摆酒犒劳送他的张府仆人,直到仆人都醉了,他才休息。第二天,张辅惊呼:“子棨真海量也。”

曾棨的介绍

  曾棨 (1372—1432) 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县人。家贫,以砍柴、帮工维生。永乐二年(1404) 中进士第一。成祖阅其答卷批日:“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魁天下,昭我文明,尚资启沃,惟良显哉!”授翰林修撰。是年成祖令解缙从进士中挑选优秀俊敏者28人为庶吉士,进文渊阁深造,被列为第一人。其问,成祖以《天马海青歌》为题,亲试文渊阁28人,曾又援笔成文最先,辞理俱到,词旨浏亮,受成祖奖励,赐玛瑙带和名马。成祖又将古籍经典中读到的偏僻隐语,摘记在册,召其面询出处,皆对答如流,被成祖视为有真才实学的楷模。诏令修《永乐大典》,曾綮任副总裁,书成,升侍讲学士。永乐七年、十一年,两次扈从成祖巡幸北京,其间应制诗赋,备受称赞。永乐十二年,主考北京乡试,次年充廷试读卷官。永乐十六年主考礼部会试,升侍读学士,授奉训大夫。后诏修天下郡县志,任副总裁。宣德元年 (1426) 升右春坊大学士,进讲文华殿。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掌管太子宫内事务,仍值文渊阁。馆阁中,自解缙、胡广后,重大文告、条例,多出自其手笔。宣德五年充廷试读卷官,参与修撰太宗、仁宗两朝实录,受赐金织袭衣和银币等奖赏。宣德七年病逝,赠礼部左侍郎,谥襄敏。体魄魁硕,爱饮酒,人称“酒状元”。病危将绝时仍呼酒痛饮。

  所作诗文甚多,万历年问,永丰知县吴期照加以选录,为《西墅集》10卷,存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另有《巢睫集》5卷传世。杨士奇称其诗文:如“园林得春,群芳奋发。锦绣灿然,可玩可悦。赋咏之体,必律唐人。兴之所至,笔不停挥。状写之工,极其天趣。”然行文过速,缺乏琢磨。《四库提要》以为“集中一题百首,往往才气用事,而按切肌理,不耐推敲,是亦速成之过也。”此与其洒脱、豪爽之特性有关。

诗词推荐

何年霜夜月,桂子落寒山。翠干生岩下,金英在世间。幽崖空自老,清汉未知还。惟有凉秋夜,嫦娥来暂攀。

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

机语相符句合头,离钩三寸已吞钩。孤舟短棹都抛却,直得朱泾水逆流。

南园山水神仙窟,上世源充忠献家。昼锦堂中诗句好,因诗名榜更光华。

尽略威严拊困窗,使车三出未论功。交游善者疑多可,节义临之凛不同。惜我已生前辈后,求君须向古人中。北堂老监归何晚,四海今还贞观风。

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纲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银鞍玉镫黄金辔,广路长鸣增意气。富平公子韩王孙,求买倾家不知贵。芙蓉高阙北向开,金印紫绶从天来。路人回首无所见,流风瞥过惊浮埃。如何弃置归皁栈,踠足垂头困羁绊。精神惨澹筋骨羸,举目双晴犹璀璨。

今日偶暄暖,卧闻林鸟呼。虽思大白饮,未免小苍扶。柳色动篱外,梅花来座隅。夕阳红满野,更复倒残壼。

东晋高贤许远游,裔孙今不坠风流。还有临川王太傅,每思与语即登楼。浮名何啻如云薄,钟鼓爰居非所乐。漱石枕流知善谑,友月朋风差不恶。吾亦尘闲无所求,终期探药栖罗浮。异日归来辽海鹤,不见人民见城郭。

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随缘嫌寺著,见性觉经繁。所叹身将老,始闻师一言。尘沙千万劫,劫尽佛长存。

夜月明皎皎,绿波空悠悠。

南宫烟景浓,平视中南峰。官闲似休沐,尽室来相从。日抱汉阴瓮,或成蝴蝶梦。树老欲连云,竹深疑入洞。欢言交羽觞,列坐俨成行。歌吟不能去,待此明月光。好逑蕴明识,内顾多惭色。不厌梁鸿贫,常讥伯宗直。予婿信时英,谏垣金玉声。男儿才弱冠,射策幸成名。偃放斯自足,翛然

文非经国武非英,终日虚谈取盛名。至竟开门延羯寇,始知清论误苍生。

晓野方闲眺,横溪赏乱流。寒文趋浦急,圆折逐烟浮。不谓飘疏雨,非关浴远鸥。观鱼鳞共细,间石影疑稠。猎猎风泠夕,潺潺濑响秋。仙槎如共泛,天汉适淹留。

向不乐郡府,遂云归田园。结庐复种蓺,草树日已繁。散帙理旧学,了然无俗喧。春雨一回过,览耕登古原。青山每自爱,霁色当衡门。故人苟来往,名宦未尝言。趣适已不浅,道心良亦存。忽闻辟书至,便令驱犊辕。岂期同瓠瓜,长系蒿莱根。始知古君子,出处惟义敦。

越井冈头云出山,牂牁江上水如天。床床避漏幽人屋,浦浦移家蜑子船。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只应楼下平阶水,长记先生过岭年。急雨萧萧作晚凉,卧闻榕叶响长廊。微明灯火耿残梦,半湿帘帷浥旧香。高浪隐床吹瓮盎,暗风惊树摆琳琅。先生不出晴无用,留向空阶滴夜长。

君渴未尝饮鸩羽,君饥未尝食乌喙。惟其知之审,取舍不待议。有眼看青天,对客实少味;有口啖松柏,火食太多事。作官蓄妻孥。陷阱安所避?刀锯与鼎镬,孰匪君自致?欲求人迹不到处,忘形麋鹿与俱逝,杳杳白云青嶂间,千岁巢居常避世。

篙师柂工相整衣,龙女庙中来宰豨。野祝击鼓降神语,老鸦衔肉上树飞。长江无风平似削,两橹夹舸行将归。南国山川都不改,伤心慈姥旧时矶。

七闽四海东南曲,自有天地惟篁竹。无诸曾拥汉入秦,归来依旧蛮夷俗。未央长乐不诗书,何怪天涯构板屋。人民稀少禽兽多,云盘雾结成烜燠。楼船横海未入境,淮南早为愁蛇蝮。自从居股徙江淮,鸟飞千里惟溪谷。经历两世至孙氏,始闻种杏匝庐麓。依然未识孔圣书,徒能使虎为收谷。

南北人人苦泣岐,壮心万折誓东归。若非斫案判生死,夜半何人敢突围。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